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學家”一詞是在網絡環境下產生、流行、火爆起來的,其含義豐富,使用頻率高,運用范圍廣,被網友們競相模仿。網絡熱詞在一定程度上是當下大眾社會心理的真實寫照,故本文從“凡學家”出發探討其含義以及不同的表現形式,發現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當代社會風氣、社會態度、社會認知的現狀和轉變,以及受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與外部交往動機等因素影響的心理現象。與此同時,分析其正反功能,并從個人、社會、國家角度探討提高網民素質、引導積極風氣、營造良好氛圍的針對性措施,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凡學家”;自我欺騙;社會風氣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2
大數據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媒介不斷更新,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大量的流行事物如網絡熱詞不斷涌現、更迭。其中,“凡學家”一詞無疑是最近各大網絡平臺上高頻出現的詞語。通過對這一詞語的深入探析,在了解當下大眾心理現狀的同時探索出一味能夠歸正風氣、正確引領的“良藥”。
1 “凡學家”的語義
近年來,豐富的網絡傳播媒介不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也讓各類網絡熱詞得以通過不同平臺和方式迅速傳播、發展。不難發現,以“凡學家”為代表的“凡爾賽文學”一夜之間火爆全網,引發一場無數網友圍觀、調侃、嘲諷、模仿的網絡狂歡,甚至一度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
說起“凡學家”就不得不談起“凡爾賽文學”這一社會現象。所謂“凡爾賽文學”,簡稱“凡學”,指的是熱衷于通過先抑后揚、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而“凡學家”正是對這類人的戲稱。事實上,“凡爾賽”一詞最早出自凡爾賽宮,是精致、奢華的代名詞,后來被微博博主小奶球重新定義。她從漫畫《凡爾賽玫瑰》中得到靈感,創造出一種看似抱怨、吐槽生活,實則炫耀自身優越感的說話方式,現在多指那些通過明貶暗褒的方式反向描述自我優越實則只是空虛的精神貴族們寫下的文字。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首先,該詞的產生源于現實生活與網絡世界的結合,通過聯系現實中存在的社會現象加以虛擬化,借用新型信息媒體進行傳播。其次,以“凡學家”為代表的網絡熱詞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存在問題作出反映的產物,其中蘊含了不同的情感意味。最后,由于人們大量學習、模仿“凡學”,該詞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泛,由最初對一類人的他稱、眾稱逐漸轉變為人們調侃的自稱。
從總體上看,“凡學家”的流行與火爆反映出該詞展現了現代社會中部分人急于炫耀、追求虛榮浮夸生活的狀態、大部分人對此“反感厭惡卻又羨慕渴望”的矛盾心理以及其脫離現實、缺乏精神價值引領的真實內心寫照。
2 “凡學家”在不同語境下的表現
由于“凡爾賽文學”熱潮不斷高漲,“凡學家”不斷涌現,該詞的語義在頻繁使用中逐漸泛化,適用的情境也愈加廣泛。通過在各大網絡平臺的觀察,又結合相關研究報告,可以發現該詞在不同語境下的表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貴族為了滿足自身虛榮心的快感,但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故作低調進行炫富,感情色彩上呈現貶義,有反諷之意。二是指并非為了炫富的普通大眾以這種方式作為一種精神鼓舞或自我調侃,沒有明顯的褒貶色彩,就如其首創者所說“凡爾賽是一種精神,它不跟金錢和地位掛鉤,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凡爾賽人”[1]。
第一種情境常見于各大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特別是微博、小紅書、知乎等,大多是某些博主、網紅、網友利用社交網絡的虛擬性大膽分享、炫耀生活日常,不經意地在字里行間透露出生活的富貴奢靡,傳遞扭曲的價值觀念,營造出浮夸感十足的“海市蜃樓”圖景,從而博取關注、羨慕和追捧。相比之下,第二種情境多見于日常生活中,或是個人朋友圈、空間等較為私密的空間,或是與親朋好友的閑談之中,以模仿此種說話模式的方式作為自己生活工作前進的動力,也可以作為相互聊天、談笑間調侃、玩笑打趣的內容或自稱。
3 “凡學家”折射出的社會心理現象
“凡學家”熱度的持續高漲主要體現以下在三個方面。一是“凡爾賽文學”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理解其含義。二是“凡學家”一詞本身的廣泛流行,被人們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三是處于現實生活與網絡世界之間的普通大眾,受到相關話題的吸引而不斷學習模仿,“凡學”現象層出不窮。
