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賽博朋克作為長期存在于小說、電影、漫畫、插畫等作品中的科幻美術風格,隨著游戲《賽博朋克2077》的發售和流行如熱浪般席卷而來。與賽博朋克相關的文藝作品通常圍繞人工智能、社會公平、貧富差距等主題展開創作,究其內涵,不乏對科技發展導致的生態危機的關懷。當前,此類作品呈現正增長態勢,證明人類應當重新審視社會生態問題。
關鍵詞:賽博朋克;生態;美術視域;《賽博朋克2077》
中圖分類號:G8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2
在科幻文化內核下誕生的《賽博朋克2077》擁有強烈的哲學思辨性與極具特色的視覺語言,并以此展現人們對未來世界圖景的想象。它在克服風格單一偏狹的過程中,不斷重復“生態文明”構建的重要性,以溫柔又中肯的方式告誡人們,只有解決好環境問題、構建好生態文明,才能看到更美好的未來家園。
1 賽博朋克文化流行的溯源
1.1 經濟發展帶來的未來幻想
賽博朋克誕生于科技革命時期,作為20世紀中后期誕生于美國科幻文學的未來主義子類,賽博朋克風格迅速發展又逐漸退潮。近年來,隨著眾多凸顯視覺文本的賽博朋克題材的電影和游戲的問世,其重新作為主流文化進入大眾視野,煥發力量[1]。
資金流通加速,科技的進步雖然帶來了財富和便利,但也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固化和貧富差距。人們逐漸在發展著的社會實景中預見了種種未來的景象,人工智能、霓虹燈牌、高樓建筑、高新科技相融合,賽博朋克就此誕生。這種反現代性藝術對年輕人而言,無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時這種賽博文化也影響著這一代人的人格塑造[2]。對于未來何去何從的問題,人們總是感到好奇,賽博朋克的流行不僅滿足了創作者的表達訴求,也幫助觀眾和讀者實現了未來猜想。
1.2 反烏托邦性質的藝術吸引
科幻情節與色彩盛宴的結合是好的賽博朋克美術作品的必備要素,故事感與美感的兼具有助于構建宏觀科幻世界背景,頗具詩意[3]。然而賽博朋克的初始社會以黑色為背景,紅藍紫熒光色是賽博朋克中常見的色彩,充滿科技感的新型城市與腐爛的社會制度共同鑄造了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性質。賽博朋克絢爛多彩的視覺美感成為觀眾對該文化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但過度符號化、典型化的反烏托邦性質的視覺呈現也容易導致觀眾審美疲勞。
賽博朋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也具有反烏托邦性質,他們多為社會的邊緣人物或游俠,與主世界價值理念相悖,同時對現有秩序和社會制度極為不滿,反抗精神素來是最受普羅大眾喜愛的[4]。其絢麗色彩的視覺表達和階層固化的內涵闡述了未來社會的發展未必如人所愿那樣越來越美好,看似光鮮的城市實際已經掩蓋不住惡臭的唯資本是圖的弊端。這種反烏托邦性質的美術視域闡述了創作者對保護地球家園的反思與呼吁,同樣也是對生態危機和社會問題的藝術表達[5]。
2 賽博朋克文化所反映的生態問題
2.1 擬生態系統背后的環境危機
幾乎所有末日題材的作品都在強調生命存活的終極寶物是水與植物,在賽博朋克相關作品中常會出現城市綠化依靠擬生態系統實現的現象,養分流失等問題導致土壤不再適宜植被生長,在未來主題電影和小說中,常見動植物被列入未來博物館的情節時常出現。在《賽博朋克2077》中,無論你選擇哪個角色,都不可避免地會看到臟亂的街道、破舊的社區以及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高檔大廈。該作品中并沒有多少綠色元素,也缺乏生態系統的繪制,中心城市雖然燈紅酒綠,但內里卻充斥著衰敗的景象[6]。理論來源于實踐,賽博朋克的地球末日背景并非空穴來風,人口激增不僅是社會問題,同樣會帶來生態惡化的負面影響,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植被退化、極端天氣切實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因此,模擬天氣、模擬植被、模擬生物成為賽博朋克作品中恐怖的未來幻想[7]。
2.2 星球流浪與再造家園所表現的適居難題
