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揚
【摘要】? ? 在新媒體視域下,高職教育不斷改革與創新,同時也出現多學科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現象。在計算機專業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專業教學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計算機專業課堂隱藏的教育資源,有利于提高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思政課堂”教學理念的深入實踐,結合計算機專業課程模式,探討如何有效實現思政教育與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融合。
【關鍵詞】? ? ?思政? ?計算機專業? ? 協同育人? ? 教學創新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提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各專業教學都要與思政教學同向同行,產生協同育人的效應。高職院校傳統教育活動中,專業課程主要偏向于技能學習和培養,尤其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能時,其感興趣程度和投入度較低,難以有效完成課程知識學習和價值觀啟發的教育目標。
“思政課堂”理念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加強專業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價值引導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結合,進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思想水平的提升,最終提高高職學生的自身價值[1]。因此,在新媒體視域下,計算機專業教學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結合計算機專業教育特點探索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真正落實全面育人。
一、計算機專業課堂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計算機專業教學可圍繞“思政課堂”內容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探索協同育人的教學創新,從而積攢更多有益的課程實踐經驗。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計算機技能是人們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能,即使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要必修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而對于非專業學生,需要創新具有思政教育與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專業學科體系和獨立性[2]。在培養計算機人才中,引入思想政治需要將計算機專業和課程作為載體,深入挖掘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和特質,更好地引領計算機核心價值體系貫通計算機專業教學設計過程。通過健康發展建設計算機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一體化模式,并過渡為具有專業性、特色性、鮮明性的優秀高職人才培養模式。
二、融入思政教育的計算機專業課堂改革思路
2.1計算機專業課程特征改革
若想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就需要從計算機專業學科的內涵、價值和人才培養特征等方面分析和思考。例如,從計算機專業課程、科技型人才培養和擔負社會責任三個維度來培養學生價值特征。計算機專業知識領域范圍的知識、方法、實踐、應用特征是專業的內涵特征,只有充分挖掘專業課程的特征和優勢,才能找準思政教育切入點,尋找課程內容與價值觀引領的結合點[3]。
例如,在展示個人授課PPT時,應在首頁介紹計算機行業名人、計算機專業教師、計算機技術行業的最新動態、重要成就和計算機網絡安全典型案例,制作PPT課件主題背景時應引導學生選擇具有中國元素的圖片,背景音樂選擇中國古典音樂,以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和愛國的價值觀。
2.2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應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進,如從教學教材、實習活動、教學環境、社團活動等方面入手,并改革計算機人才培養基本思維模式。將產業與科教融合,調研計算機高端技術的創新發展,并分析區域性發展道路和國家政策,不斷拓展計算機知識面和關注視野,便于從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實現全面育人的構建[4]。因此,應將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價值納入人才培養要求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內容,通過融入職業操守、社會責任感、專業使命感,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其在多變的社會思潮和復雜社會環境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理念,成為誠信、敬業、愛國和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例如,開展科技實踐活動、計算機知識競賽、企業社會實習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活動等實踐活動,專業教師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團隊活動或比賽的內容、目標都能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指導教師有義務引領學生學習專業核心價值,從而實現實踐育人的教育目標。
三、思政與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優勢
3.1理論與實踐兼顧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重視思政理論教學,導致實踐教學不到位,使思政理論與實踐無法有效連接,最終造成思政教育作用發揮失常;此外,計算機專業課堂中,大部分教師會將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學習和操作,以技能操作為主,而忽略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將思政教育與計算機專業課堂相結合,可以保證計算機專業教育對學生德育品質的持續培養和鍛煉,又能有效銜接思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例如,設計互聯網學習平臺,包括慕課、網易課堂等平臺,開展線上授課與線下交流模式,讓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資源后,通過逐步實踐深化對思政教育知識的理解。在計算機專業課堂中,教師有充足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將思政教育引入實踐中,融合實踐教學模塊和網絡平臺體驗式教學,可以達到思政理論教學與計算機實踐教學的協同效應[5]。
3.2思政信息數據傳播模式
信息技術發展為教育教學提供充足的思政資源,網絡上有關思政教育的信息傳播速度較快、較廣,在計算機專業課堂中,專業教師應加強信息整合能力,借助計算機大數據與互聯網快速獲取各類思政教育信息,并在各類學習案例中導入思政教育內容,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對計算機信息分析和運用能力。例如,基于計算機專業知識,在學校官網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挖掘和收集思政教育資源,尋找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資源的結合點,將收集的思政教育資源分享給學生,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并逐步融合計算機教學和思政教育。
