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
【摘? ? 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發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采取自主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教育? 信息技術?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0.042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使學生了解教育工作的組織實踐背景。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了解基礎的學科理論,掌握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信息技術注重實踐性,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信息核心素養除了對學生系統理解知識的能力提出要求之外,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理念下組織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從全面發展理念入手,通過課程教學方式的不斷調整,既要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參與中得到理論知識的夯實及實踐能力的訓練,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其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更好地參與社會建設。
一、構建趣味情境
高中學生信息基礎存在較大個體差異,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的認知。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提升方案設計的覆蓋性,讓更多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到學習環節,在學習體驗中形成學科認知能力。學生對多媒體展示最為熟悉,教師從這個輔助手段的解讀中推出學習新知,勢必能夠形成自然對接。
如教學“圖像信息的采集加工”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打開多媒體展示思考問題:多媒體有哪些助學作用?學生開始議論紛紛:多媒體與計算機對接使用,可以展示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信息,計算機與網絡鏈接,可以隨時提供網絡信息。教師繼續設計:我們從網絡上下載到一些圖像信息,對一些圖像信息做采集和加工需要加工之后再運用到課堂上,你能夠幫助老師設計多媒體課件嗎?學生積極回應,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電子課件設計方案。為拓寬學習維度,教師繼續引導: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多媒體應用系統?學生開始深入思考。我們課堂教學要運用多媒體,交通、醫院、企業、機關、電子圖書館、電視會議等,都需要用到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介紹多媒體教學應用情況,然后做延伸設計,讓學生參與電子課件的制作活動。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全面認知,自然進入到圖像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學習環節,形成嶄新學科認知基礎。
二、積極推進小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結合計算機教室的整體布局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具體而言,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積極推進小組合作探究的舉措主要包含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應該依據本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設計與之匹配的小組合作方式,確定小組合作的具體方式和每組的人數。主要結合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和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儲備情況對其進行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成員均由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成,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參與小組合作的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價值。
第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上機操作和小組討論是課堂學習的主要任務。因此,在組建好學習小組以后,小組成員之間應該通過討論確定好本組的發言代表、記錄員和組長等。其中發言代表人主要負責陳述組內討論的結果,記錄員主要負責統計小組操作和討論的結果,組長主要承擔監督組員學習、向組員分配任務以及統籌小組內部活動等責任。
第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較之于其他學科,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任務大多需要依靠學生動手操作加以完成,而小組合作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解決學習困難。通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交流、分享與互助,使得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樂趣,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在學習時,也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影響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進度,還限制了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信息技術在社會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此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內容,學生只有及時地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對于相關知識內容理解和掌握的能力,進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并為其之后的發展夯實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信息獲取與集成”課程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示信息技術獲取和集成的方式以及相關的運用,進而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程,從中體會到信息技術的獨特魅力。這時,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課程內容的相關原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自身有效地分析和探究,進而讓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踐行自主學習模式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信息技術一直以來都不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學習科目,也沒有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將教學流于表面化與形式化。因此,要想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要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所需要的部分,推行自主學習模式。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們的興趣與愛好,做到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任務驅動為手段,讓學生們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通過個人或者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提升學生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提升專業能力與素養,并結合相應的教學技巧開展自主學習模式。舉個例子,在進行繪圖軟件Photoshop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可以分解成課題導入、軟件功能演示、實踐操作三部分。教師可以將造型美觀、結構突出的圖形運用于課題導入環節,抓住高中生內心深處對藝術的向往,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軟件功能演示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操作技能,強調學生后期創作的技術基礎,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操作技巧;實踐操作環節中更要采取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力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實踐操作、自我探究和創新。通過寓學于樂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對藝術的理解。
