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玲 東莞市商業學校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和社會化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為在我國經濟騰飛過程中具有重大貢獻的中職教育再次被置身于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文件相繼下發,指導中職教育教學全面深入變革,以技能培養為核心追求的培養目標定位適時上移,上升到關注核心素養,即能遷移到各種學習和工作情景中的綜合素質。而從技能導向到素養導向的中職教育改革,與學校內部各個學科領域的教學改革創新息息相關,中職籃球教學作為其中一部分,既肩負著中等教育特殊的人才培養過程,又承擔著體育育體和育人的多重作用。在此大背景下,結構化教學合作模式在中職籃球教學中的創新應用,不僅僅是促使學生籃球技戰術的動作技能的掌握,亦包涵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關聯性、層次性的理解和應用,進而強調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人格素質、合作能力、思維創新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結構化教學”在1970年創建之初是一個個性化的教育訓練項目,隨著對孤獨癥兒童治療和教育的杰出貢獻被悉知,同時新時期,隨著現代教育者對體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選用的重要教學影響的重視,更多、更細、更深入的體育模式被創造與應用。結構化教學因為“基于學生認知”“設計的系統性”“安排的組織性”“學習的計劃性”等強大的優勢而被延伸擴展到具體的學科課堂教學中。在整個教學系統中,教師以自己的背景認知結構為基礎,關注教材和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同時分析掌握學生認知結構基礎上,安排有組織、有系統的教學課堂,設計知識之間相關聯、技能之間相結合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系統的內容結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旨在通過學生間共同學習活動,并通過生生間的交互作用而對學生的認知、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研究學者對其更加細致的研究,其合作學習模式包含了隨機型、同質型、異質型、幫教型、友伴型等,隨機型常按照前后、左右等自然形式分組;同質型指知識技能上相近的組成小組;異質性指知識技能存在個體差異而各組間整體實力相當;幫教型和友伴型則顧名思義就是讓優秀與較差或關系較好的為一組。
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運動,離不開參與者快速奔跑、連續起跳、敏捷反應、力量抗衡等高強度的對抗以及變換、結合、轉移等多種技巧的考量,是技術與身體的抗衡,亦是意志與智慧的較量,長期以來深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然而,隨著體教融合的不斷深化,中職籃球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凸顯。如,籃球教學內容枯燥單一,教學方法刻板單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以及個性發展均受到抑制;籃球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青少年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特征和教育教學規律;過于重視籃球技戰術的教學結果,不研究學生的技能形成的過程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基于籃球團隊作戰的特點,在籃球中進行合作學習模式是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受到各研究學者以及各級體育教師的青睞,然而,在真正的籃球教學中,部分一線體育教師對合作學習的運用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過于自由化的小組合作的實效性難以維持,等等。
長期以來的體育理論研究和一些實踐表明,體育運動能力的形成需要經歷完整、有序的引導、傳授、學習、練習、總結、精進的過程,通過逐漸深入的過程,對結構化教學所倡導的技戰術、知識能力、素質體能相互間的關聯性更加清晰,其更加注重知識技能的整體性、連貫性,把各個動作技能、要素之間當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而不是簡單的技能技術的疊加,進而體現出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有助于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而不僅僅是對體育結果的過多在意。同時,體育結構化教學注重知識技能的層次性、關聯性,在單個技術動作學練的過程中,通過設計更多的教學情境,串聯和組合起其他技術動作,幫助學生得到更多體驗感。
理論和研究表明,一堂課的效果如何,往往取決于課堂的整體結構,結構化課堂教學基于體育教師的“教”和學生“學”雙方的認知結構的互相作用,設計籃球課堂之間的聯系,有系統性、計劃性、組織性安排教學,進而串聯起學生籃球技能之間的關系,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性和教育教學規律。因而,結構化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原則包括:
一是重視教學對象特點。教學對象特點即以學生為中心,是進行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切入點。無論中高職教育還是普通教育,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進行的主體,體育教育研究者和體育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如,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尚處于中學階段,對于其一般特征,此階段的學生的已經開始具備抽象思維能力,獨立性和自主性開始彰顯,不輕易服從和服輸,而中職教育因為中考不同的結果,學生自身的個性特點更為強烈,學習基礎水平差別較大,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能力均有自身特點。
二是尊重體育教育教學規律。結構化教學以對整體性、連貫性、層次性、關聯性的重視而呈現出自身特色的優勢,而受體育學科特點的影響,體育課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而言,具有最大的差異性,即體育不斷的反復鍛煉,以及對體育技術動作的實踐運用。由此,結構化教學合作模式的課堂設計要注重真實運動情境的模擬,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情緒,并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不斷總結和完善。
三是借鑒與創新結合。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指導為中職籃球教學模式創新提供可循的依據,若體育教師對結構化教學理論的認知和教學實踐有限,在此種條件下,應重視體育結構化教學理論的學習、加強教學模式的最新研究,并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成功教學經驗,在結合本校教學條件、學生需求等基礎上,進行結構化化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創新,而不是將其流于形式、趕時髦。
從職業教育的規劃和經濟發展的大處著眼,突出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一直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焦點,以此次籃球結構化教學合作模式的實踐應用研究為契機,開發特色的校本課程,正是滿足中職院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院校辦學特色的彰顯。建立校本化的中職籃球課程,需結合本校實際辦學條件、學生認知背景和需求,以及當代時代的熱點,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能更好地發展籃球特長和個性。在此過程中,離不開體育教師對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的認知理解以及應用。中職院校培養一支具備雙師型體育教師隊伍的同時,對于體育教師的理論學習能力、教研能力亦不可忽視,可以按期進行培訓和經驗交流。
中職籃球結構化教學強調并非客觀存在的單個籃球知識、技能的知識點的理解,而是幾個知識之間的聯系、技能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思考這種聯系和關系中,形成的思維能力、辯證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形成對籃球運動的熱情,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凸顯體育結構化教學的優勢,從頂層出發,從整體性、系統性設計籃球教學內容體系,如,從籃球教學課程目標上,遵循國家教育目標的基礎上,貫徹中職教育技能導向與素養導向齊頭并進的教學理念,突出體育籃球育體和育人的雙重作用;從課程實施上,體育教師精心創造復雜的運動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
籃球運動離不開隊員之間相互配合,合作學習模式使得學生在合作和互動中實現了籃球技戰術的揚長補短,提升了籃球教學的質量,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籃球結構化教學合作模式的應用要求安排計劃性的籃球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目標相關、運動負荷適宜、技能相結合,如,在籃球上課前,認真研究籃球教學內容,在整體性、系統性、層次性等結構角度區分適宜開展合作學習的內容,提前了解各個學生的籃球運動基礎、身體基本素質,對合作學習進行精心設計,建立小組分目標與教學整體目標;在上課時,設置教學場景,串聯和組合多個籃球技能之間的聯系,有目的性、組織性地指導學生高效地完成任務;在課后,對教學過程進行評估和總結。
綜上所述,結構化教學改變了單個籃球技術傳授的模式,優化了籃球課堂教學,站在課堂結構的整體性、連貫性、層次性、關聯性以及實踐性角度,構建符合學生身心認知和興趣多元化的合作學習小組模式,以便在籃球的運動和訓練過程中,進一步貫徹中職教育技能導向和素養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式,同時有效發揮出體育育體和育人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