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生物學科具有文科和理科的特點,高中生物知識冗雜抽象、記憶量大,且部分知識不易理解,而思維導圖是在放射性思維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理論體系,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清知識體系、構建知識框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加深記憶、理解知識。下面,筆者分析了思維導圖在理解生物概念、課堂教學、課后鞏固復習中的應用,旨在借助思維導圖構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一、在理解生物概念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教材中具有大量的生物概念,掌握這些概念是學好生物的基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學生記不住、難以理解、易混淆生物概念等,給教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入思維導圖,通過清晰直觀的框架結構標識出相關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
如在教學必修一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中“細胞中的元素與化合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組成細胞分子的元素有哪些”“組成細胞分子的化合物有哪些”“組成細胞分子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別包括什么”“組成細胞分子的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分別包括什么”等問題,由大到小、逐步細分,在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步步演示出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逐步引導,最后呈現出所有概念之間的關系,簡潔直觀,讓學生在形成知識體系后進行理解性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滲透思維導圖,使思維導圖成為學生良好的學習助于。對于學生而言,從課前的預習,到上課時的記筆記,再到課后的鞏固復習,思維導圖都發揮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每個學生的思維導圖都有側重點,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如在教學必修一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光合色素”這一節的相關知識時,由于該節知識點瑣碎,且互相之間沒有很明顯的關系,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將它們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分布特點、組成和作用入手,畫出思維導圖,并在文字說明旁邊畫上簡單的圖示。如在濾紙條上從上到下依次為胡蘿卜素(橙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以便直觀地展示出來,然后將實驗的過程與結論聯系起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不斷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后,學生要熟練掌握繪制技巧,反思總結怎么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來,怎么才能最有效地記住課堂知識。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概括能力,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在課后鞏固復習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是課后鞏固復習的好幫手,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回憶知識點,聯系知識點間的關系,盡可能多地將知識點細化,然后打開教材查漏補缺。這時,學生要特別注意那些被忽視的知識點,著重加強記憶,對于寫錯的知識點,要學會分析原因,從原理入手慢慢理解,加以更正。
如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減數分裂,它不但抽象復雜,而且容易混淆。在復習時,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這一過程,可以先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數分裂的原理與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不看教材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畫出思維導圖,并準確復述出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的三種不同細胞狀態,第二次分裂后的細胞狀態,掌握每個階段DNA的數量、染色體的數量,以及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所要完成的一些任務等。當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也就對學習內容有了深刻的記憶與理解。另外,思維導圖并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現,要尋找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不斷刪改增補,逐步完善。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環節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思考,教會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并鼓勵學生自主獨立地應用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生物概念,高效開展課堂教學,及時復習鞏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