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閱讀教學稱得上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半邊天,它對于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語用能力、文學素養都有顯著效果。筆者分析了“語用取向”下小學語文低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含義及重要價值,并闡述了行之有效的幾條具體策略,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關鍵詞】語用取向;小學語文;低中年級;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9-0155-02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agmatic Orientation" in Lower and Middle Grades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Mingxi County,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LI Liying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can be called half the sky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literary literac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t value of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under the "pragmatic orientation", and expounds several effectiv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Keywords】Pragmatic orient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ower and middle grades;Reading teaching
一、“語用取向”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解析
語用實質上具有“應用”“交際”“實效”的多重含義,主要研究文字、語言在課文語境、現實生活中運用及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是語文教學源于生活、歸于生活的實質意義。基于“語用取向”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無疑就是教師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及任務,采取切實有效的靈活策略,營造出多樣化的語言情境,教師、學生共同在文本閱讀、口語交際的情境中正確合理運用文字、語言,以及書面表達、口語交際過程中達到的教學實際效果,以推進學生書面表達、語用能力、交際能力、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語用取向”下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一)凸顯語文學科本質的根本路徑選擇
語文本質是綜合型、應用型的一門語言工具學科,語言類學科學習通體目標是確保學生能恰如其分地合理應用文字語言,掌握提升語用能力,無疑稱得上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仍一直沿用多年不變的授課方式,缺乏語用學理論指導的課堂教學與學生日益膨脹的學習需求不相協調,無法有效地提升學生語用水平。基于語用學為教學指引,不斷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深入研究并破譯語言的密碼,有效實現了對學生語用、交際能力的培養,完全符合新課改革的根本方向。
(二)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生都有自身學習個性需求與發展動機,強大的內驅力催促著學生努力探究、獲知,急切地渴望借助課本、真實語境與他人輕松地進行口語交際和溝通,這種強烈的收獲知識、口語交際、書面表達、語言理解的求知欲,是以發展語用能力為基礎的,更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社會進步發展的基本需要
在信息化水平急劇發展、經貿國際化的今天,我們逐漸認識到收獲更多語言知識、口語對話社交、創新發展思維、認識拓展世界等綜合能力是何等重要。對于日后步入社會的學生而言,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言語交際和發展思維,才能比競爭者有更多的發展機遇。身為教學一線的小學教師,須抓住這個關鍵的啟蒙階段,立足語用取向的視角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提升學生語用水平與語文綜合素養,以及幫助學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基于“語用取向”的小學語文低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注重解鎖“語用”密碼
語言類學科的教學要求力證了掌握語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和歸宿。而明確、合理的語用教學目標,能正確指引和帶領學生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拓展語言的視野。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都不盡相同,依據語用取向、年段學習要求、學習情況等,幫助學生學會能口齒清晰、發音準確、用普通話流利朗讀、掌握每個階段的語用破譯密碼。實施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定位為注重引導學生對字、詞、標點和句子的了解掌握,對于字要記清幾聲調、輕音和變調等,掌握組詞方式、哪種類型詞匯等,注重逗號、句號、感嘆號等標點的正確使用,掌握有亮點的重點句子。比如,教師在授課《秋天》時,教學目標是對于幾個語用點的掌握,第一是對字的輕聲的掌握,掌握“涼了”的“了”“黃了”的“了”“葉子”的“子”“來了”的“了”四個輕聲;第二是“一片、一群、一會兒、一字”幾個“一”的不同變調;第三是兩個詞語“一會兒”中的兒化音;第四是逗號、句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第五是描寫秋天來了的幾個重點句子,并進行仿寫訓練。
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為:在完成低年級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下,學會使用普通話吐字清楚、順暢生動地朗讀課文,并投入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和體會。比如,教師在授課《灰雀》時,安排了學生對第一段重點描寫灰雀形態的句子進行朗讀,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意境,掌握本文“列寧用自己愛鳥的深情感染和啟發小男孩放鳥歸來”的主旨內容,這就是破解語用形態的語言密碼,切實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營造與文本內容相宜的語境,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語用意識,教師應傾心創設出與閱讀內容完全合宜的各種情境,包括問題式情境、音樂情境、動畫情境、生活化情境等,情境式的教學助力于學生對文本內容、課文主旨的了解和吸納,學生仿佛置身于原文的情境中,化身為文中人物感受其心理動態,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教學情境,都能深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助力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增強。例如,在進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閱讀教學時,課文里描寫“周恩來在法租界看到中國婦女的丈夫被外國人軋死卻無處申冤”的場景,教師牽著學生的思路在語境、言語思維方面加以深入分析,與文本逐漸拉近關系,提升了對語言世界的靈敏度,這時教師要求幾位學生分別扮演洋人、中國婦女、中國巡警及旁觀者等文中角色。在真切的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是本節課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最大亮點,由切身感受來捕捉人物心理動態變化以此升華感情,強化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語用意識。
(三)對比不同的語用形態,強化閱讀成果的語用轉化
基于語用取向的小學語文低中年級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和語言積累,深層挖掘出文本內涵,將知識精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積累,并能正確熟練地應用文字語言。教師應指導學生以課文題材、寫作手法為著眼點,精讀、細讀文本內容,還可以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不斷強化學生的語用訓練。比如,教師在授課《麻雀》時,要求將其與《灰雀》進行閱讀對比,細讀和對比一下兩篇文章在體裁、寫作書法、言語情感等方面,出自不同國度、不同作家的手下著作有何異同點,基于語用的角度,看看他們如何巧妙應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麻雀和灰雀,在文字、重點語句、比喻手法、寫作方法上進行多角度對比閱讀,讓他們思考怎樣抓住每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技巧,實現了閱讀成果的語用轉化。
(四)運用多種訓練方法,開展“語用”實踐活動
低中年級的文本內容篇幅較短、結構簡單、語言單調,通篇多為短句,讀起來更加順暢容易,滿足了這個學段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立足于語用的角度,尤其要重視引導學生了解文字語言的表達手法,強化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全方位訓練。比如,教師授課《我們家的男子漢》時,以圖片為載體,細讀作者筆下的“男子漢”到底是什么樣的,在“他對食物的興趣”“他對獨立的要求”和“他面對生活挑戰的沉著”三大方面應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描述,掌握作者別樹一幟的寫作特點,在寫作訓練過程中通過復述、仿寫、縮寫、補白、擴寫等多種手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語用形態的掌握和自主發揮。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對主人公動作與心理變化進行補白寫作,對于主人公獨自去買東西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狀態進行仿說、仿寫練習,學生在多種形態的寫作練習中將能掌握動詞、形容詞等多種形式語言的運用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完成了文字語言的遷移和表達,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語用水平。
四、結語
總體來說,小學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課用教材結構簡單、篇幅較短、文字語言簡練易懂,教師基于“語用取向”的指向,對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效果和意義加以關注,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深刻內涵,在理解、組織、遷移、轉化的文字語言訓練中,不斷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秋源.基于語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2).
作者簡介:李麗英(1976-),女,漢族,福建三明人,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