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僚 林凡欽
摘要:鳥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對園林建設和生態氛圍營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現代城市化建設影響了鳥類對原本棲息地的利用,屋頂花園具有營造城市生態棲息環境的潛力,可成為鳥類遷徙駐留的重要落腳地。本文以紫竹領世幼兒園為例,從植物、水源和棲息地等方面,研究引鳥型屋頂花園的設計,在景觀規劃設計上闡述屋頂花園如何吸引和保護鳥類,最后從園林養護和鳥類保護方面提出建造和管理鳥類生態棲息地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對未來引鳥型屋頂花園的前景作出展望。
關鍵詞:引鳥型;屋頂花園;生態棲息地;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1-0-02
1 引鳥型屋頂花園的優勢與前景
隨著自然用地不斷向人造景觀、公園、高樓大廈和硬質化道路轉變,原先的自然用地被分割成塊狀綠地[1]。由于綠地與綠地間缺少聯系,鳥類與棲息地之間的聯系變得薄弱,鳥類原先的生存環境受到影響。
當下,城市缺乏鳥類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綠植資源減少;二是城市化的推進使一些無法適應環境的鳥類死亡或遷徙[2]。
相比一般的屋頂花園,引鳥型屋頂花園的主要優勢有三。一是不同于傳統形式的屋頂花園以美化空間為核心目的,更加注重塑造生物、鳥鳴和生態交融營造的新氛圍[3];二是為城市生態提供保護,為鳥類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4];三是美化城市,增加城市綠化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5]。建立功能不同的屋頂花園可以有效為野生動物增加不同的城市棲息地。不少學者對生態型屋頂花園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如何利用屋頂綠化設計鳥類生態棲息地的研究少之又少[6]。
2 紫竹領世幼兒園屋頂花園優勢及背景介紹
紫竹領世幼兒園屋頂花園(以下簡稱“紫竹屋頂花園”)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幼兒園附近的5公里范圍內有紫竹科學園的綠地和兩所大學相交匯的綠地,該場地位于幼兒園教學主樓的三層陽臺,總面積約400平方米。該樓層周圍為教師辦公區,所以相對安靜,主要生存的鳥類是地棲鳥和樹棲鳥。紫竹屋頂花園約12米高。無論是場地大小、高度還是周邊環境等,都滿足引鳥型屋頂花園的設計需求。
該幼兒園自2017年開放后,對該屋頂花園進行了定期的管理。僅開放一周便有麻雀和喜鵲頻繁出現并駐留其間。同年冬季來臨前,其他種類的鳥類也相繼增加。另外,蜜蜂、蝴蝶等昆蟲在夏季大量出現。作為引鳥型屋頂花園,紫竹屋頂花園是成功的案例。
3 基于案例的要點分析
3.1 選取案例鳥類物種分析
引鳥型屋頂花園在設計時應考慮地區性鳥類物種情況,確定好目標物種。紫竹屋頂花園的目標物種包括麻雀、喜鵲、珠頸斑鳩[7]等。麻雀和喜鵲都比較親人,主要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3.2 場地選擇要素
紫竹屋頂花園與上海最大的生態城市公園——世紀公園僅一路之隔,建于城市主干道旁,周圍有大片綠植空地,并與周邊生態公園緊緊相連。為保障屋頂花園的私密性,周邊建立起高高的綠植圍墻,形成一處獨立的生態空間[8]。
具體設計時應選擇安靜且人為干擾較小的地域[9],如大型城市的綠地和城郊自然的廣闊環境內,屋頂和建筑周邊應存在一定區域的綠色環境,視野要開闊[10]。這種環境有利于鳥類發現、落腳,優勢是光照充足、風力小[11]。鳥類通常將沿河綠地和城市陸地作為遷徙時的落腳點,所以沿河建筑和城市主干道的建筑屋頂適合建造此類屋頂花園。
