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陽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的根本。美術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從多方面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美術教學 ? 立德樹人 ? 道德 ? 策略
一、什么是立德樹人
“立德”源于《左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注重自我道德修養和人格品質的提升;“樹人”源于《管子》,指人才培養,既包括對教育的重視,又包括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稱為“外賢”。“立德樹人”中“立德”就是要堅持以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立德樹人要求教育者以德育為先,而不是以知識的獲得作為唯一標準,評判教育的成功與否。
二、立德樹人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道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道德比獲得美術知識更重要。
在六年的美術教學中,筆者見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類學生平時美術相關技能差強人意,但是他們尊師重道,關心幫助同學。他們的德行讓筆者時常忘記他們知識不足這一點,這一類學生也是筆者時常愿意親近的。由此可見,立德樹人在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
三、在美術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
1.改變傳統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是立德樹人的前提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總是以學生在美術課堂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表現為前提,過于盲目追求結果。如今,《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構建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師教學的,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是教師教學的核心,所以課堂教學的評價就要變得更加多元化,教師的評價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情感體驗。
2.課堂教學滲透立德樹人教學理念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一盞指路明燈,要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那么,教師應該如何育人呢?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經常要求學生帶齊材料,那么美術教師就應該以身作則,在每節課課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其次,在美術課堂上不乏調皮搗蛋的學生,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暴力處罰學生,那么教師的不良言行或者舉止就會被學生模仿,這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造成難以彌補的惡劣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表率,以德服人。
最后,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美術學科特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不同的藝術家作品、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藝術文化等,培養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令他們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3.美術課堂教學要善于總結
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善于總結,讓學生不僅獲得美術教育,還獲得精神教育。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三位中國美術家”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三位畫家的作品,還要了解畫家的人生經歷和成為一名出色畫家所要具備的精神。教學的最后,可以由教師總結,也可以由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式總結。
4.運用美術學科特點加強校園文化德育建設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文化建設開始融入校園,教師可以將美術教學融入校園文化,選擇美術中的漫畫、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德育宣傳。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導學生。由此看來,校園德育文化建設離不開美術。
5.倡導學生參與課外德育實踐活動
美術教師可以利用周邊環境和資源進行德育。如在欣賞評述部分,教師可以倡導學生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來達到德育目的。以參觀攀枝花三線博物館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老一輩人的辛勤付出,鼓勵學生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
參考文獻:
[1]馬曉君.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立德樹人”路徑探索[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