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山西運城市第一醫院,山西 運城)
剖宮產是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成為解決難產、產科并發癥的有效手段,改善了產婦不良生產結局[1]。相較于自然陰道分娩,該術式可以縮短產婦的分娩時長,降低疼痛感,越來越多疼痛閾值較低的孕產婦選擇剖宮產,術前實施麻醉手術,減少疼痛。臨床常見的產科麻醉術式為腰麻,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其中布比卡因為腰麻的常用藥物,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羅哌卡因同樣具有理想的腰麻效果,可以充分發揮麻醉效果,提高產婦的滿意度,減少產婦的應激反應。本研究將探究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宮產中的療效對比,實驗如下。
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麻醉科接收的98例剖宮產手術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觀察組,年齡為22~34歲,平均(26.43±3.51)歲,孕周 39~41周,平均(40.12±0.12)周;對照組,年齡為 23~35歲,平均(26.78±3.41)歲,孕周 39~40周,平均(39.78±0.21)周。兩組產婦的孕周、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參照《剖宮產手術的專家共識(2014)》[2]的剖宮產標準,產婦的生理癥狀不能或不宜經陰道分娩的情況,根據產婦及胎兒的狀態、產婦及家屬的選擇意愿,選擇急診或擇期手術。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剖宮產手術指征;(2)妊娠時間為39~41周;(3)對實驗手術知情且同意。
排除標準:(1)對麻醉用藥存在過敏或不耐受;(2)存在腰部手術禁忌證;(3)合并肝腎臟器等多種疾病患者。
兩組產婦均實施相同手術流程,進入產室后給予吸氧支持,監測產婦的心率、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建立上肢靜脈通路,給予羥乙基淀粉進行擴容;引導產婦取左側臥位,在腰椎L3~4部位進行穿刺,明確有腦脊液后給予配好的局麻藥(腰麻藥液配置:局麻藥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對照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生產廠家: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411),0.75% 2 mL布比卡因與10% 1 mL葡萄糖溶液混合,根據產婦的身高給予1.5~2.0 mL,注入速度為0.1 mL/s。觀察組應用重比重羅哌卡因(生產廠家: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63),1% 2 mL羅哌卡因與10% 1 mL葡萄糖溶液混合,根據患者身高體重給予1.5~2.0 mL,注入速度同上。注射完畢后,引導產婦為平臥位,實施剖宮產。
麻醉效果指標:參照《2017產科鎮痛和麻醉實踐指南》[3]制定麻醉標準,麻醉起效時間、感覺恢復時間、運動恢復時間。
不良反應:包括產婦出現惡心、嘔吐、呼吸困難、低血壓等癥狀。
麻醉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麻醉滿意度量表評估,由孕產婦自評,分為高、中、低滿意度評價。麻醉總滿意度=(總例-低滿意度)/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研究所得的計量資料(麻醉效果指標)、計數資料(麻醉滿意度、不良反應)用(±s)和(%)表示,采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麻醉效果各指標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麻醉效果指標對比情況(±s)

表1 兩組產婦的麻醉效果指標對比情況(±s)
組別 例數 起效時間(s)感覺恢復時間(h) 運動恢復時間(h)觀察組 49 25.35±4.48 2.13±0.86 1.82±0.59對照組 49 24.71±5.25 2.11±0.73 1.73±0.67 t 0.649 0.124 0.706 P 0.518 0.902 0.482
觀察組產婦的麻醉滿意度95.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3%,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麻醉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對比[n(%)]
產科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及剖宮產,越來越多的產婦由于難產、疼痛等因素選擇剖宮產,而剖宮產術式中眾多產婦相當關注麻醉效果,不僅需要確保麻醉藥物不會對孕產婦及胎兒造成不良影響,還需要有效降低疼痛及不良反應[4]。目前常用產科麻醉方式為腰部麻醉,可以起到極佳的麻醉效果,安全性較高,但是腰部麻醉容易產生強應激反應,對于麻醉藥物有較高的要求,本研究采用羅哌卡因腰麻的應用效果較理想,在起效及運動、感覺恢復時間等麻醉指標中均表現出較好的效果。
布比卡因、羅哌卡因均為長效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且作用機制相似,主要是作用于神經細胞,抑制鈉離子流入細胞膜內,阻滯神經纖維的興奮、沖動傳導來達到鎮痛、肌松的功效,大劑量使用會達到外科麻醉標準,小劑量使用會造成感覺、運動阻滯。雖然布比卡因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理想等優勢,但是會對產婦的心血管、神經等組織系統造成嚴重影響,無法確保對母嬰產生的不利后果。相反羅哌卡因的特殊結構,產生的毒性較小,注入不會對患者產生嚴重影響,且感覺、運動阻滯的維持時間不長,不會對患者的阻滯系統帶來不利影響[5]。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麻醉效果各指標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其原因在于羅哌卡因為純左旋式異構體,較之右旋式的毒性更低,不會對中樞神經、心血管造成嚴重影響,對于感覺、運動神經造成的分離阻滯時間也會大大降低。觀察組組產婦的麻醉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在于羅哌卡因的毒性較低,不良反應的產生也會相對降低,促進產婦的生活質量提高,在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術后的麻醉不良反應方面會有更好的體驗感,滿意度會出現提高。
臨床剖宮產手術中為了降低產婦的疼痛反應,選擇適宜的麻醉手術及麻醉藥物是由必要的,臨床麻醉方式主要為腰麻和硬脊膜外麻醉,而腰麻起效較快且程度較強,但是容易出現下肢肌力喪失,因此選擇合適的藥物可以提高麻醉質量,降低產婦的生理及心理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羅哌卡因腰麻應用于剖宮產術式中效果理想,可以達到起效較快、運動、感覺神經迅速恢復的效果,從而提高孕產婦的滿意度,緩解不良反應,臨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