引鳥型屋頂花園的物種多樣性受高度影響[12]。適合鳥類生存的屋頂高度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不宜過低。這樣能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營造出相對安靜的生存環境[13]。第二,應考量鳥類的飛行高度和生活習性。不同的鳥飛行的高度也有所不同。小型鳥一般在300米以下,鳥類的盤旋高度在50~200米不等[14]。考慮到物種的多樣性,屋頂花園內還可設立綠植墻體或綠色通道來吸引昆蟲等小動物。紫竹幼兒園的綠植外壁便是典型的生態棲息型屋頂花園的體現[15]。
場地面積決定了花園內鳥類和物種的多樣性和密度。紫竹屋頂花園擁有大面積的場地,能夠保障生命的持續性,進一步形成不同種類的生態棲息地,滿足不同生物的生存需求[16]。不過,擁有較小面積的屋頂花園擁有良好的周轉率,可以種植不同的樹種形成復雜的植被結構[17]。被選作鳥類棲息地的屋頂花園不一定需要大面積的場地,但在景觀設計方面植被結構要復雜,以滿足更多物種的生存需求[18]。
3.3 植物選擇與配置
為迎合目標鳥類生活習性,紫竹屋頂花園結合上海地區氣候條件,多選用花灌植物和小喬木。其中,漿果類的有櫻桃、楊梅、火棘和垂絲海棠等,蜜源性的有含笑、山茶、梔子、薄荷、薰衣草和桂竹香等[19]。屋頂花園的西南角落設有蔬菜種植區,在種植四季時蔬的同時,也能滿足部分鳥類的需求[20]。
花園內部用一道連續性的綠植圍墻包圍劃分,并以金屬框架加固,綠植圍墻設有鏤空結構,并非完全隔離。花園整體由一塊長條狀云線包圍區和一塊圓形包圍區組合而成。花園內部有四棵喬木類植物作為景觀節點,其中圓形包圍區中部有一棵,剩下三棵在云線包圍區均勻分布。花園外部種有綠植,為屋頂花園增添了色彩。鳥類生態棲息地型屋頂花園的土壤厚度一般為15~40厘米,具體應根據屋頂花園的高度和植物配置酌情考慮。
植物與鳥類等多種生物組成了一張復雜的關系網,這也與生物的多樣性和植被群的復雜性息息相關。引鳥型屋頂花園設計時就應在當地氣候限制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復雜性及多樣性[21]。要以當地植物為首要選擇,原因是當地鳥類在長期的生存演變中早已與當地樹種形成了特別的共生關系[22]。交替生長的樹木是鳥類極佳的隱蔽場所,可以在減弱風力的同時,保護鳥類抵御天敵的攻擊[23]。
3.4 人工設施設計
云線包圍區中部和東部圍繞中心樹設計有兩處景觀小品,為二層螺旋式木質長廊,長廊外部圍欄由玻璃制成,透光性強。長廊頂層可以遠眺風景,中心處巧妙圍出一處生態休憩區。西南角落的種植區內按照塊狀種植四季植物,以適應四季的交替[24]。
圓形包圍區內部不種植草木,作為屋頂花園的入口,留有供休憩和暫留的區域。花園內部沒有大片活動場所,以減少人流量,營造安靜的氛圍[25]。花園設有一條穿插種植區的木質橋梁狀小道,目的是不完全分隔種植區。為還原生態地形,花園并非是完全平整的,設有人造地形。
水景對引鳥型屋頂花園也有很大的作用。水除了能供鳥類飲用、沐浴外,也能幫助屋頂花園完善空間塑造[26]。昆蟲等動物的生存也離不開水。屋頂花園建造的水體,深度應低于15厘米,淺水池不僅能夠滿足生命需求,也可減少維護次數。在引鳥型屋頂花園中,水體不用設計得太大,設立人工小溪即可達到有效的引鳥效果和觀賞效果,小溪的寬度最好為1~3米,同時要種植水生植物,但密度不宜過大[27],底部應鋪墊細沙以起到過濾和凈水作用[28]。
要設立噴泉或水槽等具有盛水功能的設施,以便鳥類使用。此外,引鳥型屋頂花園的人工設施配置應遵從鳥類生活習性,減少實心設施而多設立有空隙的人工設施,如竹子柵欄、植物盤架、鏤空磚墻[29]等等。放置人造鳥巢,對引鳥也有很大的作用,但鳥巢外形不宜夸張,以小石子或細樹枝為原材料仿制的鳥巢能更有效地留住鳥類[30]。
4 結語
上海紫竹領世幼兒園屋頂花園的成功,證實了專供鳥類棲息的屋頂花園的設立對生態型城市的巨大效益。本文從該屋頂花園的主要目標物種、場地要求、植物配置和人工設施四個方面分析引鳥型屋頂花園的設計形式與要點。在設計鳥類棲息地型屋頂花園時,如能充分考慮上述問題,同時在管理和維護方面加以努力,定能為城市生態圈增添鳥語花香。
參考文獻:
[1] 張知祺,耿植榮.鎮江“城市山水”景觀設計的運用——以南山綠道為例[J].藝術科技,2020(21):181-182.
