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艷 楊梅

【摘? ? 要】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在新課標的倡導下提出的一種有利于實現閱讀教學目標的全新教學理念。筆者通過觀察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了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發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正在積極嘗試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但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教師、學生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因素,結合目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9-0175-02
A Brief Talk on Individualized Reading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Lijiapan Primary School, Shenmu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MA Caiyan YANG Mei
【Abstract】Individuation reading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tha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goals proposed under the advocacy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By observing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he author understand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are actively trying to implement individuation reading teach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dividualized reading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ndividualized reading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dividuation; Reading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過程個性化缺失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過度重視教學結果,忽視閱讀教學過程個性化的問題,一些教師仍從自身需要出發,依靠教參和資料,直接為學生提供標準答案,將教學重心放在知識傳授和應付考試上,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忽視學生自身情感體驗和個體差異。雖然這在短時間內會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卻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教師對教材缺乏個性化解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語文教師對所教授的教材缺乏自己對于教材的個性化解讀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要參照教學參考書來進行授課,對于教學參考書的需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教材本身,有一些教師甚至離開了教學參考書就沒有辦法正常進行教學設計以及課堂教學。教師完全照搬照講,拿著一本教學參考書為好幾個班級的學生上課,上課的模式也始終如一,不考慮每個班級不同學生的性格、知識儲備等情況的差異。例如在《秋天的雨》課堂上,教師圍繞“秋天的雨把顏色給了誰”展開閱讀教學,讓學生找出答案,學生由銀杏樹里找到楓樹,再找到金黃的田野,最后又找到橙紅的果樹。教師按照教案講完了全文,沒有對文章進行個性化解讀。
(三)閱讀教學方法缺乏個性化
受到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存在著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個性化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重復著由生字生詞學習到文章背景教學,再由人物生平介紹到重點句修辭手法解析,最后明確中心思想以及表達情感的傳統教學過程,導致整體教學過程機械化、程序化、缺乏個性。教師只是利用單一的閱讀教學手段教授法進行授課,長時間利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沒有辦法根據課本上的知識和現代生活的咨詢熱點,以及時代的變化發展做出調整。長此以往,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缺乏個性化,學生閱讀學習過程較為機械化,在缺乏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只是記住了怎樣讀書,卻無法真正理解一篇文章,也使學生失去主動閱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可以發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學方法缺乏個性化,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
(四)學生的閱讀時間不足
根據調查發現,有一些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僅僅只有幾本課外書,甚至完全沒有課外閱讀的經歷。由此發現在小學存在著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足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在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過分重視知識講授,在課堂上留給學生閱讀時間較少。閱讀教學缺乏創新,教師所關注的也僅僅是學生的字詞是否讀得正確,忽視學生閱讀時的情感。在課外,學生的閱讀時間以及閱讀量更是遠遠不足,雖然教師會在課后作業中布置閱讀課外書籍的任務并發送視頻,以確保學生完成這項作業,但其中有一些學生只做表面功夫,閱讀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的優化策略
(一)正確認識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 運用靈活多變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解放每位學生的學習創造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和興趣,發展學生個性化的語言思維和情感體驗。教師要正確認識個性化閱讀教學,不能忽視對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發言進行評價,也不能完全代替學生進行閱讀分析。總之,教師尊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有的情感體驗,給予學生正確引導,才能有效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創新閱讀教學方法
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選涉及不同種類、不同體裁,每一種體裁的課文都具有不同特點,就算同種類型的語文課文也具有獨特的展現方式。因此針對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要根據課文特點創新具有文章特色的教案,安排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例如,教師在四年級語文《夜鶯的歌聲》課堂導入環節中,引用一段帶有鳥鳴的音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再結合本班學生的愛好及身心特點,運用音樂、謎語、游戲活動等趣味性較強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和課文講解。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更好地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
(三)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形成自主閱讀意識。教師不應該代替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分析,要做到將學習權利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提出他們的獨特見解和問題,使閱讀轉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例如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詞句進行分析,使學生擁有主動權,讓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從中感受快樂,充分發揮自身閱讀課堂主體的作用。
(四)轉變教師傳統的閱讀教學觀
在新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要轉變自身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轉變對傳統師生之間關系的認識。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提出個性化閱讀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缺一不可。這要求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個性化情感,用一顆包容心走進每一名學生。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和諧相處,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一個適合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三、結語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師的閱讀教學過程缺乏個性化、教師對教材缺乏個性化解讀、閱讀教學方法缺乏個性化、學生的閱讀時間不足等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優化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如下:教師要正確認識個性化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閱讀;轉變教師自身傳統的閱讀教學觀,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李曉琴.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才智,2020(02).
[2]陳煥明.淺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本體性[J].讀寫算,2020(2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