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素萍,霍毓平
(晉城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山西 晉城 048026)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呈對稱、侵襲性出現于手、足等部位,該病病程漫長,且不因時間推延而消失,病情加重時會觸發呼吸、神經及腎臟等疾病病發機制,臨床常表現為關節僵硬及畸變、關節不同程度腫脹疼痛、低熱等癥狀,若患者病情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將進一步發展,導致其出現殘疾,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潑尼松片屬于糖皮質激素,在抗炎及免疫抑制方面作用顯著,在臨床中多被用于治療過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但作為激素類藥物,潑尼松龍片引發的不良反應也較多,不僅會造成患者皮膚痤瘡、肌無力、骨質疏松,還會破壞消化系統,引起消化性潰瘍、胃出血等問題[1]。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抗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拮抗劑,可競爭性地阻斷TNF-α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發揮抗炎作用[2]。隨著醫療理念的更新,延伸護理逐漸走向患者家庭,微信平臺延伸護理借助網絡技術,對患者進行全面、針對性的護理,督促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預后[3]。本研究旨在探討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甲氨蝶呤的聯合微信平臺延伸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炎癥反應及血清類風濕因子(RF)、血沉(ESR)、C- 反應蛋白(CR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晉城市人民醫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7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43例)和觀察組(1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75例;年齡34~81歲,平均(55.75±5.56)歲;病程2~8年,平均(4.94±0.6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74例;年齡46~65歲,平均(54.12±2.14)歲;病程3~7年,平均(4.28±0.93)年。將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診斷標準:參照《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病情處于活動期者;采用至少1種抗風濕免疫藥物治療長達1年,但均無顯著療效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心、肝等臟器功能不全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存在精神疾病者;有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性關節炎等疾病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有過敏史者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晉城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實施。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使用葉酸、鈣劑和護胃等措施[5]。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醋酸潑尼松片(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2389,規格:5 mg/片)口服,5 mg/次,3 次 /d,病情穩定后逐漸減少劑量;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44,規格:2.5 mg/片)口服,10 mg/次,1次/周。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甲氨蝶呤聯合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三生國健藥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59,規格:25 mg/瓶]皮下注射治療,25 mg/次,2次/周,甲氨蝶呤片使用方法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3個月。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微信平臺延伸護理,主要包括:①成立微信平臺延伸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開展類風濕關節炎和功能鍛煉的相關知識培訓;②建立類風濕關節炎微信群,護理人員在群聊內分享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知識,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③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一般資料,為其建立個人檔案,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的護理方案,幫助和確認患者加入群聊;④小組成員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編輯并發送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知識,主要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基礎知識,告知患者相關檢查的必要性,并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晨僵及關節疼痛的護理方法,并向患者說明導致其發生的危險因素;為患者提供用藥護理,提醒患者用藥注意事項;對患者飲食和生活習慣進行指導,督促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在群聊內分享功能鍛煉的相關視頻,使患者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上述內容以月為周期,循環發送;⑤小組成員實行輪班制度,每人每天在線時間不少于30 min,為患者解答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的相關問題;⑥通過電話、門診等方式定期隨訪。兩組患者均持續護理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包括晨僵時間、腫脹關節數目、壓痛關節數目及握力。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環氧合酶 -2(COX-2)、白細胞介素 -1β(IL-1β)、白細胞介素 -6(IL-6)、γ- 干擾素(IFN-γ)、TNF-α、白細胞介素 -10(IL-10)。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后取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類風濕關節炎相關指標水平,包括血清RF、ESR和CRP,血樣采集、制備與檢測方法同②。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晨僵時間均縮短,且觀察組短于對照組;腫脹關節數目、壓痛關節數目均減少,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握力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晨僵時間(h) 腫脹關節數目(個) 壓痛關節數目(個) 握力(mm 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43 2.56±0.68 1.86±0.86* 15.65±2.15 8.12±1.45* 14.84±4.11 10.12±2.67*105.56±23.32 124.67±34.60*觀察組 144 2.65±0.36 1.31±0.39* 15.59±2.45 4.21±1.16* 14.86±4.12 5.41±2.21*105.68±23.36 165.48±44.78*t值 1.403 6.985 0.220 25.233 0.041 16.284 0.044 8.6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 COX-2、IL-1β、IL-6、IFN-γ、TNF-α 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IL-10水平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OX-2:環氧合酶 -2;IL-1β:白介素 -1β;IL-6:白介素 -6;IFN-γ:γ- 干擾素;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IL-10:白介素-10。
?
2.3 血清RF、ESR、CRP水平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RF、ESR、CRP水平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RF、ESR、CRP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RF、ESR、CRP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RF:類風濕因子;ESR:血沉;CRP:C- 反應蛋白。
?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受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異常、細胞凋亡、轉錄表達和生存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復發率導致患者逐步喪失勞動力,隨病程延長還易引起骨質疏松、肝腎損害等并發癥。現階段,臨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采取甲氨蝶呤及潑尼松片進行治療,其可緩解患者的癥狀,抑制病情發展,但從既往臨床實踐中發現,大劑量使用潑尼松龍片可能會引起患者發生糖尿病等嚴重并發癥,對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也會產生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是目前應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較廣泛的藥物,與傳統的非甾體抗炎藥相比,其可迅速發揮散熱、緩解腫脹、減輕疼痛等作用;此外,該藥物不良反應小,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6]。微信平臺延伸護理通過微信群聊定期向患者發送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的知識,包括病因、治療、后期輔助治療、功能鍛煉等,有利于提升患者對疾病的有效認知,增加其對自身的管理,加速康復進程,通過群聊形式還能使患者的疑問得到解答,同時可在群聊中分享治療經驗,以此促進恢復[7]。上述數據結果得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晨僵時間短于對照組,腫脹關節數目、壓痛關節數目少于對照組,握力高于對照組;且血清COX-2、IL-1β、IL-6、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聯合微信平臺延伸護理可有效改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抑制機體炎性反應。
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會存在大量不同類型炎癥因子被釋放的情況,機體長期處于炎癥狀態下可導致ESR、CRP水平異常升高,使病情程度加重;血清RF屬于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標志型性抗體,其含量升高,表示關節組織炎性損傷程度增加[8]。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能夠特異性抑制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機體COX-2的表達,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發揮抗炎作用,進而緩解損傷[9]。上述數據結果得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RF、ESR、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甲氨蝶呤聯合微信平臺延伸護理能夠有效拮抗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骨破壞,抑制促炎介質對機體關節的損害。
綜上,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 -?抗體融合蛋白、甲氨蝶呤聯合微信平臺延伸護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能夠有效抑制患者機體的炎性因子活化程度,改善臨床癥狀,減輕骨關節損傷。但本研究樣本量不足,難以代表研究對象的整體情況,且未進行隨訪,還需經大樣本量、多中心的長期隨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