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嫻 張紅福

【摘要】? ? 電信運營商傳統的IT系統,多是分部門、分領域的煙囪式部署,存在系統互通困難、能力難以沉淀,功能重復建設、上線周期較長等問題,無法滿足運營商數智化轉型的需求。為推動通信網絡的轉型與升級,實現跨域能力的共享、拉通與復用,降低建設成本,國內外運營商都積極引入智慧中臺作為建立價值經營體系的關鍵抓手,通過搭建“能力運營中心、業務中臺、數據中臺”三位一體的中臺架構,對現有云網能力進行融合拉通,實現端到端全流程運營支撐。本文對智慧中臺進行解讀,并介紹電信運營商當前系統現狀,探討中臺建設思路。
【關鍵字】? ? 智慧中臺? ? 能力運營中心? ? 業務中臺? ? 數據中臺
一、智慧中臺解讀
智慧中臺是企業級能力復用平臺,是基于云化、微服務化的持續演進。中臺將企業的核心能力隨著業務不斷發展以數字化形式沉淀到平臺,對企業的共性需求進行抽象,并打造成平臺化、組件化的系統能力,形成以服務為中心,由業務、數據、技術等構建起閉環運轉的運營體系,使企業可以針對特定問題,快速靈活地調用資源構建解決方案,為業務的創新和迭代賦能。
二、智慧中臺建設現狀
國內運營商為應對“更迅捷的數字化業務創新,更低成本的業務探索、更靈活的業務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均提前布局企業級中臺建設,通過對系統云化建設、微服務化改造、松耦合、分層建設等措施,推動智慧中臺建設與落地,形成“能力運營中心、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為主體框架的智慧中臺架構[1],實現敏捷的業務支撐能力,進而推動企業業務流程優化、業務產品創新和組織架構變革。
三、 智慧中臺體系架構
國內電信運營商的智慧中臺架構體系一般由能力運營中心、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組成。具體架構如圖1所示。
其中,能力運營中心主要作用是支持公司內部各域、第三方能力的統一接入、合作共享;面向業務運營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服務和工具支持,形成基于能力運營合作生態;面向能力運營生態形成服務治理環境,快速沉淀、形成新能力。
業務中臺主要作用是沉淀BMOS域及第三方業務能力,集中共享;貫通各能力中心,形成業務級的服務(業務組件),前臺可以直接集成/復用[2]。數據中臺主要作用是匯集BMOS域及外部數據,形成數據資產,通過對數據的管理和加工,提升數據規范化水平;同時提供數據標簽、模型、工具等多形態數據月服務,實現數據價值運營和變現。
3.1 能力運營中心
能力運營中心匯總各能力中心的原子能力,形成企業級統一能力服務目錄并對外開放。當上層應用構建時通過能力運營中心獲得各中心原子能力,即可基于原子能力快速搭建業務應用,免去通用功能的重復構建與驗證。
3.1.1 現狀分析
在運營商行業,在能力運營中心建設之前一般已有類似能力開發平臺的存在。能力開放平臺通過接入相應業務系統、管理系統、數據分析系統等能力,進行服務編排后,形成業務能力對外開放,為各類外部應用提供能力接入、計費支撐等基礎服務能力,建立相對完整的商業能力生態。但該類能力開放體系一般存在以下問題:
1.能力接入:能力接入更多依賴線下手工處理,缺少在線的能力接入流程,接入周期長達數周,導致新增能力無法快速上線;另外,能力提供方無法主動注冊能力。2.開發支持:前期的建設缺少相應的規范與有規模的規劃,造成能力獲取無法實現能力全景,缺少能力的搜索功能;API定義缺少詳細功能描述,存在接口定義不完整、參數和錯誤信息不全、無調用樣例等問題,造成API使用困難;建設前未規劃在線能力測試方面的內容,造成能力調測只能依賴線下流程,系統打通長達數周。3.能力運營:能力調用情況依賴后臺手工提數,缺少運營監控功能,無法支持能力的生命周期和進化管理;缺少面向開發者自助服務、能力自助接入的便捷流程支持;缺少能力計費、能力定價、能力結算、SLA協議管理等關鍵運營功能。4.平臺運維:缺乏安全管理,服務監控、容量監測、調用鏈分析、SLA保障等企業級運維能力。
3.1.2 建設思路
針對以上不足,運營商新建業務能力運營中心,拉通智慧中臺的業務能力、數據分析能力、AI能力,提供跨中臺的編排服務,支撐業務場景運營和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商業能力場景化運營框架,為前端應用提供場景化的敏捷支撐能力。
1.業務場景管理。基于業務能力運營中心提供跨中臺的業務編排能力,通過業務場景拉通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等能力。2.業務能力管理。提供標準化的業務場景和系統能力API,并支持支持標準化系統能力多版本在線,支持第三方能力通過能開平臺引入入駐業務能力運營中心。3.業務運維。實現標準化能力配置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并實現跨中臺、跨廠商、跨服務框架的服務、活動、場景治理體系,實現跨域能力的融合共享、統一管控、統一運維。4.能力管控。支持業務能力運營中心能力對外開放,構建生態鏈。實現服務的路由管理、安全和流量控制、配額管理、對接協議轉換等,保障第三方應用快速接入。
3.2 業務中臺
