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飛
當代中學生文學素養先天不足,學生對敘事手法了解單調,又缺乏應用意識,不善勾勒、豐滿和拓展故事情節。讓故事豐滿,就必須掌握和運用一些常見的敘事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知豐滿與拓展線性敘事手法是提高作品表現力、凸顯作品立意價值的最佳手段。本文圍繞“線性敘事的豐滿與拓展”,深入分析“學生線性敘事內容干癟枯燥、情感蒼白”的癥結,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以激發學生熱愛閱讀和寫作的情趣,讓學生能真正敞開心扉,表達內心世界。此外,本課題需要借鑒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通過構建讀寫結合的校本課程,形成相關的閱讀庫,編寫寫作教學指導案例。
研究設計
概念界定及理論依據 一是線性敘事,通常是一種以事情的發展過程為線索的行文思路。二是線性敘事的豐滿與拓展,指的是在敘事為主的文章中,以事情發展的基本過程為線索,在勾勒敘事情節的基礎上,穿插和運用輔助性的敘事手法,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三是研究理論依據,敘事蒙太奇是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之一,它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旨,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
研究目標 一是在理解和掌握常規線性敘事以及輔助線性敘事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熟悉線性敘事的幾種變格形式,學會運用插敘等記敘方法,用矛盾沖突法推導故事情節的發展,豐滿和拓展故事情節,提高學生的敘事水平和敘事能力。二是開拓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熱愛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調動和豐富學生真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能真正地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真實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研究思路 本課題緊緊圍繞“線性敘事的豐滿與拓展”這一主題展開,深入分析“學生線性敘事內容干癟枯燥、情感蒼白”的癥結,從提升學生敘事表達能力的角度,提出解決思路。
研究方法 一是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調查和部分訪談了解初中生對線性敘述作文寫作的整體狀況,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和必要性。二是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針對記敘文教學逐漸摸索出“剖析例文—解讀概念—點撥技巧—踐行寫作(提煉提綱)—合作潤色—集結成冊”的六步法課堂教學模式,其中有些步驟可根據具體訓練內容作適當調整,靈活整合運用。
研究實施
線性敘事的豐滿與拓展,能開拓學生思維空間,使文章的敘事內容更豐滿,作品更具有表現力,立意更深刻。
問題解決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是挖掘概念內涵,確定該次寫作訓練要引出的概念。二是設計訓練方案,有序性是作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寫出一篇符合訓練要求的、規范的敘事文本。三是佳作互評互享,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學生參與評價反饋。
夯實線性敘事基本功 線性敘事基本功,即基本行文思路,是先詳細敘述一件事,再就這件事進行議論或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說明一個道理。一般由敘事和說理兩部分組成,以敘事為主,感悟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說起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
給線性敘事著色 給線性敘事著色,即在引導學生在陳述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捕捉動情點,有意識地增添故事的情感色彩,著意表現作品主人公在故事情節中的情感體驗或心理反應,讓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具有人情味,更真切地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色彩,這就是線性敘事著色理念。
從“序的變革”中體驗敘事結構的變幻多姿 怎樣才能打破平淡的敘述,讓故事情節曲折有致呢?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敘事手法,改變慣用的線性敘事結構,就可以體驗到敘事結構的變幻多姿和敘事情節的曲折有致。
研究成效
教師的多種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是找到了豐滿和拓展敘事情節的著力點。即在敘事過程中,有意識地增添故事的情感線索;用插敘、倒敘和補敘的敘述方法,在構造探究情節中感受敘事的豐滿;借助矛盾沖突法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二是形成了豐滿和拓展敘事情節的相關課例。形成了一套從教學示例到創作體驗再到課外閱讀的寫作指導教學體系;編制與課題操作相配套的作文訓練庫,提升教學資源的品質;依據不同的版塊設計專門的作文稿紙,便于學生進行寫作、交流和展示;形成相關閱讀創作課程體系,有效地拓展語文寫作課程資源。
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逐漸形成 一是學生線性敘事水平和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三是品味經典關注生活的個性得到張揚。
反思與展望
本課題研究,意在讓學生學會和運用豐滿與拓展線性敘事手法,激發學生熱愛閱讀和寫作的情趣,讓學生能真正地敞開心扉,表達內心世界,抒發真實情感。但在研究中,筆者發現少數學生思維受限,囿于認知,不能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感悟,不能很好地體會認知是情感產生的條件,所以,還應重視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這有待進一步研究。不過,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學生挖掘絢麗多姿的敘事情節,形成情有獨鐘的體驗,就一定會營造出一片健康、真誠的情感世界!作文教學園地也一定會成為一方引人注目的樂土!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