五、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強調從思想認知方面出發,雖然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不夠重視,但高中生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也存在錯誤的認知問題。部分高中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停留在某種娛樂方面,將信息技術片面地理解為娛樂方式,而錯誤的認知導致學生在知識運用時存在不恰當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信息課堂的落實鍛煉學生區分信息載體、對信息進行有效辨識的能力,通過學生對信息進行準確判斷提升信息敏感性的同時,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有根據信息問題進行信息源探索的教學任務,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信息意識的培養要從課堂的知識教學角度出發,探究學生在辨別信息、收集整理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困難。通過日常生活中對學生信息獲取方法、途徑的歸納,以課堂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對于不同方法進行優劣對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也通過不斷的實踐訓練強化學生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達到信息意識的培養目的。
為了激發學生對課堂實踐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在不同情境中布置相應的信息技術探索任務。對生活相關的情境進行探索思考,在信息技術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價值,更好地把握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存在網絡詐騙的情況,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為引導,使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中信息辨識的重要意義。通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強化學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使學生以更加科學的態度參與社會生活,對社會實踐中遇到的信息技術問題進行解決。
六、升級訓練形式
信息技術學科訓練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整合處理,從技術角度展開升級設計,勢必對學生形成多種感官沖擊。如設計大賽活動,這對學生是一種挑戰,教師精選設計內容,讓學生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借助多種輔助手段展開深入學習,組織更多合作團隊進行集體探索,其激發效果會更顯著。設計生活化的訓練內容,學生感覺更為親切,訓練熱情會更高,特別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其訓練價值更高。如“利用數據庫管理大量信息”,教師先介紹信息資源管理三種基本方式: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數據庫管理。然后設計數據庫處理訓練任務,這里有一個數據庫“學生選修課程信息”,先分析這個數據庫的構成信息,然后做實踐應用。打開課程選修信息表,嘗試找到指定人員的相關信息,將其信息做記錄,包括學分、課時、執教教師等信息。學生對這個數據庫內容比較關注,自然有主動探索的熱情。學生進入到數據查詢環節,教師做出具體提示,讓學生形成相關認知。一個簡單的數據庫信息核查任務,將學生帶入到特定學習情境之中,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觸動。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設計帶有挑戰性的訓練任務,其調度作用會更高。
七、小組共同合作,共同探究
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需要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相關教學活動,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來帶動學生之間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既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建立個人網站”課程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4~6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將小組成員的想法和意見都融合在一起,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借鑒他人優點,發現自身的缺點。教師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來輔助教學,看哪一組可以將網頁設計得更加完善,更加美觀。讓學生形成團隊意識,進而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熱情,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之后的學習,保證學生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八、精選訓練內容
信息技術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注意精選訓練內容,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訓練機會。高中學生有比較豐富的上機操作經歷,其學科認知基礎比較深厚,主要短板在理論環節,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精選訓練內容,讓學生順利補齊短板,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現實意義。訓練任務設計要對接學生生活,使學生感知更為真切,其訓練效果會更突出,教師要做好篩選操作。
如教師學“信息資源管理概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生活信息資源管理內容,學生都能積極回饋:我們身邊的信息資源極為豐富,電話號碼、電腦資料、剪報整理、圖書管理、網站管理等,都屬于最常用的信息,都需要有系統管理的要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訓練任務:信息管理需要先做好分類處理,然后是做細化整合,理清管理環節,我們都去過圖書館,關于圖書館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如何做信息資源管理。不妨做生活調查,然后梳理制作管理途徑,準備參與集體討論活動。這個訓練任務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學生要深入到生活,對圖書館管理程序做了解,還要對信息分類做深入探究,這樣才能獲得第一手材料,并作出科學分析和歸結。教師推出生活化訓練任務,給學生帶來更多生活對接機會,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展開學習和思考,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
九、根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教學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及時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因此,教師在設計相關教學主題時,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程。例如,在學習“圖形與圖像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喜歡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利用臉譜網,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內容,并展示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網站是如何建成的,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班級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設計規范合理的學習任務,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實效性,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們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恰當的模式激發學生們的熱情,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們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孟繁星.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進行分層過濾創新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考試周刊,2020(19):107-108.
[2]陳亮.自主探索提升學生設計思維能力——以高中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7(23):19-20.
[3]宋興.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課堂評價的實踐與反思——以《創建數據庫的結構》一課為例[J].華夏教師,2017(01):30-31.
[4]李桂.高中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虛擬現實技術與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4(01):127.
[5]孫發明,王克勝.淺談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04):32-33.
[6]郝秀文.《高中信息技術課》多媒體教學資源設計的研究——自主學習型課件的設計[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4(0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