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郁
新一代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藥品之一就是阿德福韋酯(Cadefovir dipivoxil,ADV),其類型是腺嘌呤磷酸酯類的化合物,在細胞內,對病毒的活性有非常強的抑制效果。苦參素是在苦豆子、苦參根中提煉得到的。其主要成分是氧化苦參堿,屬生物堿類,有抗病毒的效果,在醫療慢性乙型肝炎中,有很好的成果。現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00 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韋酯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進行治療,其臨床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0 月~2017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400 例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0 例,對照組中男129 例,女71 例,平均年齡(42.66±7.08)歲;觀察組中男132 例,女68 例,平均年齡(43.02±6.7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護理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阿德福韋酯片,1 次/d,100 mg/次;治療組患者予以口服阿德福韋酯片同時聯用復方苦參注射液共同治療,阿德福韋酯片的服用方法和對照組的相同,復方苦參注射液,1 次/d,600 mg/次,靜脈滴注;在4 周之后改為口服給藥,3 次/d,200 mg/次。兩組觀察期均為1 年。
對于乙型肝炎病毒DNA 的檢測,需用由羅氏公司Lightcycler 提供的PCR 儀,在聯合試劑共同檢測;檢測方法是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ELISA)法;對于ALT的檢測,需用BECKMAN LX-2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施行。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V-DNA、ALT 水平以及安全性。病毒學應對:血清中的HBV-DNA<3 log10 copies/ml;血清學應對:血清當中的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呈現出轉陰的狀態;生物學應對:血清當中的ALT<40 U/L,恢復成為正常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V-DNA 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HBV-DN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BV-DNA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治療3、6、9、12 個月的血清HBV-DNA 水平分別為(4.62±1.30)、(4.08±1.29)、(3.42±1.34)、(3.11±1.24)log10 copies/ml,均低于對照組 的(5.03±1.42)、(4.82±1.44)、(4.20±1.21)、(3.96±1.34)log10 copies/m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V-DNA 比較(,log10 copies/m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V-DNA 比較(,log10 copies/ml)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LT 比較 治療3、6、9 個月兩組患者血清ALT 較治療前均降低,但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3、6、9 個月血清ALT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個月,觀察組患者血清ALT(31.44±16.28)U/L 低于對照組的(40.35±15.84)U/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LT 比較(,U/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LT 比較(,U/L)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安全性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觀察組出現11 例腹脹、腹痛,對照組中出現16 例輕微乏力和腹瀉,21 例輕度血清肌酐值升高,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5%低于對照組的1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此過程中均未進行特殊處理,指標有明顯下降的趨勢,而在1 年的治療期間內,兩組均出現抗藥性。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潛伏期6 個月左右,發病日期不確定,對乙型肝炎病毒檢測時,其呈現陽性,臨床表現為乏力、肝區疼痛等與之相關的癥狀。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原因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所導致的,其主要的傳播病原是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攜帶者,傳播途徑可以經過母嬰、血液、性接觸等多種渠道[1]。