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民
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根據大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屬于誘發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因素,此外長時間受到外力作用引發腰椎損傷、遺傳、突然負重及妊娠等同樣會引發該疾病[1]。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大部分屬于30~50 歲人群,中青年人居多,當患者發病后不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引發病情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本文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接診的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8 例作為觀察對象,以此探討推拿配合溫針灸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接診的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8 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4 例。對照組患者男21 例,女23 例;年齡最小44 歲,最大66 歲,平均年齡(57.42±4.55)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3 年,平均病程(1.44±0.55)年;其中單純腰痛患者12 例,單純腿痛患者20 例,單側下肢和腰部疼痛患者5 例,雙下肢和腰部疼痛患者7 例。研究組患者男22 例,女22 例;年齡最小43 歲,最大67 歲,平均年齡(58.14±5.61)歲;病程最短1 年,最長3 年,平均病程(1.47±0.57)年;其中單純腰痛患者13 例,單純腿痛患者21 例,單側下肢和腰部疼痛患者5 例,雙下肢和腰部疼痛患者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西醫診斷標準[2]:患者接受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強試驗結果為陽性,腱反射、皮膚感覺及肌力出現改變,脊柱姿態發生改變,接受X 線檢查顯示脊柱側彎,臨近邊緣出現骨贅增生,腰部生理前凸消失,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及CT 檢查表明椎間盤突出位置和程度。中醫診斷標準:患者下腰部及下肢疼痛,伴隨腹股溝附近疼痛,患者腰痛向下肢與臀部放射,腹壓升高期間疼痛感加劇,脊柱產生側彎,腰部生理弧度消失,病變位置椎旁產生壓痛,腰部活動出現受限,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存在感覺遲鈍與過敏反應。納入標準[3]: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患者與家屬知情并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馬尾神經損傷與脛前肌癱瘓,合并心腦血管及腎臟疾病,無法接受推拿治療,接受X 線片檢查表示存在骨結核及骨質疏松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中醫推拿治療,患者保持側臥位,手部放置于床頭邊緣,操作人員站在患者足側,雙手握住患者踝部,將患者提起并且抖動重復4 次;患者保持側臥位,操作人員一只手按在其腰椎旁,另外一只手托膝,腿部保持伸直并且外展30°,雙手反方向用力提拔,反復進行3 次;操作人員將患者雙下肢托起,另外一只手置于其腰部,順時針與逆時針搖動患者雙下肢3 圈,同時按壓其腰部;患者保持側臥位,操作人員將一只手放置到其髂嵴,另外一只手放置到肩前,雙手一起用力輕巧扳動患者腰椎,重復3 次;患者保持端坐位,操作人員立于患者的身后,采取腰椎定點旋轉復位法,利用拇指到其椎棘突旁,指導患者雙手交叉并且抱頭,操作人員另外一只手順著上舉腋下繞到患者的胸前,抱住對側肩部,告知患者軀干保持前傾,并且小角度旋轉,在旋轉到極限繼續依照慣性扭轉,能夠感受到腰椎關節突關節產生彈響;患者保持仰臥位,一側下肢直腿抬高,處于高位期間用力向下按壓足部,保證足背伸,重復3 次,對下肢肌肉進行牽拉,使神經根粘連獲得松解;操作人員雙手握住患者踝部,首先進行屈膝屈髖,之后用力拉直下肢,重復3 次,1 次/d,治療15 d 作為1 個療程,持續治療2~3 個療程[3]。
1.2.2 研究組 患者采用推拿配合溫針灸治療,推拿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溫針灸治療方法:患者保持側臥位,患側處于上方,腰部和患肢保持150°,選擇突出椎間盤部位和上節段與下節段的委中穴與夾脊穴作為主穴,下肢選擇秩邊穴、環跳穴、殷門穴、承山穴、懸鐘穴、風市穴、昆侖穴及陽陵泉穴作為輔穴,對于下肢疼痛明顯患者加選阿是穴。選擇穴位后進行常規消毒,對夾脊穴進行針刺時需要選取適當的毫針進行垂直慢慢進針,毫針沿著椎板外側緣向橫突間韌帶慢慢進針,保證針尖到達椎弓板,患者自感酸脹與麻木。阿是穴進針達到深度通常針感向下放射,得氣后點燃艾條,溫針灸治療30 min,1 次/d,治療15 d 作為1 個療程,共治療2~3 個療程[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代表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緩解,代表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任何改善或是加重,代表無效[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疼痛程度,選擇疼痛分級指數評分法與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治療后的疼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7%高于對照組的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疼痛分級指數總分和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 研究組疼痛分級指數總分和視覺模擬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疼痛分級指數總分和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疼痛分級指數總分和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祖國醫學中劃分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到腰腿痛范疇,患者中普遍伴隨嚴重疼痛,引發疼痛產生的主要因素為突出位置壓迫到神經根,造成神經根血管缺氧水腫、缺血及淤血,長久以往病變位置會產生炎性反應,造成高濃度乳酸從纖維環破裂部位溢出,加重患者的疼痛感,當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得到臨床明確診斷后需要馬上接受有效治療,顯著改善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功能,緩解病情[6-8]。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7%高于對照組的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疼痛分級指數總分(11.54±1.27)分和視覺模擬評分(3.22±0.53)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5.11±1.29)、(4.32±0.6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推拿配合溫針灸治療效果明顯,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應該給予大力的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