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武漢市蔡甸區血吸蟲病專科醫院綜合科,湖北 武漢 43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發病原因較多,多與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煙塵及其他化合物過量吸入等外界因素,以及遺傳、肺功能發育不健全等個人因素密切相關,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氣促等。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引起重癥肺炎、肺心病、呼吸衰竭,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臨床上常用支氣管擴張劑、抗炎藥、抗氧化等藥物進行治療,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作為支氣管擴張劑的一種,雖可擴張支氣管,緩解氣促,但單用其藥物,患者可能產生耐藥性。鹽酸氨溴索吸入溶液是常用的祛痰藥物,可以促進肺泡表面物質生成,達到祛痰、排痰的作用[1-2]。本文旨在分析鹽酸氨溴索聯合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武漢市蔡甸區血吸蟲病專科醫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研究組(42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齡46~81歲,平均(63.41±4.72)歲;病程1~3年,平均(1.90±0.43)年;輕度10例,中度24例,重度8例。研究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齡47~82歲,平均(64.23±4.56)歲;病程1~3年,平均(2.01±0.52)年;輕度9例,中度26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存在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者;近期內未使用其他激素或抗炎等藥物治療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其他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障礙者;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武漢市蔡甸區血吸蟲病專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吸氧、消炎等治療[4]。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治療上予以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33,規格:2.5 mL∶2.5 mg(按沙丁胺醇計)]霧化吸入治療,0.5 mL/次,4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鹽酸氨溴索氯化鈉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191,規格:100 mL∶鹽酸氨溴索30 mg與氯化鈉0.9 g)],使用霧化機將溶液霧化后經鼻吸入,30 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咳嗽、咳痰癥狀基本消失,無濕啰音;有效:上述癥狀好轉,濕啰音小;無效:上述癥狀未見改善,甚至加重[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體征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胸片好轉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③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主要記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量(FEV1)、最大呼氣流速(PEF)、最大呼氣中段流速(MMEF)。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療效用[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癥狀體征情況、肺功能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5.71%,高于對照組的6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癥狀體征情況 研究組患者胸片好轉、濕啰音消失、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體征情況比較(?±s, d)
表2 兩組患者癥狀體征情況比較(?±s, d)
組別 例數 胸片好轉時間 濕啰音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42 7.48±0.86 6.23±1.64 9.54±1.29研究組 42 4.52±0.64 3.51±0.76 6.47±1.06 t值 17.894 9.752 11.916 P值 < 0.05 < 0.05 < 0.05
2.3 肺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PEF、FVC、MMEF均較治療前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量;FVC:用力肺活量;PEF:最大呼氣流速;MMEF:最大呼氣中段流速。
組別 例數 FEV1(L) PEF(L/s) FVC(L) MM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1.21±0.35 1.51±0.63* 6.09±1.58 7.39±1.27* 2.15±0.54 2.43±0.31* 0.55±0.19 0.78±0.32*研究組 42 1.18±0.41 2.42±0.46* 6.06±1.35 8.52±1.38* 2.03±0.35 2.97±0.25* 0.53±0.12 0.95±0.39*t值 0.361 7.560 0.094 3.905 1.209 8.788 0.577 2.18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機制較復雜,與炎癥細胞、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異常、細胞外囊泡、鎂離子代謝等息息相關。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是一種短效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與患者機體內β2受體結合,活化腺苷酸環化酶,誘導產生環磷酸腺苷,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促使平滑肌收縮,從而增加通氣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單一用藥,起效較慢,效果并不顯著[5]。
鹽酸氨溴索吸入溶液作為一種新型的黏液溶解劑,可以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和呼吸液的分泌,促進纖毛運動,增加呼吸道黏膜漿液腺的分泌,減少黏液腺的分泌,從而促使痰液黏性減少,增加排痰效果,緩解氣道堵塞[6]。沙丁胺醇聯合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存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升高,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胸片好轉時間、濕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提示沙丁胺醇聯合鹽酸氨溴索吸入溶液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研究證實,FVC、FEV1、PEF等肺功能指標可作為反映慢性阻塞肺疾病通氣情況的主要測定指標,其水平降低,促使病情發展;MMEF為呼吸中斷流速,可作為反映患者小氣道通氣功能的指標,其水平降低,小氣道發生堵塞,功能受損[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比較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EV1、PEF、FVC、MM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沙丁胺醇聯合鹽酸氨溴索吸入溶液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標,改善患者肺功能。
綜上,鹽酸氨溴索聯合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癥狀體征,療效顯著,可作為一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