趙彥敏
摘 要:求知欲就是學生對某個學科濃厚興趣所帶來的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是學科學習興趣的行為表現(xiàn)。它是學習興趣,又比學習興趣更持久,更積極主動。科學地認識求知欲對于保持求知欲和激發(fā)求知欲具有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善于釋放學科本身的魅力,提高課堂教學魅力和教師個人魅力,豐富教學方式等策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更加主動深入地學習,從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激發(fā)求知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3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以及生活經(jīng)驗、知識儲備和社會經(jīng)驗。這是高中學習和小學學習不同的地方,小學學習以識記為主,只要認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學習,往往就能取得一個好成績,而到了高中階段,僅僅憑借嚴格按照教師要求去做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習進步的要求了。那么,如何全方位施教,讓學生全面提升生物學科的學習呢?
一、認識學科求知欲
學生求知欲強烈,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想方設法地去探求知識,獲得知識;學生的求知欲低下,或者沒有求知欲,就會被動地學習,完全在教師的嚴格管教下去學習,甚至不學習,其在學習中的狀態(tài)就會不在線,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呢?
首先,正確認識求知欲。求知欲與生俱來,逐漸長大的孩子對未知世界的認知需求就是人類求知欲望的表現(xiàn)。他們總是愿意去接近未知的事物,去觀察它,撫摸它,研究它,甚至有意識地破壞它,想更深入地了解它。可以說,求知欲是我們成長的先天條件,是我們不斷學習進步的基本素養(yǎng)。但是,隨著學生不斷長大和對周圍世界有了基本的認識后,他們的求知欲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有的會更強烈,有的則會逐漸減弱。有的會在某個學科,某個領域有強烈的表現(xiàn),而在其他領域則表現(xiàn)得毫不關心,對事物的變化熟視無睹。
其次,我們應該有正確和科學的認識。要認識到,雖然說求知欲與生俱來,是我們前進的根本動力,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絕大部分人的求知欲會趨于平緩,甚至是下降。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終生保持著童年時期亢奮的求知欲,但這是少數(shù),是成就天才的因素之一。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求知欲會在成年后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二、如何保持學科求知欲
成人世界的信息量巨大,每個相對宏觀的局部都是一個相對微觀的宇宙,每個宇宙的信息都浩如煙海,不可計數(shù)。隨著我們的成長,對能夠滿足我們個人需求的宇宙,我們都有了充分的認識。我們使用這些信息來成就自我,使個體能夠自信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這樣,因為生存需要的求知欲會漸趨于平復,甚至消失。例如,小時候我們對一只皮球都非常感興趣,用手抱它,用嘴啃它,而稍一長大,就明白了這個球形的所有價值和意義,就不再想它是什么,能干什么。
但是,我們的求知欲會逐漸縮小范圍,朝著某個方向深入地發(fā)展下去。我們會區(qū)別籃球、足球、乒乓球,我們會選擇其中的某一種球進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我們會在其使用價值上下功夫,如系統(tǒng)地參加籃球訓練,學習各種上籃突破的技術,把求知欲固定在籃球技術的提高上,我們在籃球比賽方面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發(fā)現(xiàn)這里許多奧妙。另一方面,我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可能體現(xiàn)在對于這個球體的物理意義上,球體的運動軌跡,球體對于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所具有的獨特意義,等等。
由此看來,求知欲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變化會有所變化,盡管會變得沒有那么強烈,甚至會消失,但求知欲可以固定在某個更加具體的領域,幫助我們打開一個新的宇宙。
三、釋放學科魅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盡管求知欲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但是我們可以科學地認識它,利用它,為我所用。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某一學科的求知欲,幫助學生獲得某一學科持久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保持某個學科的研究興趣,不斷地探索和發(fā)掘,保持對學科知識的敏感性。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充分釋放學科知識的魅力。高中生物作為現(xiàn)代科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一個充滿無限魅力的宇宙,各知識點之間緊密聯(lián)系,而又彼此獨立,是對自然科學獨具魅力的闡釋,包羅萬象、色彩繽紛。教師要做的就是充分釋放學科本身具有的魅力,讓知識本身去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一些基本的講授技巧,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喜歡生物,被它所迷。教師講課要做到深入淺出,善于把深奧甚至晦澀的知識講解得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讓學生充分掌握和接受,像走進布滿小路的森林。既有小路可走,能看到前面的光亮,不至于荊棘叢生無路可走看不清未來;又要曲徑通幽,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一覽無余地喂給學生,而是給學生留有探微知著的學習樂趣,通過知識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四、提高課堂教學魅力,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不僅如此,還要從外圍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生物的求知欲。學生作為具有獨立個性的個體,是情感和理智有機結合的復合體,很多時候的學習并不是靠理智的驅使,而是被情感所左右。一個最顯著的表現(xiàn)就是,盡管是高中學生,但他們的學習還是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當他們喜歡某學科教師的時候,就喜歡這一學科,同時表現(xiàn)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相反,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他們就會從心底抵觸這個教師所任教的學科,情感驅動理智,表現(xiàn)出對某個學科學習的冷漠,失去興趣,求知欲降低,甚至抱怨學都學不會。“學都學不會”的狀態(tài)不是因為學而不會,其實是一種內心的不愿學習情緒與理智驅使自己去學習二者斗爭產(chǎn)生的結果。看似自己在努力,這是理智在命令自己,而注意力沒有深入下去,情感沒有投入進去,就很難進入那個精彩的宇宙,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怎么學都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