3.3專業性實踐教育模式
在計算機專業課程內容中盡量融入思政教育信息,但不能強行在每個項目中刻意引進思政教育內容,而是結合需求適當引入,使學生潛移默化深化思想認知。計算機專業教學不僅要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其懂得知識應用背景,這就要求學生了解國內與國外相關思想政治內涵。因此,教師應創新專業性實踐教育模式,引領學生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納入思政元素,并應用于社會實踐中,體現思政教育的根本特點,最大限度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培育。通過積極踐行教學創新模式,讓計算機專業知識實踐有的放矢,使思政教育不再枯燥,實現計算機專業課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計算機專業課堂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徑
4.1構建網絡實踐教學平臺
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應構建網絡實踐教學平臺,使計算機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緊跟時代發展,并實現教學數據化和網絡化。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在網絡平臺上設置計算機專業自主學習、理論互動交流園地,并增加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功能。在自主學習園地中設置政治思想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內容等,同時教師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教學課件細節中,借助圖片、視頻或動畫等形式將思政內容展現于網絡實踐教學平臺中,使學生在瀏覽課件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在理論互動交流園地中,教師要求學生每日觀看新聞或思想要聞,并寫下觀后感,還能下載思政文獻或文件,為學生拓展思政知識提供資源,使其隨時隨地了解當下社會發展趨勢和國際局勢,更容易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此外,除了利用計算機系統構建網絡實踐平臺以外,還可以建立手機移動端的網絡實踐教學平臺,通過一個計算機專業課堂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中設置計算機理論實踐、思政教育與計算機的聯系、案例作業、思政問卷調查等功能,利用實名打卡的小程序督促學生按時觀看思政教育視頻、完成課后作業,定時推送最新的時政要事。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合理使用手機各項功能獲取專業知識和補充思政學習內容,逐漸搭建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體系。
4.2構建思政教育培養體系
若想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就要將思政教育系統、科學、合理地導入專業育人體系中,結合人才培養特點,構建符合計算機專業特色和教育實際的思想政治培養體系。以計算機應用技術為例,其專業的課程分為職業素養、專業課堂、拓展課堂三個板塊,構建思政教育體系也應分為職業思政教育、專業思政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三個板塊,并分別融入專業課程板塊中。例如,在專業課堂板塊中,挖掘計算機教學方式和內容蘊含的思政資源,并將思政資源分享給學生,如制作數據統計表,可提供中國不同地區教育發展的相關數據進行報表制作;制作音頻視頻時,可分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環境的重要講話的視頻,提供給學生進行剪輯,讓使思政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在拓展課堂板塊中,教師應設計“中國復興夢”、“中國工匠夢”等專題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在活動中滲透“工匠精神”、“崇尚創新創業”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4.3創新專業課程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是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形成的,若想在計算機專業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從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方面入手,堅持培養目標,并結合計算機教學內容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思政內容。
例如,制作二維動畫課程需要學生互幫互助,這時可融入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團結精神等思政教育內容;在設計平面廣告時,可將房地產廣告宣傳設計換成紅色基地廣告宣傳設計;在制作海報時,將產品海報設計項目改為建黨節海報設計項目。這樣一來,在參與這些項目設計時,學生會主動深入了解相關資料,并從中獲得靈感。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強行在每個課程內容中都可以加入思政教育,容易適得其反,而是根據教學需求適當融入,使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升華思想認知。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視域下,將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專業課堂的建設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落實到實處,真正體現出民族理想、社會責任等思政教育理念,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張凱,李紅嬌,王亮亮,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探索與實踐——基于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討論[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34-36.
[2]劉瑩.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探索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7):127-128,150.
[3]王歡.新時代視域下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專業課堂的建設路徑探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22(4):57-61.
[4]張其林,趙永標,項東升.課程思政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融合路徑[J].計算機教育,2021(3):76-80.
[5]夏琰.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徑——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電腦與電信,2019(10):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