除去《賽博朋克2077》游戲本身,在相關的賽博朋克作品中,人類的生存背景大致可劃分為外太空和未來地球兩類。后者即該游戲本身設有擬生態系統、“諾亞方舟”等情節,反映了地球生態與日俱下的情況,需要通過縮減人口、模擬生存環境等維持地球的狀態[8]。天文學的發展和航天技術的進步促使人們產生了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在太空探索備受重視的情況下,宇航員中會出現植物學家等人物。其攜帶種子進行太空旅行,通過外星土壤栽培等論證該地是否適合人類居住也成為常見的作品情節。《賽博朋克2077》中也存在進行秘密活動的高級企業,加速了人類階層的分化和新能源新技術的創新革命。
2.3 衰敗城市中的資源枯竭
賽博朋克文化中不乏塑造衰敗城市光景的作品,這些作品往往圍繞廢棄工廠、巨大的垃圾處理廠、破舊無人的居民區等景象,表現對被晚期資本主義遺棄的舊工業城市的諷刺和哀嘆[9]。如果說20世紀中后期賽博朋克熱的出現是對資本主義國家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價值理念的批駁,那新時代這種文化熱潮的流行回溯則將矛頭指向日漸膨脹的消費主義,甚至是這種虛榮、膨脹消費主義帶來的巨大的資源浪費[10]。雖然賽博朋克社會制度是各有特點的,但它們都不約而同地強調著未來社會所建構的等級制度,唯技術至上的發達工業社會成功地占據了人們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人們成為失去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的單向度的人,社會也變成了單向度的社會[11]。下層階級的固化和人口激增加大了社會運轉的負擔,消費主義泛濫和底層人口激增引發了過度開采、能源浪費等問題,而新舊技術的更替也必然導致舊工業城市的衰敗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12]。
2.4 末日災害
賽博朋克作為一個獨特的未來主義題材,自然裹挾著作者對全人類未來命運的哲學思考。而當今社會面臨的自然及人為災害,促使焦慮的人類去猜測和想象未來社會可能出現的種種災難,由此“末日”成了賽博朋克作品常見的主題之一[13]。所謂的“后末日”景觀,顧名思義,即災害過后人類的生存形式和被摧毀后的地球環境樣態,而賽博朋克則或委婉或直接地用頗具美學意蘊的藝術方式表達了其內涵[14]。
荒漠廢墟、物種變異、人類寄居空中之城等景象是賽博朋克作品呈現的經典“后末日”景觀,在以廢土美學為基調的符號美學視域下搭建新舊城市,進一步探索科技和生態的平衡關系[15]。
3 生態文明在當代藝術中的強調
3.1 反物化與反異化的格局意識
《賽博朋克2077》反映了對資本的無限貪欲導致人們陷入狹隘的自我視域的情形,就業難、買房難、上學難、養老難等社會問題必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資源爭奪[16],過度消費必然造成資源浪費和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認識到這一處境的文藝工作者容易陷入悲觀主義困境,他們從現代人異化的精神家園中爭取主體性意識,突破生態環境惡劣化的現實世界生活狀態,實現人的反物化、反異化[17]。
自由資本主義導致了人、自然、社會三者及其關系的異化,倘若人們想要建立可持續的生態文明,勢必要擁有反異化、反物化的格局意識。因此我們要樹立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遵循人、自然、社會三者統一的內在辯證關系和發展規律[18]。作為后現代主義藝術作品的代表,賽博朋克作品中卻有著“反現代性的生態吶喊”,其呼吁的生態問題需要人們通過實踐去改變[19]。
3.2 新能源開發與人文關懷下的環境重視
在新能源發展的基礎上,對新能源可改善生態環境的程度進行深入探討,從中國古代“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觀出發,構建綜合能源系統,能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0]。生態問題的復雜性決定了不可能僅靠發展新能源技術解決環境危機[21]。
只有從文藝作品出發,人們才能在人文關懷的浸潤下,在意識形態領域樹立起保護資源環境、構建良好生態文明的觀念[22]。人們對傳統能源特別是化石燃料等能源的需求造成了有害氣體的排放和全球范圍內的溫室效應,發展新能源成了地球上每一個國家亟待研究的熱題,同時對動植物的保護也成為不容小覷的議題[23]。在眾多優秀的賽博朋克風格文藝作品中,特別是在該風格的游戲和電影中,我們常常能通過其內涵探視到人、社會、自然的統一[24]。
4 結語
