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川
【關鍵詞】移動短視頻;發展困境;治理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的背景下,手機移動端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進行社交、娛樂的主要渠道。依靠傳統的文字、圖片、聲音進行的交流溝通、消遣娛樂,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于是,隨著移動終端的不斷優化升級,5G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集視聽等多種感官體驗于一體的移動短視頻應運而生。
移動短視頻,是指以移動智能終端為平臺,隨時隨地進行視頻創作、傳播、觀看、分享、互動的視頻形式。移動短視頻時長通常在5秒到5分鐘不等,其短小精悍,內容豐富,生動直觀,個性化十足,因滿足了用戶的多種消費需求和體驗而得到青睞,并激發起移動短視頻創作與分享的熱潮。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7.73億,較2018年底增長1.25億,占網民整體的85.6%。[1]
一、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特點
(一)全民參與,全民記錄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應用伴隨著賦權過程,過去需要專業的技術、設備、人才、資金才能完成視頻的拍攝、制作、發布流程,如今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全部完成。用戶由被動接收的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創作的角色,傳受界限不再清晰,人人都可以參與到短視頻的創作中,以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加上一些短視頻軟件,為了吸引更多用戶進行創作,簡化了視頻制作流程,拍攝創作中自帶特效、模板功能,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短視頻創作的門檻,直觀簡單的操作步驟,實現了用戶即拍即傳即分享的需求。在此意義上,它更像一種數字化技術下的表達工具和生活方式,深入大眾生活,重構傳播格局。[2]
(二)傳播模式碎片化,傳播內容多元化
由于時長限制,移動短視頻內容短小精悍,摒棄了以往長視頻冗長、耗時的缺點,滿足了新媒體時代大眾碎片化、快餐化的信息消費需求,人們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視頻拍攝創作、上傳分享、瀏覽評論等。這不僅提升了人們對碎片化時間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也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與強度。
人人都可以參與移動短視頻創作的傳播模式,讓不同年齡、性別、地域、職業、愛好的用戶有了展示自己的個性化舞臺,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創作出了大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短視頻,如新聞資訊、旅游風景、日常生活、才藝展示、烹飪技巧、科普知識、情景喜劇、美妝推薦等,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關注、喜歡的視頻類型。
(三)社交屬性較強,增加用戶間的互動
移動短視頻全民參與、全民記錄的特點,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做視頻的主角,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賦予作品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標簽,表達豐富的個人經歷與情感。這樣的作品更加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富有人情味,容易與用戶產生共鳴,進而引發用戶對作品點贊、評論、轉發、分享等行為,移動短視頻的社交屬性隨之增強。
大數據時代,當用戶發布短視頻后,平臺進行分析與標簽分類,并將視頻推送給那些可能關注此話題的用戶,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轉發、分享等功能,與作者或其他用戶進行線上討論,這也有助于對用戶進行更加精準的內容推送。移動短視頻不僅可以在本平臺傳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不同平臺間的裂變式傳播,觸及全網觀看的人群,提高傳播效果。這種強大的傳播能力,使移動短視頻成為塑造用戶個人社交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帶動粉絲積累和社群的形成,也為流量變現提供了多元化平臺。[3]
二、移動短視頻的發展困境
移動短視頻以傳播及時、全民參與、內容多元、社交性強等特點,獲得了用戶的關注與喜愛。2017年移動短視頻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同時,移動短視頻迅猛發展的背后,諸多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正確認識當前移動短視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突破發展瓶頸、探索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內容同質化、低俗化
隨著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移動短視頻行業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一旦某類移動短視頻平臺或熱門視頻流行開來,眾多同類型移動短視頻平臺或短視頻紛紛襲來。同時,短視頻平臺為帶動用戶參與內容生產,簡化了視頻制作的流程,在技術支持下不斷降低的視頻制作門檻使內容生產者普遍化。也正是因為創作者是在短視頻平臺提供的內容框架和技術模板下生產內容,使得平臺內容具有較高的同質性與可復制性。[4]看似多元的視頻內容、分類定位的背后同質化傾向嚴重,缺乏創新性。
另外,傳受界限的模糊,導致一些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信息發布者,通過發布獵奇、低俗、負能量,甚至虛假的內容,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引起大量轉發、模仿、討論,這給移動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治理帶來困難。雖然短視頻平臺類型多樣、內容上傳量巨大,實際上并不能真正給用戶帶來多少差異化、多樣化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