業務中臺面向BMOS域構建云化業務組件能力,更好賦能前臺應用敏捷開發逐步實現業務能力的沉淀和共享。通過將業務應用進一步解耦,沉淀業務共性能力,拆解為標準化的原子服務并對外提供。各前臺應用建設只需少量業務邏輯開發、各中心微服務自由編排,靈活組裝能力,促成應用建設,同時可保證業務中臺核心穩定統一。通過以上建設,前臺應用更敏捷,通過推動能力的組件化、服務化、高復用,加快業務的交付實現。
3.2.1 現狀分析
電信運營商主要能力有計費、開通、訂購、運維等,同時包含各類流程跟蹤與監控能力、人/財/物的管理能力以及行業平臺通用能力。各類能力煙囪式建設,無法復用,造成人力與物力投入的浪費,成本高效率低:1.個人業務支撐。面向5G+業務的蓬勃發展,IT支撐能力急需完善,例如缺乏5G多量綱、5G切片計費等能力,面向5G網絡的網管監控、維護管理手段不足。2.家庭業務支撐。增量的、高帶寬家寬業務發展,給業務一站式自動化開通和精細化資源管理帶來挑戰。3.政企業務支撐。存在業務受理分散、產品缺乏標準化、自動化開通能力低等問題。例如售前業務受理分散,無法做到一站式,產品未標準化,無法形成體系化的云網融合產品;售中開通流程分散割裂、資源精準配置和自動激活能力不足,自動化開通程度低;售后面向基于客戶、業務和網絡一體化監控保障手段不足,造成客戶感知度降低。
3.2.2 建設思路
業務中臺通過中心化、微服務化改造,實現服務標準化,對前端業務需求快速響應,實現前臺應用的快速建設與開發,逐步實現各類業務共性能力的調用與共享以及業務流程的全流程拉通。根據現有情況,按照以下規范要求對業務中臺進行建設與改造:
1.功能內聚。通過微服務化改造,業務能力持續解耦優化,實現原子服務能力的匯聚,沉淀行業通用能力,實現原子能力的跨域拉通,避免能力重復建設。
2.服務標準化。面向能力運營中心,基于快捷、靈活、高復用等原則,提供合理顆粒度的標準化服務(注冊至能力運營中心)。通過采用按重構能力中心的方式實現微服務架構建設;對不能通過重構方式實現能力聚合的能力,進行新增開發,基于現有能力聚合為中心能力,為業務場景提供服務,逐漸實現標準化服務。
3.能力開放。基于業務場景,進行業務能力的對外開放,實現前端業務的快速支撐(服務能力可直接開放)。
3.3 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主要提供數據統一采集、標準化治理、數據共享等能力,實現數據的保存、關聯與賦能。
3.3.1 現狀分析
數據是系統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運營商現網的建設中,各省基本上都已存在業務大數據平臺、網絡大數據平臺等數據處理與共享平臺,存在重復建設、數據模型不統一、對外服務能力分散、數據管理流程分散等問題:1.重復建設:有面向市場及外部的省級大數據平臺、面向網管的網絡數據共享平臺、面向無線優化的網優平臺等多套數據共享平臺;2.數據模型不統一:不同專業數據模型不統一,口徑不統一;3.對外服務能力分散:各平臺均有能力層對外提供能力服務;4.數據管理流程分散:各線條數據管理要求不一。因此,統一建設數據中臺,融合現有數據能力和數據架構體系,勢在必行。
3.3.2 建設思路
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逐步向數據中臺演進;從功能、數據、服務三個方向打造更加融合、融通的數據中臺架構體系,實現功能拉通融合化、數據融通價值化、服務模式生態化[3]。
1.功能拉通融合化。通過數據集成支撐企業海量數據采集需求,基于數據開發、數據治理能力實現兩級數據中臺中數據資產沉淀與全流程管控,并通過數據共享實現服務級的開放與管理。如升級技術架構、優化流批一體的數據中臺計算能力、提供租戶管理模式支撐等。
2.數據融通價值化。在整合跨域數據的基礎上構建數據模型,聚合共性數據能力,實現數據的分層與水平解耦,支撐精細數據服務要求[4]。具體手段有推動全域數據及外部數據融通、實現數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統一的企業級標準數據模型等。
3.服務模式生態化。以共享為目標,通過面向數據分析服務、智能推薦服務、運維數據服務與數據運營服務等方向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對外能力,敏捷支撐開發者和應用對能力使用的需求。實現方式有基于通用組件實現可視化開發和部分服務開放能力、通過數據共享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提供數據服務等。
四、結束語
解讀智慧中臺,根據電信運營商當今建設與經營模式現狀,提出智慧中臺的建設與規劃。詳細介紹與分析“能力運營中心+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現狀,并提出相應建設思路。智慧中臺作為通信運營商在新基建形式下的重要平臺,將結合5G能力,為通信業務注智賦能。
參? 考? 文? 獻
[1]倪曉熔、顧欣、劉昭、李瑋、何遲. 電信運營商智慧中臺架構及建設思路[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20, v.33;No.279(11):6-12+79.
[2]丁芳. SOA_FCA服務組件分析方法及其在保險業務中的應用研究[D]. 吉林大學.
[3]文立木.什么是理想的數據中臺架構?[N]. 人民郵電,2019-04-04(7)
[4]鄧中華. 大數據大創新:阿里巴巴云上數據中臺之道[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