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嫻
小學數學具有較強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但這知識又全部來源于生活,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當中將生硬、刻板的教學知識變得生活化,對于小學生來說,自然會變得簡單易懂,容易接受了。因此,當代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新課改的各項要求,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重新考慮與定位,促進教學成果的全面提升。
一、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
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并且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將部分知識向生活化方向轉移,尤其是那些較為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點,更要將其變得形象化與生活化,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邊用邊學,最終做到透徹理解和靈活運用,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直觀的體會到數字知識的奇妙之處,發現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概率”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將超市中常見的促銷抽獎活動引用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們算一算一等獎的中獎概率,這樣,學生便會發現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為了避免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枯燥乏味的印象,教師要在課堂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使學生不但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對這些知識進行熟練應用,使數學知識得到更好的消化與吸收。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實物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而又具體。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這樣,才能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幫助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從而更加熱愛數學。例如教學“圖形的周長”一課時,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觀察學校花壇周圍的護欄,還為學生展示了乒乓球拍周圍漂亮的貼線等,從護欄的長度、貼線的長度過渡到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進一步幫助學生從各種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體會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大量與周長有關的問題。 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還讓他們感受到了廣闊的生活情境。 還為接下來探究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各種圖形的周長做好了鋪墊。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卓有成效的開展生活化教學,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徹頭徹尾的改變。在課堂上,摒棄那種說教式的授課方式,融入一些生活有趣的小游戲,即可讓學生們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代表一個超市中的收銀臺,由學生扮演顧客和超市收銀員,開展一次“我是小小收銀員”的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看哪一組結款的速度快,數字準確,服務態度好,最終進行綜合評比決出勝負。通過這樣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為了獲勝,都在認真計算,直接提高了計算能力,更對“元、角、分”這一概念的實際應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四、布置生活化數學作業
通過一些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可有效增加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甚至可以用高價值的生活化活動代替傳統的數學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同時,老師還要呼吁家長協助學生共同完成這些生活化數學作業,將生活化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更加客觀的認識。例如,講解“鐘表”知識時,老師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自備一個鐘表模型,在課堂上親自動手轉動一下鐘表,從而更加準確的認識到“秒、分、時”之間的關系,并且靈活的進行時間上的換算;此外,老師可以讓學生們放回回家之后,對自己與家人的作息時間進行記錄,例如幾點鐘吃晚飯、幾點鐘寫完作業、幾點鐘刷牙等等,通過這段的鍛煉,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與時間和鐘表相關的知識,并且逐漸建立起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五、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我們學習數學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需要用數學來幫我們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學習數學后,必須能將數學再應用到生活中去,回歸生活,才能體現數學的價值。如學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有關知識后,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后實踐,給你一段長 24 厘米的鐵絲,你能圍成幾種長度都是整厘米數的長方形(包括正方形)。這樣,既能讓學生深度理解周長的公式,又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中,我還經常引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寫數學作文。教師將幾何形體的一些概念、公式是從實踐中得出,通過實踐再現它,將起到加深理解記憶的作用,更好地指導實踐。例如,在教學完“圓錐體的體積”一課后,我讓學生去測量一個圓錐形沙堆的體積,面對這個問題,同學們剛開始無從下手,因為他們不能夠得出計算這個圓錐體積的相關數據,這樣,學生雖然掌握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但在這個實際問題前面卻無用武之地。于是,我把學生帶到這個圓錐形的的沙堆面前,引導學生借助軟尺、木棒等工具并利用垂線和平行線的的知識測量出這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的半徑以及高。這樣,學生有了相關的數據以后,成功地利用了圓錐的體積公式V=sh/3求出了這個沙堆的體積。
六、結語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具科學合理性與實用性,不但對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相當大的幫助,對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此,還需要教學教師對具體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行堅持不懈的開發與創新,賦予數學課堂豐富多姿,生動活潑的全新形象。
參考文獻:
[1]王波.中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情境化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11).
[2]馬會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2011(16).
[3]王玉寶.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新課程(上),2015(13).
[4]李娜.走進生活學數學,讓數學服務生活[J].新課程·上旬,201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