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
摘 要: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實踐,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譜寫了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壯麗史詩。百年歷史篇章,中國告訴世界,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發展和成就。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篇章
在人類歷史進程的這一百年中,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了變化,世界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回顧歷史,審視當今,展望未來,一百年間,中國共產黨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百年歷史篇章,中國告訴世界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光輝的歷史篇章告訴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預言不僅是真理,而且也是革命和行動的指南。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的歷史與未來。
1.百年歷史,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
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科學思想,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人類社會歷經幾千年的進化和發展,不斷創造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人的自身解放卻始終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方面,是少數人可以揮霍和消費物質和精神成果;另一方面,是大多數人被自己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所束縛。即使是輝煌的工業革命的浪潮,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建立起適應近代文明的工業體系,仍舊沒有擺脫“人吃人”的現象。馬克思分析并提出了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社會秩序的思想,才奠定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既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也是人類社會的兩大基本矛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影響上層建筑,只有上層建筑的變革才能實現生產關系的變革,并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并據此提出共產主義的偉大思想,形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在日漸衰落、百受欺凌和民不聊生的中國大地,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旗幟,開始為締造一個新中國而奮斗,并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政治信仰。在中共一大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共產主義追隨者代表,為實現這一目標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并將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在中共七大上,正式把“黨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寫進了黨章。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1]一百年間,這一政治信仰始終被注入到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里,并為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
2.百年歷史,締造了一個強起來的新中國
翻開中國的歷史,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值得驕傲的中華文明。文景之治、大唐盛世、康乾繁榮,都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近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成為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為此,無數仁人志士為尋找救國方案而嘔心瀝血,探索憲政改良、嘗試君主立憲等,但終究解決不了問題。唯有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提出了自己的正確主張,才找到了中國的出路。
一百年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使中國人民徹底翻身站了起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全體中華兒女走向了社會主義的道路。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是一窮二白,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說過:“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2]面對這樣的局面,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始終不渝的奮斗,以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仰,以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國家的工業體系,布局新中國的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形成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體系,不僅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而且也逐步改變著國家的面貌,使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愿望。
面對新中國的建設,毛澤東同志雄心壯志地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我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短短的十幾年間實現了自力更生研制成功原子彈、氫彈,之后中國衛星也上了天。開天辟地的壯舉讓世界矚目昂起頭來走路的新中國。
四十六年前,在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幾年后,在鄧小平總設計師的謀劃下,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大道,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不僅有了自己造的汽車、飛機、坦克、拖拉機,而且“神舟”飛天創奇跡、嫦娥五號也飛向了月球,人民過上了殷實富裕的生活。如今,在世界的舞臺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黨一百年的奮斗實踐告訴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百年歷史,引領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社會主義改革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艱辛探索,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如今,我們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4]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政治宣言,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對民族、對國家的莊嚴承諾!
從國破民窮到建立新中國;從割讓國土到實現香港、澳門回歸;從改革開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人民追求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和幸福的生活有了主心骨。“長風破浪會有時”,歷史的航船駛向今天,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正在揚帆之時,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21世紀是屬于中國共產黨的,是屬于中華民族的。 我們黨一百年的奮斗實踐告訴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靠的是先進的社會制度,依靠的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百年歷史篇章,敘寫中國輝煌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輝煌的歷史篇章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是一個深刻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政黨,更是一個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1.中國的發展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百年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僅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推翻了舊的制度、建立了新中國,而且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通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并使國家經濟發展總量位居世界第二。這一百年間,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從最初找到馬克思主義,到今天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際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充滿信心,以自身的發展成就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共產黨以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行”,馬克思主義“能”,社會主義制度“好”。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過:“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5]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中,打響了讓幾千萬人脫貧的攻堅戰,讓全國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共享國家發展的榮耀。為全世界消除貧困人口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我們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弘揚五千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文化自信凝聚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價值導向,蕩滌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思想,倡導新風尚。同時,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革命的歷史成為我們的緬懷,讓先進的文化成為我們的追求,構筑起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展示著自我的風貌。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在當今世界的舞臺,我們黨在領導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參與國際事務,都在展示著大國的形象和作為。在應對當今世界各種挑戰中,既不放棄自身正當的權益,也不以犧牲別國的利益發展自己,始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堅持交流、互鑒、包容、普惠等,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讓世界感受和平發展的中國,感受到堅持公平正義的國家姿態。同時,中國也以自身的努力為世界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中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們黨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也對舊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造。無論是辦學模式、教育目標,還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都被賦予了新的要求,從此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天地。
長期以來,我們黨的教育方針,確定了高等教育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要求,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從而使得更多的人民群眾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的培養,也使高等教育在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水平中,發揮了重大的影響和作用。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的知識貢獻和人才支撐。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教育事業包括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成就。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七十多年間,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至今已進入普及化時代。2020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4,183萬人,毛入學率也達到54.4%,正在從教育大國向著教育強國邁進。
在推進高等教育的發展中,我們黨根據國情,堅持走中國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在借鑒西方的高等教育、學習蘇聯辦學模式的同時,我們黨始終強調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強調高等教育的政治屬性和辦學思想,既堅持知識的傳承和傳播,又強調大學的思想教育和立德樹人,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得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服務自己國家中成長,在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發展,不僅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與成就,而且也實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民族復興、為國家擔責這一重大使命的擔當。
中國的高等教育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從追求質量公平、內涵式發展,到“雙一流”建設、現代大學治理,我們黨始終將高等教育的自身發展與黨的事業緊密相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等教育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四個服務”將高等教育的事業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黨的事業緊密相連。中國的高等教育在致力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過程中,在推進“雙一流”建設中,不斷致力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在追求“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標下,正在描繪中國高等教育燦爛的前景。
參考文獻:
[1][5]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9,436.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4]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