《賽博朋克2077》并不是一部完美的游戲作品,但是它以獨特的方式用賽博朋克藝術風格再一次聚集大眾視線,以科幻的故事情節、絢麗的色彩搭配、立體的人物形象、頗具未來主義的模型構建等描繪了一個未來主題的藝術構想,并給予玩家沉浸式體驗。在游戲的體驗過程中,許多細節處理也透露著深刻的內涵:生態環境保護。無論是20世紀中后期興起的賽博朋克小說、電影、短視頻等藝術作品,還是風靡一時的相關游戲,都呼吁著對環境問題、生態問題的關注,對自然家園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劉蘇周.賽博朋克科幻小說的人文與生態關懷——以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漫游者》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06):27-30.
[2] 周以杰.傳統人格理論視閾下當代大學生理想人格模式樣構建[J].漢字文化,2020(15):185-186.
[3] 王進怡.從沉默到言說——讀《房間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認》[J].漢字文化,2019(11):90-92.
[4] 錢燁.短視頻對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影響[J].漢字文化,2019(12):197-198.
[5] 曹順仙.馬克思恩格斯生態哲學思想的“三維化”詮釋——以馬克思恩格斯生態環境問題理論為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06):80-86.
[6] 董中蘭,曹順仙.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三維化”評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100-114.
[7] 周以杰,曹順仙.右玉精神蘊含的綠色發展觀及其現實啟示[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1):20-27.
[8] 曹順仙,陳崇天.以“負責任創新”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創新發展[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2):51-56.
[9] 王進怡.從《詩藝》看詩歌創作原則[J].大眾文藝,2018(22):27-28.
[10] 曹順仙,周以杰.習近平綠色發展思想的生態哲學詮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3):18-47.
[11] 曹順仙,吳劍文.生態倫理視閾中野生動物保護優先的三個維度[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2):14-24.
[12] 何如意.老子“道法自然”的倫理思想及其生態啟示[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4):22-30.
[13] 曹順仙,張勁松.生態文明視域下社會主義生態政治經濟學的創建[J].理論與評論,2020(01):77-88.
[14] 蘆玉穎.淺談大自然發展觀[J].漢字文化,2019(18):180-181.
[15] 曹夢嬌.從生態文學作品淺探共同體思想發展[J].大眾文藝,2019(21):262-263.
[16] 賈堯天.儒法思想比較及啟示[J].大眾文藝,2019(16):273-274.
[17] 謝蔚暉.生態文明視域下我國美術教育學科建設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20(15):148-149.
[18] 宮亞星.周敦頤生態倫理思想的現實回應[J].漢字文化,2019(10):137-138.
[19] 周明潔.城市印象嵌入旅游生態文明新格局[J].經濟研究導刊,2018(24):158-159.
[20] 于婉華.試析生態美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J].今傳媒,2018(12):151-152.
[21] 蘆玉穎.梭羅與陶淵明的自然觀比較[J].漢字文化,2019(20):131-132.
[22] 丁徐清.融貫及其限度:太虛唯識思想探微[J].河北學刊,2018(04):48-52.
[23] 倪銘英.中國古代儒家蘊含的生態智慧探析[J].漢字文化,2019(08):142-143.
[24] 金婷.淺析史懷澤“敬畏生命”倫理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8(15):203-204.
作者簡介:汲子櫻(1997—),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