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
摘 要: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從苦難到輝煌。由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中國革命精神譜系,正是百年來鼓舞激勵我們黨勇往直前、百煉成鋼的內在動因。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把黨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傳承好、發揚好,特別是用以激勵當代青年立大志、做大事,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撫育一代青年成長,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青年
一百年前,當嘉興南湖的那艘紅船載著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艱難啟航時,黨的一大僅有13名黨代表,代表著全國58名共產黨員。但黨所面臨的國內外敵人卻異常兇猛,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猶如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黨要同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斗爭,必須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充分準備。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提煉其中的精神營養和思想精華,創造出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形成和發展
在全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基本內涵和意義作了概括:“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目前,中央有關部門已經總結了數十種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并還在進一步地開掘、整理和總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已經成為激勵全黨全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建黨之時的紅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以深邃的歷史思考和凝練的理論表達,首次提出并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和論述,那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他指出,“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從紅船精神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歷史的潮流中隨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中國要走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之路,面對的困難和犧牲雖然與過去有很大的具體差別,但同樣面臨種種風險和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就需要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發揚“生命至上”的偉大抗疫精神,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以生命權、健康權為首位的各項基本權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卓越精神的體現,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積淀的民族精神的精華,是全體人民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的精神瑰寶。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就像一條洶涌不息的源流,江河萬里、綿延不絕。從最早秀水泱泱的紅船精神到偉大抗疫精神,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開天辟地的革命新路,帶領中華民族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繪出了光耀千秋的恢弘畫卷。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在品格
1.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根基
無論是當年的紅船精神,還是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都體現著堅定信念這一核心命題。這個信念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一部中國革命的奮斗史,就是一曲理想信念的贊歌,沒有革命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有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鄧小平同志曾多次強調這一點,他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例如: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就是“堅定執著追理想”,它就是在大革命失敗,中國革命處在血雨腥風的最艱難時刻創立的。在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的斗爭中,犧牲了48,000多名革命先烈,平均每天就有50多人倒在這片紅土地上。正是由于他們以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英勇頑強的浴血奮斗,才迎來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戰斗勝利。在井岡山斗爭最艱苦的歲月里,毛澤東同志在1930年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名篇,燃起了共產黨人心中永不熄滅的理想之火,并終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迎來了天安門廣場“風展紅旗如畫”的燎原之勢。
2.真摯的人民情懷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
從紅船精神中的“忠誠為民”,到井岡山精神的“依靠群眾”;從西柏坡精神的“一心為民”,到抗美援朝精神中“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從抗洪精神的“萬眾一心”,到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命至上”;真摯的人民情懷始終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一以貫之的最鮮明、最生動的核心命題。就如同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的:“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自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1920年11月,黨的早期組織發表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提出,要將政權“放在個人和農民的手里”。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等文獻中,明確提出了開展黨的活動的第一個重大原則就是“黨的一切活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并制定出“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目前利益”而奮斗的七條目標。而在今天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勝脫貧攻堅的現實奮斗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凸顯的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讓人民群眾有具體真實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的無私訴求。
3.高度的自覺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在支撐
人的行為是靠人的思想去支配控制的,而只有從思想深處對某種理論或實踐具有一種深信不疑的精神狀態,才可能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為實現這一理論和實踐目標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每一個精神的內涵都會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從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這些不同中又始終彰顯著同樣高度的自覺、自信。站在敵人絞刑架下的李大釗,面對死亡堅定地說:“你們可以絞死我李大釗,但絕絞不死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在發生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遭受重大挫折的形勢下,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講:“別人的事我們管不了,只講一個道理:中國的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只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這種堅定的信心,正是來自對馬克思主義的自覺自信、對黨的事業的自覺自信、對革命前途的自覺自信,支撐起了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精神大廈。一百年來,我們黨始終對黨的各項事業和目標如此堅定而充滿信心,就是因為堅信我們追求的是真理、遵循的是規律、服務的是人民!這也是我們黨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創造出獨具時代特點和具體內涵的中國革命精神,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之源。
