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玲
(昆山市康復醫院呼吸內科,江蘇 蘇州 21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的常見病癥之一,其具有病程長、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指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加重,對其生命安全已經造成了嚴重威脅。臨床上多采用沙丁胺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其可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患者病情易反復發作,長期服藥易產生耐藥性,影響預后[1]。噻托溴銨屬支氣管擴張劑,其具有改善肺功能、增加通氣及糾正低氧血癥的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2]。本文將昆山市康復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討噻托溴銨聯合沙丁胺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昆山市康復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為對照組(43例)和試驗組(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18、25例;年齡50~73歲,平均(61.52±3.81)歲;病程1~5年,平均(2.28±0.83)年。試驗組患者中男、女性分別為22、21例;年齡48~72歲,平均(60.00±3.75)歲;病程1~6年,平均(2.49±0.88)年。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肺部彩超確診者;近期未接受過對本研究有影響的藥物治療者等。排除標準: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精神異常或存在溝通障礙者;合并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疾病者等。昆山市康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經批準此研究,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硫酸沙丁胺醇片(天津華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418,規格:2.4 mg/片)口服治療,4.8 mg/次,3次/d。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吸入粉霧劑(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30110,規格:18 μg)吸入治療,18 μg/次,1次/d。全部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心悸消失時間及咳痰消失時間進行對比。②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儀檢測兩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③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全部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治療前后靜脈血5 mL,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水平。④不良反應。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全身無力、頭暈、嘔吐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文中所有關系到的數據采取處理分析,使用[ 例(%)]表示計數資料(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行χ2檢驗;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肺功能指標、炎性因子水平),行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啰音、咳嗽、心悸及咳痰癥狀消失時間均呈縮短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s, d)
組別 例數 啰音消失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心悸消失時間 咳痰消失時間對照組 43 11.25±2.16 11.58±2.13 11.48±2.12 9.25±3.15試驗組 43 7.20±1.33 7.23±2.32 6.19±2.31 5.19±1.32 t值 10.470 9.057 11.064 7.79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肺功能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FVC、FEV1、FEV1/FVC均呈升高趨勢,且試驗組較對照組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
組別 例數 FVC(L) FEV1(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2.21±0.46 2.75±0.63* 1.15±0.28 1.60±0.41 52.03±6.88 58.16±8.44*試驗組 43 2.23±0.47 3.11±0.76* 1.14±0.33 1.92±0.52 51.24±7.14 62.25±9.76*t值 0.199 2.391 0.152 3.169 0.522 2.0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呈降低趨勢,且試驗組較對照組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IL-6:白介素 -6;IL-8:白介素 -8。
組別 例數 TNF-α(μg/L) IL-6(ng/L) IL-8(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3 96.20±15.58 60.16±12.83* 85.94±18.82 51.89±14.50* 56.08±12.11 48.54±11.25*試驗組 43 97.81±15.22 48.36±11.39* 87.71±18.36 33.02±12.77* 55.89±11.94 34.19±10.11*t值 0.485 4.510 0.441 6.404 0.073 6.2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見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環境污染亦愈發嚴重,從而導致該病發病率及死亡率逐漸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氣道受阻,肺功能水平下降,動脈血氣會出現明顯上升情況,并伴有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臨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霧化吸入等方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治療,沙丁胺醇是一種見效較快的支氣管擴張類藥物,其具有阻滯氣道內M受體,在短時間內增加氣道上皮纖毛的擺動頻率,促使氣管肌肉松弛及抗菌、消炎的作用,可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喘息癥狀,但易使患者產生全身無力、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且其不能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對改善肺功能及動脈血氣水平效果欠佳[4-5]。
噻托溴銨可特異性地抑制抗膽堿能,半衰期較長,其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具有持久擴張血管、有效抑制乙酰膽堿釋放量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血氧水平,降低復發的概率[6-7]。在此次研究分析中,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均較于對照組更優;試驗組患者FVC、FEV1、FEV1/FVC升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噻托溴銨與沙丁胺醇聯合治療可有效縮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時間,改善其肺部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進而促進病情恢復。
TNF-α水平升高表示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加重,從而加重病情;IL-6作為一種促炎細胞因子,其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IL-8主要介導細胞毒和局部炎癥有關的免疫應答輔助抗體,其水平在疾病加重期異常升高。噻托溴銨通過與支氣管平滑肌上的毒蕈堿受體發生結合,對副交感神經末端生成的乙酰膽堿所發生的氣管痙攣現象形成阻礙作用,使得器官保持長久性的擴張,從而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8]。在此次研究分析中,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提示噻托溴銨聯合沙丁胺醇治療可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噻托溴銨聯合沙丁胺醇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肺功能水平,減輕其炎癥反應,安全性較高,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