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一、數學與生活實際結合的好處
由于小學生處于 6-12 周歲這個年齡段,導致學生認知能力不足,以具象思維和感性思維為主導,而從三年級開始數學知識點逐步從具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因此,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復雜情況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數學與生活實際結合的教學方式將許多抽象知識點轉化到符合小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模式, 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創建良好學習氣氛。興趣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事物的動力,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是分不開的,教師引入生活案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難的知識點,促進學生達到理解知識與掌握生存技能的雙重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問題的共性,使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活躍度,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二、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策略
1.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
生活中小學生的數學意識不強,雖然他們經常會使用一些數學知識,只有在教師的講解中才恍然意識到自己曾經接觸過,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懂的如何將數學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造成錯用亂用的現象。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 提出數學問題,并聯系所學數學知識找到解決方案,強化學生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觀念。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米 厘米》為例,在判斷用厘米,米的單位填寫時,比較抽象。進行相關課時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指甲蓋的寬度大約為 1 厘米;兩手臂伸直,兩手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1 米。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為學生建立起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的橋梁。使學生理解怎樣填寫長度單位,掌握 1 厘米,1 米有多長以及它們之間的單位換算。課程結束后,布置相關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小組內學生的身高、腰圍,一腳長,門框的高度等等。運用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學生有意識的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看待事物的多面性。
2.結合教材內容,發現生活素材,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通常是通過教材呈現的, 其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來源,而且還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找出教材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點,合理利用教材內容與生活案例,選擇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同時認真研讀教材,依據教材內容找到生活原型,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和倍數》單元中,有兩個知識點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解決問題非常難理解且容易混淆。在這兩個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以(1)我們生活中給定教室的長和寬,要在教室的地面上鋪滿整塊正方形滿地磚,求正方形地磚的邊長最大?(2)給定地磚的長和寬,求地面邊長最小是?兩者都是結合生活實際,前者抽象出求最大公因數;后者抽象出求最小公倍數。通過生活中的素材引入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創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周邊的生活環境入手,把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激勵學生勇于探索,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小事中原來蘊藏著大秘密,了解到原來生活中竟然還包含著那么豐富的數學知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定律.乘法分配律》中,教師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體驗它的合理性,并驗證它在生活中使用的普遍性。例如:商店里文具盒12元一個,轉筆刀 14 元一個,筆記本 16 元一個,教師要買 5 個轉筆刀和 5 個筆記本,一共要付多少錢呢?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算出要付多少錢,并明說每一步算式的意義,教師將學生的答案板書到黑板上,引出乘法分配律,教師再選擇另外兩組的組合,變換一下數據,讓學生思考是否能用同樣的方法解答。讓學生觀察幾個等式的規律,進一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使用,并且結合課后的練習題鞏固知識,使學生找出最簡便的計算方法,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將生活情境導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起到學生理解并掌握課堂主要內容的作用,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使得課堂教學效率穩步提升。
4.加強應用,深化學生認知
小學數學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學生通過結合實際生活,能夠更好的將生活與知識點相聯系,在解決生活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效運用。因此在學習時,教師需要通過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把二者融合在一起,由此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通過對數學知識點的完美運用,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用數學知識更好的服務于生活,創建數學知識點和生活的良好橋梁,讓課堂更加具有生活氣息,真正做到知識點來源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
三、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數學與實際生活是一體的,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到生活中,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周圍的生活素材,并融入到教學當中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正確理解與運用數學知識,使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教師要結合數學科目的特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抽象意識,使學生把獲得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各個領域中去,把小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社會迅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