4.無畏的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實踐特征
精神的力量最終會成為物質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支撐下,中國共產黨人總是在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沖在最前面,總是以堅韌的勇氣和無私的犧牲克服萬難去奪取勝利。例如:在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妄圖滅亡中國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毅然舉起抗日救亡的旗幟,歷經千難萬險“北上抗日”,在二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形成了內蘊“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偉大長征精神,拯救了國家和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嚴重威脅時,我們在國力等物質條件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依然以敢于擔當的勇氣、橫刀立馬的豪氣,“打得一拳開,擋得百拳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形成了內蘊“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以“鋼少氣多”戰勝了美國的“鋼多氣少”。當下,美國等西方國家試圖在許多核心技術領域對我們封堵圍剿,中國要想突破只有靠自力更生、靠人民的智慧、靠無畏的擔當,必須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我們也才能完成自主技術和科技創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當代青年中的傳播途徑
根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特定內容、結合當代青年思想成長的規律,運用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把黨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根植到當代青年的心田,是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
1.以正確的黨史觀學好黨史,把握黨的歷史主流、主線和本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觀點,即樹立正確的黨史觀。首先就是要正確把握黨的歷史的主流、主線和本質。回望歷史,我們黨依靠形成于建黨伊始的“紅船精神”,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不斷取得新的勝利。其間,我們也走過彎路,經歷過曲折,但貫穿于黨的全部歷史的主線始終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全部歷史就是一部在提出和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的歷史。因此,對青年一代的黨史學習教育首先要具有權威性,即必須以黨的重要歷史文獻,如《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國共產黨簡史》等為主要教材,切忌以碎片化、網絡化甚至是“獵奇”的態度對待黨史。
2.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傳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價值內涵
在整個人類教育史上,任何教育的根本目的都要首先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都要進行價值觀的傳輸。對青年一代進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教育,關鍵就是要為青年一代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根本問題,從而充分認識我們的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改革開放來之不易。而黨的百年歷史中那些鮮活生動的史實,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樣走過來的”。我們黨作為世界上長期執政的最大政黨,最有資格也最有底氣向世人講清楚黨的過去、現在、未來。要運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引導青年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傳承好、發揚好。以黨的歷史中那些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即“里程碑”式的記憶法學習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百年黨史、百年滄桑,其間的歷史事件與人物可以說浩如煙海,要讓廣大青年學習和了解黨的歷史,重點首先是那些具有標志性的重大事件,即“里程碑”,這是黨史學習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反映“開天辟地大事記、中國有了共產黨”的紅船精神;反映“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建軍大業的井岡山精神;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標志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自主地處理中國事務的遵義會議精神;反映中國共產黨將從武裝奪取政權轉向全國執政,謹記“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無疑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黨的歷史的“里程碑”。重點解讀這些重大事件和黨的精神內涵,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好方法。
3.以真摯的情感和人格的力量打動人、感染人,讓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牢植于心
情感是主體活動的心理動力,情感像催化劑,激勵和誘導人們滿懷激情地去從事實踐、認識和審美等各種活動。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百年黨史中無數革命先驅們崇高的人格力量就是讓我們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最好教材。例如:民主革命時期的夏明翰、方志敏、江姐;社會主義時期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都對人民產生了巨大的人格示范作用。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從始至終都飽含著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最濃郁的情感,都真切體現著為實現黨的初心和使命“雖九死其尤未悔”的高尚情操。同時,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還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須以真誠堅定的信仰、真摯熱烈的情感、表里如一的人格來播撒真理的陽光。
4.以豐富生動多樣化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導一代青年傳承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血脈
在當前信息渠道日益多樣化、復雜化,青年人又處在思想極為活躍的青春階段,黨史學習教育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以更貼近青年實際的手段做好工作。除了傳統的課堂式教學、報告式教學、閱讀式教學等,還應該以更加多樣化的生動手段,提升教學教育的實效,組織或推薦青年看一些拍得比較嚴肅認真的歷史題材影視劇,如《覺醒年代》《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建國大業》《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充分利用革命歷史遺跡等實體教材,通過憑吊先烈、重走長征路等體驗式、沉浸式的教育手段,激發青年追憶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前輩的內心情感。特別是注重從身邊的歷史講起,努力發掘本地區、本單位的歷史傳承,也更能激起受教育者的內心共鳴。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歲月,百年大黨正風華正茂。黨的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需要千千萬萬有理想、有信仰、有能力的中國青年努力奮斗。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撫育一代青年成長,對于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是影響中華民族當下及未來命運的永恒課題。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責任編輯: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