一般情況下,一個網絡詞語的流行往往僅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或受到特定情境的影響,或聚焦于某個具體的熱點事件,而“凡學家”一詞的長時間、大范圍流行讓我們看到該詞較于其他網絡熱詞所具有的普遍性之外的特殊性。該詞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普遍性原因。“凡學家”產生于網絡,雖然其基于原有漫畫《凡爾賽玫瑰》,但無論是在詞義,還是表現形式上,都有所創新,兼備新奇性和嘲諷性。出于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和對現實問題真實反映的感同身受,讓該詞產生了大范圍的流行,以至一度成為爆點。二是該詞的語義內涵十分豐富。其既變相表現了當代社會存在的浮夸炫富現象,又涵蓋了大多數群眾在面對此類現象時所持的態度。三是在信息傳輸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傳播媒介多,熱點人物事件曝光率高,讓大眾看到許多具有炫秀色彩共性的人物或事,進而引發“凡學家”一詞的頻繁使用。
針對社會中“凡學家”不斷增多的現象,淺析其原因,主要總結出以下觀點:
第一,“凡學家”心理的產生受熱點事件本身意義與價值的影響。“人們對于某個事物所具有的態度,取決于該事物對人們的意義大小,亦即是事物所具有的價值大小。”[2]社會態度由認知、情感、意向三部分構成,具有動機作用和情緒作用。在不同事件產生,引發輿論后營造出的不同情境下,人們會因價值觀的不同,根據事件本身特性產生不同的認知與情緒傾向。如果現實生活、網絡世界對于炫秀等行為視而不見、甚至鄙視,那么大眾對“凡學家”會表現出不在意、不屑一顧;相反,若是社會中不乏這種重度濾鏡下的虛擬人生,那么反感與渴望交織的情感傾向也就隨之產生。
第二,“凡學家”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人們對某一事件的認知與認知者本人的態度以及當下的情境有關。一方面,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人們習慣了每日接收大量信息,長期高速的生活狀態使得人們變得浮躁、精神匱乏,日益追求物質財富上的富足,缺乏思想沉淀與深度思考,沉溺于高消費、名牌堆砌、文字炫富的生活,進而缺乏內在深度與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長此以往形成的社會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的“凡學家”,人們身處人群之中,更易受到來自多數人共同進行“凡學”炫耀帶來的暗示,“凡學”因此成為大部分人的常態。
第三,特殊情況下“凡學家”現象的激增還與大眾心態的變化有關。事實上,“凡爾賽文學”現象早已在社交網絡上流傳了大半年,用主持人何炅的話總結說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3],但其之前并沒有激起水花。然而網絡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杠精”“檸檬精”這兩個網絡“物種”的出現也使得人們發表個人言論時不得不瞻前顧后,過于直白的炫耀會使得自己招致一些令人氣憤的評論,因此大家不得不放低姿態,即便清楚自己有資格秀優越感,也要自嘲“窮”“喪”“難”,從而助力“凡學”的不斷走熱。于是,今年“凡爾賽文學”因情感作家“蒙淇淇77”的微博迅速走紅,甚至在網上掀起了模仿“凡學家”的瘋狂熱潮。
第四,來自外部的交往性動機也常促使人們參與“凡學”,成為“凡學家”的一員。在某一群體中,人們常常通過聚在一起談論相關熱點話題進行交流,促進感情。為了融入群體不被他人排斥,人們往往會主動了解、學習相關熱點話題,滿足自身的歸屬感,收獲共鳴。
第五,從自我評價的角度來看,“凡學家”們以此自稱、自嘲或互嘲,實質上是一種對自身存在感與歸屬感的追求,在網絡虛擬世界尋求滿足感以填補現實中的精神空虛。相對于真正的高貴,“凡學家”或是缺乏實際物質條件或常識,或是因為內心顯擺、攀比的浮躁情緒,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存在自我欺騙,內心敏感而匱乏,很在意別人的評價,生活不夠充實,精神思想不夠成熟,卻又追求、渴望社會的認可與認同,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與成就,所以以此展現自己的“自信”與存在。
4 “凡學家”帶來的影響
“凡學家”帶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其積極作用在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凡學家”心態有助于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物質生活的欲望與周圍炫秀的風氣,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去思考探索。二是“凡學家”人群可以形成一種無聲的力量與無形的標志,起到提醒、督促、警醒公眾的作用。三是“凡爾賽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為生活壓力較大的人們提供了情緒放松與緩解壓力的出口,以玩笑調侃的口吻表達自己對于期望生活的憧憬。四是借助“凡爾賽文學”讓人們能夠將夢想和幻想投射于網絡世界,塑造出一個理想中的自我人設,為心靈留存一方空間。
其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凡學家”群眾本身來說,行動上的“凡學”炫秀與思想上的空虛、追求物質會進一步降低群眾的思想覺悟與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判斷力,進而影響其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與人相處、面對事件時的態度與三觀,使自身價值的發揮受到局限。二是“凡爾賽文學”的流行,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一味模仿“凡學家”,“凡學”自身潛在的扭曲性與浮夸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社會的風氣、價值觀體系產生了沖擊。三是針對網絡媒介來說,短時間內突然興起的“凡爾賽文學”浪潮可能會引發網絡媒介的癱瘓,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正常的網絡秩序。“凡學”模仿熱潮泥沙俱下,占用公共空間資源,可能影響到不具有優劣文化選擇能力的青少年成長軌跡。
