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云
【摘要】在當前的課堂教學目標中,不再只是理論知識的教授了,還明確地提出了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的要求。雖然很多教師明白了教學目標,但是卻不知道要怎么去開展課堂教學。主要原因在于現如今的教學方法太多,隨意地選擇一種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會與教學內容不符,不僅沒有辦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還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本文從基礎、討論、提問、多媒體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93-02
【本文著錄格式】周青云.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外語文,2021,20(19):93-94.
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舉止有關。因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提高,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道德修養提高,所以教師要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
一、基礎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的基礎知識為:字詞、病句、成語,只有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去學習語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將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加強。在語文教學中文章閱讀理解和病句修改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形式進行優化,要對各種各樣的趣味性語文課堂活動進行積極的開展,要借助其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出來,要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幫助學生將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讓學生加深對詞句、文章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分析能力、整體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上,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讓其對文章進行誦讀。
誦讀的方式有精讀、略讀、粗讀,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步驟對文章進行閱讀與分析,可以讓學生將文章的層次理清。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在課后推薦一些書籍或者名言警句,讓其進行閱讀。一來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二來可以讓學生的語感得到提高。在修改病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常見的病句的類型和易錯點改正方法進行講解。在解析病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花式讀病句”這種方法利用起來,對相關的病句類型、知識點、易錯點進行記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分析病句的語文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學生明白句子到底錯在了哪里,應該怎樣正確地表達。在學習成語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如成語歸類比賽、成語學習交流大會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還可以將成語之間的關系探索到。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主題定為“明月”“思鄉”“方向”“典故”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對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成語進行歸類、匯總,既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有效地將學生的歸納能力、表達能力提高。
二、通過時政新聞討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要知道,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其不僅可以有效地讓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培養,還可以有效地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學素養得到培養。不過很多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時候采用了錯誤的方法,沒辦法將學生的寫作欲望、寫作興趣激發出來,所以學生不能寫出很好的作文,作文的作用就無法發揮出來。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引導,要讓學生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思維進行開發,讓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出來,讓學生愿意將寫作素材運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生活與寫作有效地聯系起來,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將有特點的文章寫出來。由于在當前的中考試卷中經常會出現時政問題,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時政新聞多多關注,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時政新聞進行討論,借助其有效地將語文教學變得具有互動性、交流性、趣味性,讓學生可以對社會有所了解,學會追求實際。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抽時間去看新聞,對時政問題進行關心、關注,從而為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某次討論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新聞引入,將其當作主題,如: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共享單車的流行與沒落、圖書漂流等。在引入這些新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評論,并對這些時政新聞中的內涵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將寫作的立意點找到、開發出來。在寫作的時候,有的學生從道德層面入手,有的學生從教師的職責入手進行了寫作,有的學生從機構監管入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從社會輿論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三、在啟發式提問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題是一個有效的手段,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以改變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快速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起來,讓學生的表達熱情被激發出來。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提問,最好是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有效地將學生的聯想能力、感悟能力提高。
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呈現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濟南這個地方我們都聽過,那么你們去過濟南嗎?是在什么季節去的呢?你們知道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嗎?知道濟南的冬天和我們這兒的冬天有怎樣的區別嗎?在閱讀完課文后你能看出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獨具一格的特點嗎?課文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呢?從什么角度對這一態度進行了表現呢?你可以將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找出來對濟南的冬天進行展示嗎?”這些問題層層遞進,而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引導性,可以快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將問題的答案找到,并通過找問題的答案的過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比如有的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這樣進行了回答:“文章中主要運用的寫作手法為比喻和修辭,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陽光下的山景和水色進行了描寫。”
四、在多媒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改變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起來,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將自身的觀察能力、信息捕捉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所以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利用起來,借助其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學《春》的時候,教師要知道,這篇文章出自散文大家朱自清之手,而散文與白話文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很多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不能很好理解。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對文章的大概意思進行講解,說一說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對其進行死記硬背,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無法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文章。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利用起來,將其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利用起來,將春天到來的視頻、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了具體的圖像,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出來,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將文章中作者蘊含著的感情深刻地理解到。又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的時候,教師要知道,這篇文章作者借秋天這一季節發生的事情對母親進行了懷念,所以想要讓學生將作者在文章中滲透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感受到,教師就需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比如在授課前,教師可以將與母愛有關的視頻、圖片、歌曲進行搜集,然后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將《母親》的電影視頻片段進行播放。因為這個視頻生動形象,而且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情感是很豐富的,所以通過觀看這個視頻,學生會將自己置身于感同身受的情境之中。因為學生的感官受到了刺激,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出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得到有效培養。由此可見,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開展課堂教學,不僅可以通過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同時各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比如觀察能力、信息捕捉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不過教師在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要將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教師還需要將教學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對語文課堂進行有效的構建。上述提供了四種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基礎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時政新聞討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啟發式提問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多媒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的方式,才能構建起高效語文課堂,才能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培養,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B), 2016(12).
[2]方燕紅.淺談在新教材條件下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 新課程·中旬, 2017(7).
[3]李莉.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J].新校園旬刊, 2017(5).
作者簡介:周青云,女,1983年生,江西上饒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