[2] 熊瑤,張建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公園生態景觀設計——以星甸中央公園為例[J].設計(上),2018(11):39-41.
[3] 朱夢,姜萱,蘇婧.古典園林植物配植分析——以何園水心亭為例[J].藝術科技,2020(22):29-30.
[4] 高妍,孔德金,王夕倩.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探討[J].大眾文藝,2019(19):83-84.
[5] 蘇同向,祝遵凌,王晶.生態視角下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研究——以南京浦口新城中心河為例[J].設計,2018(21):36-38.
[6] 楊婧熙,丁山.基于自然體驗的城市生態公園設計研究——以南京珍珠泉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6):92-93.
[7] 孔祥炎,王瑋.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特色小鎮景觀設計——以沛縣櫻花主題小鎮為例[J].大眾文藝,2018(18):68-69.
[8] 李思琪,吳曼.孤獨癥兒童康復花園設計研究——以埃文斯康復花園為例[J].藝術科技,2020(7):34-37.
[9] 程涉,盧鑫昱,胡海波.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研究——以太倉市金倉湖濕地公園為例[J].設計,2018(21):30-32.
[10] 吳欣蕾,曹加杰.城鎮生態墓園建設初探[J].大眾文藝,2018(19):81-82.
[11]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2] 陳晨,黃瀅.基于循證設計法的醫療空間康復花園景觀設計[J].設計,2019(10):152-154.
[13]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觀的兒童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研究——以東莞萬科中天城市花園兒童“活力谷”景觀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94-95.
[14] 李澤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觀植物配置中的感知體驗[J].大眾文藝,2019(19):76-77.
[15] 張知祺,吳曼.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和人文性研究——以鎮江金山湖濕地公園為例[J].藝術科技,2020(19):115-118.
[16] 劉力維,李韜.基于景觀審美的湘江古鎮群落問題分析與改良[J].大眾文藝,2019(23):154-155.
[17] 沈樂.淺析景觀植物造景配置——以情侶園之牡丹島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06-107.
[18] 湯佳煜,梁晶.民宿空間中的花藝綠植藝術研究[J].大眾文藝,2019(16):121-122.
[19] 孔德金,李豐旭.基于生態駁岸的水體植物景觀設計方法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57-60.
[20] 錢志偉,吳冬蕾.淺談南京民宿中植物景觀的選擇與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86-87.
[21] 劉季,金曉雯,王強.淺析民宿景觀設計中鄉土植物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1):92-93.
[22] 孔德金,陳晨.植物造型設計研究與應用[J].大眾文藝,2019(14):53-54.
[23] 熊瑤,嚴妍,張秀.生態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園規劃設計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24] 柳潔,趙藝茗,黃捷.論植物造景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09):71-72.
[25] 鐘巧紅,祝遵崚.南京瞻園植物配置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76-77.
[26] 董利婷.南京月牙湖公園小水域植物造景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20(19):103-104.
[27] 魯遙,胡志強,祝遵凌.基于地下水過濾收集技術的生態駁岸設計[J].設計,2020(11):152-154.
[28] 包婷,于成景,李雪艷.城鎮景觀規劃中的水體生態設計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140-141.
[29] 祝遵凌.設計與自然生態[J].設計,2018(11):007.
[30] 趙培霖,王瑋.海綿城市建設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J].大眾文藝,2018(23):49-50.
作者簡介:謝僚(1999—),男,江蘇宿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林凡欽(2000—),男,江蘇常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