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載體。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被提出以來,一線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究,指出深度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基于此,我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受到深度教學理念的影響,嘗試通過優化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就應用到的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進行詳細介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度教學理念;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7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獲取知識、培養情感方面的不足,開始立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積極地探尋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的路徑方法。在不斷地探究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對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利用合作探究方式,指導學生合作閱讀文本,探究文本內容;還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進入具體文本場景中。如此教學的實施,盡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素養發展,但是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重視閱讀教學效率,忽視師生之間的深度互動,忽視閱讀教學的縱深發展,如此影響了學生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新時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師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立足此任務,結合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有教育工作者提出深度教學理念,呼吁一線教師實施深度教學。基于此,為了切實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我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受到深度教學理念的影響,嘗試應用如下策略引導學生閱讀。
一、優化基礎知識目標落實與自主學習結合
基礎知識目標是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主要指向對生字詞音、形、義的理解。在長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生早已儲備了一定量的字詞,此時,教師要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字詞的方法,使他們在方法的輔助下自主地學習和理解生字詞的音、形、義,打好閱讀基礎,同時逐步地從知識學習過渡到能力發展上,提升學習的深度。基于此,我在組織深度教學的時候,會將基礎知識目標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具體做法如下:
(一)用具體目標引導自主閱讀
在新課改背景下,受到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部分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之初,會引導學生自讀文本。但是在引導學生自讀的過程中,并沒有設定明確的閱讀目標,也沒有具體的基礎知識學習目標,導致部分學生的閱讀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出現了流于形式的問題,影響了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也白白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
基于此,為了使學生有效地自讀文本,教師首先應設計基礎知識性的目標,如自讀文本,找出文本中的生字詞,借助學習工具,從音、形、義三方面入手,掃清基礎的語言障礙,打好閱讀基礎;整體閱讀文本,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此目標設計,使學生的自讀具有針對性,而且在查閱工具書掃清基礎語言障礙的時候,學生可以儲備語言知識,鍛煉信息搜集能力,同時還可以整體建構文本認知,為接下來深入地走進文本,探索文本內涵打下堅實基礎。
(二)專注于基礎知識的掌握
學生是閱讀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文本的第一遍閱讀必須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第一遍閱讀文本,可以使學生受到文本新場景、新人物、新故事的刺激,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基礎知識進行探索。此外,第一遍閱讀文本對深度閱讀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之初,教師不僅要設定明確的閱讀目標,要求學生找出生字詞,還要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字詞含義,揣摩字詞的情感色彩,為實現深度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優化閱讀教學中的能力培養方法
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使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只有獲得了能力的發展,才能將教學稱為是深度教學,如此教學才能展現出有效性。因此,我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會優化閱讀能力培養方法。
(一)組織朗讀活動培養朗讀能力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朗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我國自古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該說法指出,通過反復朗讀,體驗不同的語調、語氣等,可以體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盡管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長期的閱讀教學活動中也曾大量地朗讀文本,但是因為缺乏朗讀方法的輔助,其朗讀效果不佳,難以借助朗讀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學生自讀文本掃清文本語言障礙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教給學生不同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能夠通過切身的體驗,借助語調、語氣、情感以及肢體動作的配合,感知到朗讀的美,同時掌握朗讀技巧,為借助朗讀深刻理解文本內容,潛移默化地發展朗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以《跳水》為例,這篇文章通過講述桅桿上一只放肆的猴子作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當走到橫木上,遇到生命危險時,船長用槍逼迫孩子跳水,孩子被水手們救上船的故事。故事的情感基調是在危難之際,船長機智冷靜地處理問題。立足文本內容,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圍繞不同的場景,我使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帶領學生朗讀文本。比如,在閱讀第一段的時候,我使用輕快的語氣,將船上輕松且有趣的場景描述出來。在朗讀到第四自然段的時候,隨著孩子一步步地走上桅桿上的橫木,我的語氣變得深沉起來,語速稍微地加快,從而使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感受到緊張的氛圍。在解讀了文本之后,我鼓勵學生模仿我剛才的朗讀方法,自主地朗讀文本,切身體驗文本場景和氛圍,感受到船長的冷靜與智慧,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發展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