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之后,因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會表現出不盡相同的癥狀,致使慢行乙型肝炎發病的因素有:①家族性傳播:在中國,家族性傳播占主要原因,特別是也母親與嬰兒的傳播成為主要的傳播方式,若母親乙型肝炎E 抗原的呈現出陽性,其子女沒有注射預防乙型肝炎的疫苗,絕大多數會成為乙型肝炎病毒的攜帶者。精液當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同樣可以檢出,所以判斷乙肝病毒還可以通過性來傳播。這也是形成家庭集聚的重要因素。②嬰幼兒期感染病毒:若胎兒、新生兒盡然了乙型肝炎病毒,會有90%~95%的嬰幼兒成為該病毒的攜帶者;若兒童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會有20%的兒童成為該病毒的攜帶者;若成人感染,3%~6%會成為攜帶者。③預防意識的缺乏:作為阻止乙型肝炎傳播的主要手段就是注射乙型肝炎育苗,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工作,運行的不佳,最終導致了慢性病的發生率逐漸提高。④漏診:隱藏起來的無黃疸型肝炎更加容易的發展成為慢行乙型肝炎,這是因為該類型的肝炎非常容易漏診,導致診斷不及時,最終發展成為慢性乙型肝炎[2]。⑤免疫低下的,易感染病毒:有過腎移植、白血病等病史的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時容易轉變成為慢性肝炎。⑥在以往,有肝病史,重新受侵染的患者:如果患者原本就有肝炎、結核病、血吸蟲病等,若再次侵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不僅僅便于轉變成為慢行肝炎,同時對于預后的效果不理想。
慢性乙型肝炎發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①全身的癥狀表現:患者經常會有身體乏力、疲勞的感覺。還可能會出現失眠、多夢等癥狀。②消化道的癥狀表現:會有食欲不振、惡心、腹脹等癥狀。③黃疸:當患者的病情吃緊時,肝功能會受損傷,會影響膽紅素的攝取、分泌等,令膽紅素在血液中的濃度逐漸升高。膽紅素經尿液排出體外,尿液的顏色呈黃色狀態,這是黃疸的初期癥狀。膽汁酸在血液中的含量逐漸升高,多余出來的膽汁酸會在皮膚沉積下來,對神經末梢會產生刺激效果,導致皮膚瘙癢的產生。④肝區的疼痛感:慢行乙型肝炎患者在一般的情況下,是感覺不到疼痛的。但是有部分會有右上腹的不適感、會出現隱痛、壓痛等癥狀。若有劇烈的疼痛,再肝區,這就需要對此重視了,有可能是膽道疾病、肝癌等,需要及早就診。⑤脾肝腫大:形成肝臟腫大的原因是炎癥、水腫、膽汁等淤積所致。急慢性肝炎,在發病早期,脾臟不會有明顯的腫大癥狀,當門靜脈有高壓時,引起了脾臟淤血,最終會脾臟腫大的癥狀。⑥肝外表現:在手掌上的表現,大小魚際有明顯的充血癥狀,也被稱作肝掌。皮膚上有一簇呈放射狀擴張的毛細血管團,如同蜘蛛,稱作蜘蛛痣。對于男性而言,可對勃起功能有影響,會有乳腺增生的癥狀、偶爾會當作乳腺癌被誤診。⑦肝纖維化:慢行乙型肝炎炎癥因長期醫治效果不佳,使肝臟里面的結締組織增生,肝臟的降解活性不夠,就會有數量甚多的細胞外基質淤積,最終形成了肝纖維化。肝硬化形成的原因是肝纖維化的同時還會有肝小葉的結構受到了損壞。
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在肝臟內一直復制,導致了肝細胞的死亡,使肝臟衰竭、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的復制,是在醫治肝硬化和癌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對象,進一步將壞死性炎癥反應降低,將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降低,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預后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3]。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醫治的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是病毒的耐藥性不好。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發生的主要手段就是施行抗病毒的醫治,同時也是慢行乙型肝炎治療的主要方法。作為醫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的藥物之一就是拉米夫定,但是,醫治中易乙型肝炎病毒的突變,對醫治的效果會有影響;阿德福韋酯作為新型的抗乙型肝炎的藥品之一,經過服用后,在機體內轉變為阿德福韋,具有抗病毒的效果。阿德福韋是核苷酸的相似物,在細胞激酶的作用下,將其磷酸化為有活性效果的二磷酸阿德福韋。這種阿德福韋能夠經過對脫氧腺苷三磷酸底物的競爭,將HBV-DNA 的延長鏈終結,對HBV-DNA 多聚酶的活性起到了阻止的作用,可令HBV-DNA 滴度呈現出快速降低的趨勢。如果單用阿德福韋酯,僅僅對HBV-DNA起到了阻止的效果,不可以將肝臟細胞中的HBV-DNA徹底的清理掉。苦參素是堿類物質,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的表達效果,可以起到直接的抑制,同時還可對肝臟的纖維化起到制止的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方式是抗炎、抗病毒等,從而抗拒纖維化起到間接的影響。經過藥理驗證,苦參素可對肝細胞的死亡有阻止的功效、可對肝細胞有保護的效果,將機體的免疫功能提升,同時還會將T 淋巴細胞和B 淋巴細胞功效提高。同時,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有明顯的抬高的作用。該物質不僅僅可以將HBV-DNA 的含量減少的功效,同時還會在轉陰這一方面,有一定的功效[4-6]。
綜上所述,將阿德福韋酯和苦參素共同使用醫治乙型肝炎的患者,可將病毒學應答、血清學應答和生物化學應答效果有顯著的提升。說明服用阿德福韋酯時,聯合服用苦參素,比單用阿德福韋酯在治療乙型肝炎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