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艷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五大危險因素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吸煙。其中糖尿病屬于遺傳代謝性疾病,又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對于年齡>35 歲的人群很容易誘發該病[1]。此疾病根本原因在于胰島素功能異常,在機體內出現抵抗反應,從而減少胰島素分泌量影響人體正常代謝。因為以上因素作用致使患者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敏感度偏低,導致血糖水平提高,進而形成糖尿病[2]。由于老年人身體臟器出現老化,所以發生糖尿病癥狀多為老年患者,使老年患者飽受糖尿病折磨。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于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本院進行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40 例糖尿病患者及40 例健康體檢者,對糖尿病患者頸動脈檢查中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80 例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將40 例糖尿病患者設為觀察組,40 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56~71 歲,平均年齡(61.42±4.52)歲;觀察組患者男21 例,女19 例,年齡55~70 歲,平均年齡(60.22±4.3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按患者腎功能情況進行分期,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1.73 m2)的為早期、<30 ml/(min·1.73 m2)的為中期、<10 ml/(min·1.73 m2)的為晚期。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實施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選用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Logiq E9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為4.0~9.0 MHz,患者取仰臥位,在頸后墊軟枕,頭部偏向非檢查側方向。①二維灰階超聲檢查分別檢測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頸外動脈的內徑、內-中膜厚度及斑塊的位置、大小、回聲性質和形態。②彩色多普勒及頻譜多普勒超聲檢測血流動力學參數: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分別置于受檢對象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血管中央部位,積極調整聲束和血流束,促使其夾角≤60°,分別測量血流收縮期峰值流速(PSV)、舒張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數(RI)。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斑塊檢出情況、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頸總動脈內徑。斑塊按聲學特征可分為低回聲斑塊、不均質回聲斑塊、等回聲斑塊、強回聲斑塊,其中強回聲斑塊質地較硬,存在顯著內部回聲,后側回聲較弱;低回聲斑塊主要指斑塊均勻低回聲;不均質回聲斑塊主要指斑塊內部>20%的面積出現聲學特征不一致,邊緣回聲低,基底較寬;等回聲斑塊主要指管壁呈局限性隆起增厚,且均勻存在,回聲與內膜一致[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斑塊檢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斑塊檢出率72.50%高于對照組的4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斑塊檢出情況比較[n(%)]
2.2 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頸總動脈內徑比較 觀察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0.69±0.13)mm 與頸總動脈內徑(6.79±0.37)mm 均大于對照組的(0.53±0.08)、(6.13±0.26)mm,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頸總動脈內徑比較(,mm)

表2 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頸總動脈內徑比較(,mm)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臨床中,糖尿病屬于一種代謝內分泌性疾病,有較高的發生率,其主要特征為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紊亂,臨床檢測過程中可發現患者普遍存在總膽固醇濃度和空腹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異常升高的情況,其中在患者進餐后往往會出現脂類微粒堆積的情況,不僅增加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發生幾率,而且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4]。隨著近年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也日漸趨高,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出現明顯高糖癥,臨床癥狀表現為暴飲暴食以及消瘦。如果無法及時控制高血糖癥狀,將導致患者臟器損害,威脅老年糖尿病患者身體健康。糖尿病發生早期的主要特點之一為餐后高血糖,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對患者整體血糖水平的控制十分有利,并且可保護患者心腦血管,對患者的預后有益[5]。早期無顯著臨床癥狀,僅存在輕微口渴、身體無力等,但是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很可能出現大血管、微血管病變等并發癥。誘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為壓力過于嚴重或存在不良飲食習慣,高血糖癥狀與血脂代謝異常為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糖尿病發生初期臨床病征不顯著,患者難以自己發現,往往是通過體檢發現進而確診,有研究稱我國普遍糖尿病患者對該疾病都缺乏系統的了解,且治療依從性及飲食控制均較差,因此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不容樂觀[6]。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其中有較高比例的患者可能發展出現腎功能衰竭,繼而導致患者需采取血液透析治療,屬于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與死亡的重要原因[7]。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心血管病變和腎臟病變等,并且患者的發病并不會受到年齡因素限制。動脈硬化是患者動脈變性纖維組織增生以及鈣化等所引發的粥樣斑塊病變,多數是由于患者脂肪代謝紊亂以及神經血管功能嚴重失調等引發,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能夠反映出患者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尤其是間接反映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程度[8,9]。如果無法及時控制高血糖癥狀,將導致患者臟器損害,威脅糖尿病患者身體健康。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發生早期的主要特征之一[10],嚴格控制患者餐后血糖是控制患者整體血糖水平的關鍵,并且在保護患者心腦血管的同時對其預后也起到改善作用。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斑塊檢出率72.50%高于對照組的42.50%,頸動脈內-中膜厚度(0.69±0.13)mm 與頸總動脈內徑(6.79±0.37)mm 均大于對照組的(0.53±0.08)、(6.13±0.26)mm,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對于糖尿病患者頸部血管病變屬于常見并發癥之一,而頸部血管病變的發生則會加大糖尿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的發生風險。血流動力學主要是指通過儀器和數據觀察患者血液流動情況與血管變形等,主要目的就是根據血管變形和血液流動情況分析其糖尿病患者身體狀況的影響。具體而言,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屬于現今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診斷技術,其優勢包括方便快捷、性能穩定、圖像清晰、分辨率高、靈敏度好等,對受檢者不會產生損害,極具安全性。此外,通過動態觀察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結構和血流動力學情況,為患者的臨床用藥提供了依據,為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頸動脈檢查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臨床價值顯著,可清晰準確的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評估斑塊的穩定性,預測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尤其是易損斑塊的檢出,而低回聲和不均質回聲斑塊較強回聲和均質回聲斑塊發生神經系統癥狀的危險性高,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