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 ? 結合農村實地現狀、需求及建設場景分析,采用GPON技術標準的FTTH覆蓋,通過下沉小型OLT設備到就近基站至CMNET網絡,為農村居民提供20M有線寬帶服務(具備后期升級100M的能力),同時為駐地村委會、中小學、衛生所、電商服務點、農資商店等公共服務機構提供有線寬帶接入服務。
【關鍵詞】? ? 農村? ? 建設場景? ? FTTH? ? 有線寬帶接入
一、概述
寬帶網絡是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高速暢通、服務優良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信息消費和經濟方式轉變,推動“互聯網+”發展,對于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二、工程建設方案
2.1 本期農村寬帶FTTH建設原則
1.行政村、自然村住戶FTTH網絡覆蓋達到80%住戶的能力,覆蓋用戶距二級光分纖箱最大距離不超過150米的要求;2.建成后的寬帶接入能力不低于20Mbps,后期可升級為40Mbps或100Mbps;3.就近接入原則,主干光纜就近接入現網機房(匯聚機房、宏站),就近具備光纜資源的拉遠站、燈桿站作為光纜接入點使用;4.充分利用原有資源的原則,優先使用原有光纜;5.自然村集中區域20-30戶設置一處分纖箱,針對一些有線無法覆蓋的零散住戶采用無線方式進行覆蓋,即將搬遷的村莊不考慮接入;6.共建共享,優先考慮共享運營商資源(主要為桿路資源),特殊區域建設難度大時可考慮電力桿的共享;7.新建至行政村光纜預留4芯備用纖芯。
2.2 ODN建設方案
2.2.1建設原則
根據聚合思路,對農村接入場景下的有線寬帶光纜進行規劃實施,依據預估的有線寬帶接入需求,對有線接入光纜網絡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出于對四周其他行政村、自然村有線寬帶建設部署的考量,需要實施連片覆蓋,進而給出相適應的光纜纖芯數量,將主干分纖點部署在農村、鄉鎮的適宜地段;自分纖點延伸出有線寬帶接入光纜。
1.在四周范圍內的行政村、自然村規劃分纖點,將光纜交接箱部署在村鎮交匯的關鍵地段,從而對農村開展寬帶接入的建設。2.布放OLT:由于地形、地貌阻隔的村鎮,如:高山/溝壑/河流,選擇就近的基站部署OLT,分纖點之間應按照間隔0.6~1公里的原則進行布放,這取決于住戶密度,主干光纜的布放采用了12/24芯光纜。3.坐落于已完成綜合業務區附近的村鎮:這類場景需要設置二級分纖點,由該場景對應的綜合業務區中就近一個一級分纖點進行延伸。4.聚集連片型村鎮:主干光纜選取48芯光纜架構,部署2~4個分纖點,將綜合業務區建設在附近基站作為匯聚機房。
2.2.2建設案例
FTTH在農村寬帶各種場景下的接入模式為:
1.場景一:普通農村
普通農村的特點為:用戶總數不多,且分布較散,占地范圍廣,密度平均,一戶或雙拼組成單獨建筑。布放1個光交接箱位于村鎮的較為合適地段,布放一級分光器作為第一級光節點,分光比為1:8。劃分二級分光區域時以20~40戶作為單位,布放1個二級分纖箱位于每片區域中,布放二級分光器,分光比為1:4或1:8。
2.場景二:大型行政村沿路店鋪
劃分FTTH覆蓋片區時按覆蓋用戶數,在該區域內適當位置布放第一級光節點:光交箱,安裝分光比為1:8的一級分光器。布放多個分纖箱作為第二級光節點于沿路店鋪內,安裝分光比為1:8的二級分光器;每15戶左右的覆蓋面需要布放一個二級光節點。自第一級光節點至各分纖箱,每個光節點布放12/24芯配線光纜,每個分纖箱分配3-4芯。
3.場景三:分散型村莊
此場景用戶比較分散,需設置的二級分光點較多。
一級分光器:由于住戶相對分散,難以選擇適宜位置設置光交,宜將一級分光器下沉設置各個相對集中區域所設置的一級分纖箱內,分光比根據覆蓋區域和住戶規模,選擇以1:8為主分光器。二級分光器:為節約投資、盡量縮減新布放的皮線光纜長度,應盡量選擇在村莊內中心點位置設置二級分光器,并根據居民分布情況配置分光比,選擇1:8為主分光器。
4.場景四:集中型村莊
此場景用戶分布比較集中,需設置的二級分光點較多。
一級分光器:在村口合適位置建設1個光交接箱,將一級分光器設置光交之內,分光比根據覆蓋區域和住戶規模,選擇以1:8為主分光器。二級分光器:為了盡量把控皮線光纜的布放長度,二級分光器的布放選位應盡量選在各村鎮較為中間的位置,以分光比1:8為主的分光器根據用戶分布布放。
