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演藝術是由表演藝術家完成的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的藝術種類。藝術表演形式多樣,包含音樂、舞蹈、話劇、曲藝、雜技、魔術等。而鏡頭前表演和舞臺表演都屬于戲劇表演的藝術,它們之間有著諸多相容相通之處。但是,受到傳播媒介、欣賞途徑、表現形式的制約,各自又有著獨特的表演技巧和審美規律,需要表演者掌握鏡頭前表演和舞臺劇表演的異同,遇到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能夠游刃有余地完成鏡頭前表演和舞臺劇表演,更好地詮釋作品,以強烈的信念架起觀眾和創作者的橋梁,完成演員的使命。
關鍵詞:鏡頭感 舞臺感 影視表演 戲劇表演
美國演員托尼·巴爾曾說過,“電影和舞臺,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媒介的改變考驗著演員的演技,需要演員明確電影演技和話劇演技的區別,把握表演的核心,能夠在鏡頭前演戲和舞臺表演之間順利地完成轉化,在大銀幕、小熒屏和舞臺之間收放自如,鍛煉演技,提升演技。
一、鏡頭前表演的基本特征
鏡頭前的表演需要在攝影機前進行,創作結果呈現在熒屏上。演員本身是創作者,是創作工具,也是創作的產品。強烈的紀實性是鏡頭前表演的重要特征,要求演員盡量真實、自然、生活化。鏡頭前表演是通過科學技術完成的藝術表演形式,攝像機可以通過改變拍攝的角度,拍攝的距離,拍攝的光線、色彩、角度等,使畫面更加逼真,無限接近真實生活,體現出強烈的紀實性效果。演員在表演時要跟鏡頭前真實的環境融為一體,行走在人群中跟人打招呼、交流,用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呈現表演內容,不需要超過真實生活中人們的表現力度。演員在鏡頭前用舞臺劇的表演方式進行表演就會讓人覺得演技浮夸,不真實。
鏡頭前表演具有非連續性的特點。創作者采用蒙太奇剪輯手法將不同時空的畫面進行剪輯組接來完成作品。演員在鏡頭前進行表演時可能并不是按照劇本情節的發展順序進行連貫的表演,而是斷斷續續地進行表演,甚至在同樣的場景下連續完成不同內容的表演。
鏡頭前的表演中演員需要具備鏡頭感,要適應不同的攝影技巧和景別,對畫面進行想象和體會,做到對攝影棚和實景拍攝以及無觀眾拍攝中的適應。不同景別的鏡頭下,演員表演的方法、動作幅度、表演手段等各不相同。
二、舞臺表演的基本特征
強烈的風格化表演是舞臺表演的基本特征。舞臺表演在舞臺呈現方面主要包括話劇、歌劇、舞劇、木偶劇、啞劇等樣式。夸張的動作手勢,大喜大悲的面部表情,夸張的舞臺妝容,以及朗誦式的語言腔調,裝飾性強的舞臺劇臺詞等強有力的表現手段是舞臺劇表演的基本特征。
舞臺表演的對話性極強。舞臺劇表演中演員有明確的交流對象,有人物獨白,需要和觀眾進行對話,用舞臺對話的方式讓觀眾進行思考和娛樂,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可以實時回饋給演員,演員在強烈的現場互動中完成表演。鏡頭前的表演中很多演員是自己對著鏡頭進行,并沒有交流對象。
舞臺表演的直觀性特點。觀眾在觀看舞臺表演中可以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身體感官看到直觀、立體、生動的表演。針對演員多角度的姿態、全身的動作以及化妝和服飾等內容,觀眾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點進行觀察,各個角度的直接欣賞帶來的觀影體驗更加深刻,更具震撼力。
三、舞臺表演和鏡頭前表演的相同點
(一)表演者的情感和感覺相同
電影、電視劇、廣播劇等都屬于戲劇藝術的范疇,它們是通過機械錄制的戲劇,只要遵守“有人表演,有人觀看”游戲規則的都屬于戲劇表演。舞臺劇舞臺表演和鏡頭前表演中雖然傳播媒介改變了,但是演員在規定的情境下受到情感和外物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是相同的。模仿、表演、觀看都屬于人的本能欲望,人們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在精神上獲得某種滿足感,或者通過戲劇表演的方式有所精神寄托,表現個人意志,滿足家族期望等。具體來說,如果劇本設定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演員無論置身在舞臺上還是在鏡頭前的表情和動作都要傳達出絕望無助的情感。
(二)演員的工作方法基本相同
舞臺劇表演和鏡頭前的表演中,演員的工作方法基本相同。演員首先要借助劇本了解整個故事的情節,分析自己所表現的角色心理,構思角色,設計相應的動作。演員為了完成人物形象塑造,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的基本任務,需要進行角色體驗,改變自己原有的形象來接近人物,進行形象設計。演員要在規定的情境中調動自己的身體和情感進行判斷,明確在表演中做什么、怎么做、為何要做的三個問題,從而化身角色呈現正確的人物關系。演員在表演前都要通過各種方法來無限接近角色,從語言上進行角色塑造,從形體和動作上進行設計,從心理活動上說服自己相信角色。演員在舞臺表演和鏡頭前表演中都要服從導演的安排,打碎自己為角色服務,為作品服務,適應不同導演的創作方式,在導演的統一調度下配合導演完成作品。
四、舞臺表演和鏡頭前表演的不同點
(一)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觀演關系不同
在舞臺劇表演中,演員和觀眾處于同一時間和空間之中,還可以直接進行面對面交流。演員可以走到劇場中任意一個觀眾的面前,甚至可以邀請觀眾走上舞臺參與到表演和交流中,共同參與藝術作品的傳達與表現。可以說,舞臺表演跟觀眾之間的距離更近,給觀眾更真實之感。例如,最近大火的《戲劇新生活》第二期的作品《出山》中吳彼老師扮演“靜知”,開始了自己的奇遇記。在最后,他走到臺下,深情凝望臺下某個女觀眾,兩個人之間呈現了“一眼萬年”的深情畫面,讓女觀眾在跟“靜知”的對視中受到心靈的震撼。舞臺劇演員為了讓劇場最后一排的觀眾聽到、看到其表演內容,甚至需要增加語言的音量,將聲音投射到劇場的每一個角落,運用夸張的舞臺動作來增強受眾印象,給受眾留出緩沖的時間。