5 “凡學家”現象的應對策略
網絡的發達與信息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得大多數事件、人物、話題處于大眾視野,地域間的界限趨于模糊,兩地間的路程逐漸縮短,我們獲知信息也更加便捷。但是,快節奏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讓人們的精神思想日趨浮躁、空虛,過分關注物質層面的滿足感。因此,針對“凡學家”現象,我們更應明確如何避免受到“凡學家”帶來的消極影響,怎樣引領大眾正確面對、處理“凡學家”現象,弘揚積極健康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網絡氛圍。
從網民、大眾群體的角度來看:第一,我們應把握好觀察、了解與參與、模仿的適當區間,分清楚虛擬與現實。在面對虛擬世界、社交網絡中涌現出的“凡學家”時,堅持自己的思考與理解,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第二,事實上,是否受到暗示與受暗示程度與受暗示者的個人特征有關。我們要有辨別是非真假與好壞的能力,以理性、成熟、認真的態度對待“凡學家”現象,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在線上追隨“凡學家”以滿足自己的內心欲望、獲取別人的認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素養,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樹立實際的人生目標與追求,不迷失自我,不盲目從眾,“真正的高貴是靠學識、修養和個人能力構建的,是炫不出來的”[4]。第三,網民、大眾群體不要局限于線上接收到的信息,要立足于現實,理性思考,開闊自己的眼界,學習榜樣,追求有意義的信息,努力尋求真實,過好真正的生活。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使得網絡成了信息的篩子,將最有吸引力、最有熱度、最適合使用者的信息呈現在人們眼前,看似方便快捷,實則在無形中蒙蔽了人們的雙眼,限制了人們的視野。所以,我們需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理性而冷靜的判斷與分析,以整體、科學的知識代替零散、局部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擺脫虛擬網絡上“凡學家”欺騙性的束縛,回歸生活的本真。第四點,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樹立獨立、健康、正能量的價值觀。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首先,需要政府因情施策,加強管控,積極倡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次,要健全針對刻意虛假“凡爾賽文學”與借“凡學家”身份炒作網民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懲罰機制,加大打擊力度。最后,需要國家強化關于營造良好網絡環境與踏實生活的正面宣傳,“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耕耘和收獲,才能帶來真正的充實感、安全感與幸福” [5]。為人們在網絡中健康有益地分享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間與平臺。
6 結語
“凡學家”這一社會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今社會的一大潛在問題——浮躁之風,這值得每個人深思。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工作中,面對“凡學家”“凡爾賽文學”時,人們應該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把握其中尺度,而不是一味效仿,要堅持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引導,腳踏實地,真正把握自己現實生活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張銳.“凡爾賽文學”:關于身份與財富的想象[EB/OL].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s/188831,2020-11-09.
[2]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96.
[3] 任思雨.火遍全網的凡爾賽文學,讓你自卑了嗎?[EB/OL].中國新聞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990100621556662&wfr=spider&for=pc,2020-11-19.
[4] 游永恒.“凡爾賽文學”不是一種健康導向[N].環球時報-國際論壇,2020-11-12(015).
[5] 封壽炎.“凡爾賽文學”遭奚落是對扭曲價值觀的糾偏[N].光明日報,2020-11-17(002).
作者簡介:阮若桐(2001—),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國際教育。
指導老師:朱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