(二)監管機制不健全
隨著移動短視頻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短視頻平臺管理不完善、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日益凸顯。移動短視頻平臺對短視頻內容的審核、管理等相關監管措施還尚不完善,內容低俗化和版權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
移動短視頻平臺主要根據流量大小來進行內容推送,這樣的機制常使一些靠吸引人眼球的視頻被大量推送給用戶,人們真正想關注的視頻常被這些視頻內容所淹沒。同時,互聯網海量傳輸的特性也使人工把關困難重重,當監管人員發現不良內容時,往往為時已晚。
移動短視頻平臺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具有公共傳播功能。因此,只有規范視頻內容,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才能使短視頻行業走上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三)資本裹挾中的危機
在移動短視頻的競爭格局中,并非完全是內容與功能的競爭,移動短視頻平臺背后的資本的角逐,也是推動短視頻競爭的重要力量。短視頻行業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資本的邏輯,用戶成為被銷售的“商品”,正如“受眾商品論”所揭示的,內容生產存在被壟斷的危機,受眾越來越成為一種商品在短視頻市場流轉。[5]移動短視頻平臺將內容“賣”給用戶,而用戶的觀看、互動等行為產生的流量、消費行為等都被平臺方收入囊中,進而將其賣給廣告商或作為商品出售。
另外,資本人為地制造稀缺資源,將草根生產者逐出競爭市場,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用戶只能作為聚集的“商品”不斷被打包出售給出資方。因此,如何突破這種商品化的邏輯,使全社會能夠共享傳播和技術資源,對構建新媒體時代的群眾文化顯得尤為重要。[6]
三、移動短視頻的秩序治理
解決移動短視頻的發展困境,只有依托政府、短視頻平臺和用戶等多方力量,共同優化短視頻行業生態,更好地為公共傳播、消費升級和經濟轉型服務。
(一)提升用戶媒介素養,傳播優質內容
新媒體時代,傳播主體泛化,移動短視頻用戶既是視頻內容的接受者,也是視頻內容的傳播者,媒介素養不僅是媒介從業者的必備素質,也是普通移動短視頻用戶的必備素質。面對紛繁復雜、信息良莠不齊的網絡世界,用戶需要擁有獨立的判斷與辨別能力,理性思考并善于提出質疑,避免出現不理智的評論、轉發行為。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批判性思維,避免不良視頻內容帶來的影響。
(二)完善審核機制,加強行業自律
各大短視頻平臺是維護移動短視頻生態良性發展的主體。短視頻平臺之間應加強合作,促成行業自律,促進移動短視頻平臺的良性運作。此外,還可以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對移動短視頻平臺的監督,促進治理多中心化。
移動短視頻平臺,一方面要優化后臺大數據算法,不能只靠流量不看質量地推送視頻。要助力精品內容生產,對于那些有創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創優質視頻,給予大力支持,營造良好的傳播生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網絡把關人機制,對視頻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將不良信息扼殺在萌芽階段,幫助用戶樹立正確的媒介觀。
(三)加大監管力度,擴大監督主體
移動短視頻的治理,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立法、依法管理,解決當前移動短視頻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明確移動短視頻平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促使媒介平臺自覺強化把關。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也要增加監督手段,擴大監督主體,并暢通維權渠道,實現監督渠道多元化,形成監管合力。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移動短視頻作為新視聽媒介,將互聯網時代的“自媒體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7]不可否認,移動短視頻的出現,喚醒和激發了普通人的傳播本能,掀起了移動短視頻的創作浪潮。但傳受界限的打破,制作門檻的降低,使得監管難度與成本增加,加之商業邏輯的入侵與資本的裹挾,移動短視頻的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只有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互聯網生態的治理,才能更好地發揮大眾傳播媒介守望理社會、傳遞正能量的積極作用。
注釋:
[1]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0
-04,https://www.sohu.com/a/391724540_100191017.
[2]張天莉,羅佳.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2018-
2019[J].傳媒,2019(03上):9-14.
[3]王小龍.社交時代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特點探析[J].科技傳播,2017(07下):79-80.
[4]尼羅拜爾·艾爾提,鄭亮.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特點、趨勢與困境[J].中國編輯,2021(03):81-85.
[5]趙月枝.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12.
[6]鄭文明.互聯網治理模式的中國選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8-17.
[7]潘祥輝.“無名者”的出場:短視頻媒介的歷史社會學考察[J].國際新聞界,2020(06):40-54.
(作者單位:山西智慧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