5.場景五:極為偏遠、極為分散村莊
對于接入用戶極為偏遠、極為分散,同時用戶較少地區,原則上應就近依托4G基站采用CPE進行建設和覆蓋,不進行有線覆蓋。
2.3 ODN建設方案
2.3.1 建設思路
行政村主干接入光纜應采用鏈型結構,并充分利用現有傳輸資源,合理布局,靈活建設。1.將OLT下沉至就近基站,由基站建設接入光纜至行政村。2.行政村、自然村主干光纜引入,根據住戶規模和預留纖芯需求配置,一般選擇12芯、24芯,特殊情況可選擇48芯。
2.3.2 建設方案
1.新建桿路。路邊或離路較近電桿的運輸和施工機械能夠使用的區域,桿路使用8m水泥桿,基本桿距50米,若為冰凌區則按30米桿檔進行考慮。離路較遠、翻越高山等水泥桿無法運輸到施工地點:電桿使用8米油木電桿,桿檔基本按50米考慮,若為冰凌區則按30米桿檔進行考慮。
2.光交、分纖箱的設置問題。從行政村就近的移動基站內敷設1條12或24芯光纜到該行政村村部(此部分為主干接入光纜),若考慮設置6個二級分纖箱以下不考慮設置光交,考慮單獨考慮設置一級分纖箱(32路)。7-10個二級分纖箱考慮設置一個掛桿式96芯光交;11個二級分纖箱以上考慮144芯設置落地式光交(落地式光交處需要新建一小號手孔)。根據住戶分布情況,配置1:8或1:4二級分光器在新建光纜分纖箱內,由光纜交接箱敷設一條光纜至各個光纜分纖箱(此部分為末端接入光纜)。
每臺OLT覆蓋范圍可控制在20km以內,8km以內分光比按1:64,8km-15km的分光比按1:32,超過15km的,將分光比降低到1:16。
三、系統帶寬測算
FTTX網絡的PON系統內及PON上聯帶寬測算見OLT設備安裝工程對帶寬計算和規劃。
3.1 GPON系統傳輸距離測算
1.PON系統的傳輸距離,ONU單元至OLT設備的PON口之間,應分別計算下行和上行允許的傳輸距離,一般采取最壞值計算法,取上行、下行計算出的較小值作為ONU至PON口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
2.根據如下公式來計算PON系統的傳輸距離(OLT至ONU的傳輸距離)。
式中:
P…OLT和ONU的R/S-S/R點之間允許最大通道插入損耗(單位:dB),參照附表1取值,規劃設計時應根據當時的設備實際技術水平情況取值。IL……不含連接器損耗的光分路器的插入損耗(單位:dB)。
Mc……線路維護余量(單位:dB);Ac……單個活接頭的損耗(單位:dB),按每個活接頭0.5dB取值;AWDM……不含連接器損耗的WDM模塊(合波器/分波器)的插入損耗(單位:dB);n……OLT的PON口和ONU之間活接頭的數量(單位:個); m……WDM模塊(合波器/分波器)的數量(單位:個),內置于ONU的WDM分波器不納入計算;Af……表示光纖線路衰減系數(含固定接頭損耗,單位:dB/km),參考表附錄5-3取值。
3.2 光纖鏈路傳輸指標計算
3.2.1 ODN衰減指標光鏈路參考模型
3.2.2 光纖鏈路衰減指標計算
ODN光鏈路衰減= W+X+Y+Z+G? (dB)
系統允許的衰減(dB)>ODN全程光鏈路衰減(dB)+G
其中:W:光通道全程n段合計光纖衰減;X: m個光活動連接器合計插入衰減;Y: f個光纖熔接接頭合計衰減;Z: h個光分路器合計插入衰減;G:光纖取定冗余量。
相關參數依據以下原則取定:
1.光纖衰減:在1310 nm波長時,取定為0.36dB/km;
在1490 nm波長時,取定位0.22dB/km。
2.光活動連接器插入衰減: 取定為0.5dB/個;
3.光纖熔接接頭的衰減:分立式光纜光纖的接頭衰減(雙向平均取值):0.05dB/每接頭;帶狀光纜光纖的接頭衰減(雙向平均取值):0.2dB/每個接頭;冷接子雙向平均取值:0.15dB/個接頭。
4.光分路器插入衰減參數取定:
類型 規格 插入損耗
FBT 1:2 ≤3.4
PLC 1:16 ≤13.6
PLC 1:32 ≤17
5.光纖富余度
A.5公里>當傳輸距離,光纖冗余量需大于1dB;
B.10公里>當傳輸距離,光纖冗余量需大于2dB;
C.20公里>當傳輸距離,光纖冗余量需大于3dB;
光通道全程衰減,當采用GPON 系統時取定28dB。
四、結束語
為提高城域傳送網絡多業務接入能力和網絡安全性,滿足各類業務接入及發展的要求,需要充分梳理現有資源,挖潛利用現有基站、營業廳等機房資源,選擇地理位置佳、機房條件好的區域新建匯聚節點機房,完善匯聚機房布局。提高匯聚機房的區域匯聚能力和使用效率,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