演員在鏡頭前完成影視表演時,觀眾和表演者并未處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內,他們之間不能完成直接的交流互動,觀眾只能通過攝影機的記錄,觀看鏡頭前演員的表演進行想象和情感構建。鏡頭前的影視表演者將全部的關注點投放到表演對手身上,二者之間對角線的長度就是他們進行表演的空間。假設影視表演中劇情安排一名演員被打倒在地,觀眾可以通過演員的視角關注他人的一舉一動,但是需要通過屏幕前的觀看來實現。
(二)演員在戲劇表演中表達方式不同
鏡頭前表演和舞臺表演中,演員都需要完成情感和思想的傳達任務,他們在表演中的激情一樣,但是在鏡頭前和舞臺上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鏡頭前表演中,演員要按照電視和電影的表現技巧、技術需求以及機械操作要求來完成表演內容。演員在鏡頭前進行表演時偏向于追求更真實、更自然、更接近實際生活的感情流露,要求演員盡量抹除表演的痕跡。兩個演員之間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攝影機會盡量安排不同的遠景、近景、中景、特寫等鏡頭表現方式來記錄他們的言行舉止。很多精彩動容的瞬間可以通過多個鏡頭和重復的表演進行捕捉、反復拍攝,最終選擇最精彩的畫面呈現在觀眾面前。
而在劇場里,舞臺上的演員受到舞臺表演條件的限制,他們跟觀眾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受到視覺盲點的影響,演員需要自己找鏡頭,在觀眾席上每一個觀眾的眼睛就是攝像頭。兩個演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時,他們不是相互對視,而是兩個人面向觀眾,讓臺下的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和神態。舞臺劇表演中演員要凝聚所有的能量提高音量,用夸張的肢體來呈現表演。舞臺劇表演一開始,演員就沒有停下來重新演的機會,舞臺劇中的演員每一次表演都略有不同,很多微妙的細節有可能被觀眾忽略。相對于鏡頭前表演來說,觀眾對舞臺劇表演的寬容度很大。《戲劇新生活》第七期中賴聲川導演的《李爾馬戲團——一部隨機的即興狂想曲》,扮演動物的演員掏手機時把兜里的衛生紙帶了出來,隨即就拿起紙塞到了自己嘴里做咀嚼狀。黃磊女兒在《暗戀桃花源》舞臺劇表演中誤入舞臺,構成了妙趣橫生的畫面效果,觀眾都能欣然接受。而鏡頭前的表演中,影視作品中出現穿幫鏡頭,道具不真實,運用摳圖技術等都會被觀眾吐槽和抵制,甚至被視為不尊重觀眾的表現。
(三)傳播途徑和影響效果不同
鏡頭前的表演相對于舞臺表演來說傳播渠道更廣,途徑更多,群眾基礎更廣泛。舞臺表演中演員受到表演場地、表演時間、舞臺技術、觀看成本等方面的限制,觀眾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走到特定的劇場,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觀影體驗,屬于一種小眾的藝術表現形式。鏡頭前的表演中觀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電視、影院等方式完成觀影體驗。觀眾的選擇性更強,觀看成本較低,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通過各種新興媒體進行轉發和評論,實時互動進行廣泛傳播,受眾的觀看體驗不同,鏡頭前表演和影視表演的傳播效果也不同。
舞臺表演受到舞臺技術條件的影響不大,演員在舞臺表演中只考慮舞臺燈光、舞美、場地等因素就能順利完成表演,舞臺表演中演員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多。而鏡頭前演員的表演受到影視生產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更多,當天拍攝的天氣變化、特技技術、燈光技術、錄音設備等各種技術條件,都會影響演員在鏡頭前的表演情況,演員在鏡頭前表演的空間范圍更廣,但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小。鏡頭前的演員創作條件更加艱苦,例如拍攝可能需要置身荒無人煙的沙漠,在寒風凜冽的冬天跳到水中來表現真實的場景,拍攝現場環境相對復雜。
五、結語
鏡頭前的表演和舞臺表演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它們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都屬于表演藝術的范疇。受到表演時空、傳播技術、表現方式等方面的影響,二者的表演方式又各不相同。演員要掌握舞臺表演和鏡頭前表演的異同,在重音、停頓、語調等表演實踐中掌握這種微妙的差別,順利完成表演技藝的切換。另外,演員只有設身處地將自己置身于角色生活中,像角色一樣去思考、動作、希望、祈求,徹底入戲,進入角色,無論在舞臺表演還是在鏡頭前表演都能排除干擾,準確地表現角色。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鮑曼.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美]瑪麗·奧勃萊恩.電影表演[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3]余秋雨.戲劇審美心理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美]愛德華·茂萊.電影化的想象——作家和電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
[5][匈]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楊欽,女,本科,貴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表演)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