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 要】綜合實踐課是我國各地區小學結合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開展教學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教育方針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極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象也逐漸出現并需要解決,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特點以及具體開展現狀,筆者將在下文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問題;解決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9-0137-02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Xurijingcheng Primary School,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WANG Jing
【Abstract】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s are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ine practical lif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imary schools in all regions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emphasis o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my countrys education policy, some problems and phenomena in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urses in primary schools have gradually emergence and need to be resolved, combined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urriculum and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status, the author will talk about my views below, 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educators with experience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lass;Problem; Solution
一、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現狀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成必修課程,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技術教育都是其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存在一些理論問題,也涉及一些實際問題,需要我們結合其教育目標與功能進行解決,相關領導的教育理念、教師的教學思想都要與時俱進,以更好地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直以來比較習慣對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教學,實踐類課程科目的教學和組織能力不足,這就對我們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較大的考驗,需要教師加強學習。比如,有特長的教師可利用自身優勢,在校內開展特長教學,如樂器、手工、美術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類項目,如攀巖、實驗基地等,積極考察,積累經驗,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能夠帶領學生在野外展開綜合類實踐科目教學,安全有效地實施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有畏難情緒,要攻克難點,克服情緒,不能再對著書本照本宣科,應深刻理解綜合類實踐活動的實際意義,將教學內容落實到實處。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策
(一)激發學生興趣
不同于大學生自主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目的主要是學會陌生技能、培養之前不曾有過的觀念和理念、認識和接觸這個社會。喜好玩耍本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寓教于樂,引導學生玩耍中學會科學技能,以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出發點,利用他們的好奇心開展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點就在于綜合和實踐,將知識與現實相聯系,是較好的課程形式。比如,學生可以看到風霜雨雪,但不了解風霜雨雪是怎么來的,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開展綜合活動實踐課程的內容,既能結合實際講解知識,又能脫離枯燥的公式文字。教師可以利用春天制作風鈴;夏天觀察下雨之前的天氣預兆、下雨時的樣子、雨后的天氣和雨水“消失”的過程的活動開展教學,也可以開展戶外活動,同時講解知識,降低教學難度,利用天然的環境,讓書本上原本晦澀的知識活起來,這樣既完成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要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比如,小學生知道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天結果,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深入了解植物自然生長規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農貿基地、農業實驗基地、果園等戶外場所進行實地考察,制定課程方案,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拘泥于課本,能親眼看到書本上植物的變化,激發學生立足普通的生活進行自主思考,自主學習,最終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教室開展情景模擬活動,讓學生在課堂重現真實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知識,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
(二)課程場地與活動設置
1.校內活動與基建
在校內,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局限于教室、操場,是目前該課程比較受限的一個方面。對此,有條件的學校校內可立足實際,增設或修建一定的校內設施,比如,擴建美術、手工教室。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加強現有任教教師的專業能力,發掘其他科目教師的特長,擴充可執教此類實踐課程的教師隊伍,修建模擬教室,如無人機、船艦、碼頭、機械類、計算機大型綜合教室等,聘請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員指導,教師輔助教學,相互配合,或者開展培訓,提升現有教師的專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原比例縮小教室中,體驗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或常規音樂、美術的綜合類實踐活動課程。
2.開展結合當地特色的校外活動
單一的實踐活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性不足,因此,教師可將眼光放在較為新穎的方面,結合當地特色,比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參觀三峽工程的室外建設或室內操控,在開展活動前,教師要提前進行準備,對執教教師團隊集體進行培訓,由三峽工程專業人員進行前期預訓,保證教師團隊提前掌握關鍵規定或秩序,在備課過程中保持溝通。本著相互負責、相互配合的態度,任教教師在活動前可用一節課的時間,給學生講解課程內容、活動進行方案、注意事項,選好班級小組負責人,由多名教師帶隊,共同開展課程。若當地沒有特色建筑或工程,教師也可利用博物館、紀念基地、農業實驗室、高新實驗園區等,結合其主題,在備課過程中,穿插需要講授的知識或情感,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中感受科學的力量,參與到歷史的氛圍中,突破教室和書本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情感或情懷,敬畏先驅,領略科學。
(三)保障學生及教師、環境安全
1.人員安全
學生和教師人身安全、精神安全是首位,當學生離開教室,在校園內尤其校外活動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是絕不允許的。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不足,教師需要掌控全局,可引導班級干部輔助。教師在課程前期,需給學生講解完善的安全意識,引導他們躲避潛在危險,如車輛、危險建筑、水池、無牽引動物,知道遇到危險如何處理。
此外,教師可在戶外課程中按照學生人數適當增加教師人數,教師共同備課,熟悉課程流程和內容以及潛在危險和處理方案,形成默契,合理分工,教學教師和活動組織教師共同維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中的秩序和安全,讓學生逐漸有自我安全理念,能夠有一定的安全行為能力和為他人負責的責任感。
2.環境衛生及安全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過程中,環境衛生和安全也不容忽視,這也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負責行為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校內,教師要以身作則,在活動后主動清理地面,將物品擺放原位,給后續使用者留下好的使用體驗,保持環境整潔明朗,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校園的參與者,共同維護校園環境;在校外,教師和學生需共同注意維持公共秩序、遵守活動場所規定、維護環境衛生和安全,在公開場合,如人行道、廣場,不大聲喧嘩、不隨意跑動、不脫離群體,教師和班級干部應隨時核對人數,引導學生在公共場所,如博物館、農業基地、科學基地、紀念館等,需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指揮、遵守場所規定,不破壞場地、不大聲喧嘩、不掉隊不搗亂。無論在室內或室外,校內或校外,都需注意,所有垃圾需合理處理,分類并扔至垃圾桶,決不可隨地丟棄或隨意處理。
三、結語
小學綜合時間活動課程的開展一定要結合實際,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課程活動形式要豐富多樣,時間設置要合理,可集中或分散,但是要符合教育要求,不能流于形式;管理者應對此加強重視,將相關考核納入現行成績標準,讓學生充分感受真實的社會和自然環境,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實現全面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娟.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7(07).
[2]陳春紅.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優化與創新[J].名師在線,2020(36).
[3]陳群波,譚軼斌.遵循兒童立場 活動課程育人[J].上海教育,2020(36).
[4]吳炎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放式課堂教學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
[5]孫衛紅.綜合實踐活動課生活化教學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