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禮
(洞口縣高沙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 邵陽 422000)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種植方面的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的引進和利用,有利于保證種植水平的有效提升。一塊田地上按照規定順序,在季節間或者民間以輪換種植方式對各種不同作物進行種植的方式,可以稱之為輪作方式。輪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使用地與養地能夠有效結合。現階段在水稻與油菜輪作方式的應用中,不僅可以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而且能夠實現對土壤養分的均衡利用,對于土壤生態環境而言,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以此來獲取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在水稻油菜水旱輪作綠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應用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種植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這樣才能夠保證該技術在實踐中的合理利用。不僅要保證兩季作物能夠實現對光溫的合理利用,促使其實現穩定增長,而且要保證可以從中獲取到對應經濟效益。同時要將前茬作物的根莖葉等逐漸轉變成為有機質,以此來實現良性循環,通常以水稻全生育期與油菜收割期安排適宜的水稻播種期和移栽期,如135~140天左右的中稻品種,4月中下旬~5月下旬播種,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可成熟收割,后茬油菜可在9月下旬或10月上中旬機械直播,來年4月下旬~5月初可機械收獲。水稻插秧前為油菜秸稈還田腐爛留有較長時間,利于水稻栽插和返青分蘗。水稻收割后為油菜直播也留有充足時間。油菜怕漬,不是所有稻田都適宜稻油輪作,地下水位高,地勢低排水不良的稻田影響油菜生長,難以實現生產目標,不適宜水稻油菜輪作種植。在生產中,要因地制宜,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性好,帶砂且黏性不是很強的稻田,這是實現水稻油菜輪作優質高產的基礎。
目前在雜交水稻栽培技術方面,為了保證質量和產量的有效提升,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如圖1所示。
圖1 雜交水稻栽培技術
在針對雜交水稻栽培技術進行利用時,要結合各地區不同類型的條件,同時要將作物生長特性以及市場目前整體供求關系作為基礎,盡可能對高產雜交水稻品種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利用,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例如隆平種業的晶兩優華占、晶兩優1212等,這些品種米質優、高產、抗逆性強,在整個栽培中,全生育期控制在135~138天左右,比較適合在4月中下旬播種,充分利用光熱資源來保證整個品種的質量和產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秸稈粉碎還田通常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養地中比較常見的方式,不僅能夠節省成本,而且能夠節省勞動力的投入。對各地區秸稈焚燒的不良習性進行改變,對大氣污染問題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促使人居環境能夠得到有效改善。油菜秸稈粉碎還田通常情況下是將油菜大型收割機的運用作為基礎,不僅能夠實現收割脫粒,而且能夠促使粉碎秸稈直接拋灑在田中。緊接著放水泡田,以此來補充氮肥[2]。通過對大型拖拉機在其中的合理利用,以旋耕滅茬的方式,對整個田地進行埋茬處理。在經過10天之后可以直接放水,對其進行耙平插秧,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栽種效果。
在實踐中,通過對油菜秸稈粉碎還田技術等科學合理利用,無論是在土壤肥力或者理化條件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趨勢。在肥料施用中,可適當減少化肥用量。鉀肥在常年秸稈還田情況下可減少30%的用量。一般旋耕耙田時每667 m2基施45%復合肥30 kg,機插秧后7~10天,機拋秧后3~5天,施尿素7.5~10 kg,曬田復水后施氯化鉀5 kg,視苗情酌施尿素2.5~5 kg,如禾苗不褪黃,則不施或少施。齊穗期結合病蟲防治噴施“壯谷動力”或“谷粒飽”作壯籽肥。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水分管理則采用好氣灌溉技術。霧化水插秧,插后灌淺水護苗活蔸,促返青分蘗。返青施肥后則薄水勤灌,后水不見前水,促進根系生長。田間群體苗數達到每667 m218萬~20萬苗時排水曬田。孕穗至抽穗期淺水灌溉,有水抽穗。抽穗后干濕交替,間歇灌溉,以水調氣,養根保葉。收割前10天斷水。”
為了從根本上保證雜交油菜栽培技術在實踐中得到有效推進,為質量和產量提供保證,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如圖2所示。
圖2 雜交油菜栽培技術
油菜品種選擇應優質化,選擇符合本地生態、種植習慣的高產、高含油量、抗倒、抗病、抗裂角的中早熟雙低油菜品種。如灃油698、湘雜油631、湘雜油199等。
目前在水稻-油菜輪作中,以油菜直播栽培技術為主,采取機械聯合播種,一次性完成滅茬、淺耕、開溝、播種、施肥和覆土等作業工序。
(1)水稻收獲前10天斷水,干田收獲,對稻草進行粉碎處理,留茬高度不高于15 cm。
(2)油菜播種機播種作業時要求田塊濕度不大于40%,否則必須曬田。調整機具旋耕深度15 cm,廂溝25 cm,播種量每667 m2200~300 g。油菜直播施肥可以做到機械深施。油菜專用緩釋肥可一次性基施,施用復合肥宜選用高氮低磷鉀型。如每667 m2選用21∶10∶9或類似復合肥35~50 kg,11%硼肥1 kg作基肥。播種完成后,全面清理圍溝、腰溝、廂溝。溝溝相通,排水良好是油菜管理的關鍵措施。播種后3天噴施油菜封閉除草劑封閉除草。
3.3.1 水分管理
油菜播種后如土壤干燥,近期無雨,則應立即灌跑馬水(采用溝灌方法)以濕潤土壞,促進種子發芽出苗,切不可大水漫灌上廂面。2019年高沙村一種植大戶的油菜在大水漫灌后出苗率不足50%。油菜出苗后抗旱,如串水,水也不能上廂面,防止油菜坐蔸。春季雨水多,要清理四溝防漬害。
3.3.2 追肥
油菜苗4~5葉時,每667 m2施尿素5~7 kg提苗。12月份根據苗情控旺促弱。對長勢較旺,有早苔傾向的油菜田噴施150ppm多效唑藥液,促矮壯。對冬前營養缺乏,葉片數少的追施尿素和鉀肥。
3.3.3 病蟲害防治
油菜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油菜初花期防治油菜菌核病。每667 m2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 g十磷酸二氫鉀100 g十葉面硼肥(有效硼>20%)50 g十吡蚜酮防治菌核病和花而不實等。
水稻-油菜輪作技術在提出以及應用中,要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保證綠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能夠在實踐中得到有效落實。這樣不僅能夠保證田間管理效果的強化,而且能夠保證質量以及產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