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素芳
(新疆伊犁州友誼醫院 眼科,新疆 伊犁)
近視性屈光參差是由于近視患者雙眼在一條或兩條子午線上的屈光力存在差異的狀態。屈光參差的產生促使雙眼視網膜成像大小存在差異,超過一定程度時患者會表現出視疲勞、弱視、單眼視等癥狀,影響正常視功能的發育[1]。臨床主要采用框架眼鏡進行矯正,但一般框架眼鏡難以滿足屈光參差的需求,而角膜塑形鏡具有較好的融合及立體視糾正效果,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本研究將對佩戴角膜塑形鏡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實驗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近視性屈光參差兒童青少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女性別比為23:17,年齡12~18歲,平均(15.45±1.87)歲。對照組男、女性別比為21:19,年齡13~18歲,平均(15.39±2.0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符合《眼屈光檢查》[2]中關于近視性屈光參差的診斷標準,患者表現出單眼視、弱視、斜視、交替視等臨床癥狀,輕度患者可能表現出無癥狀。經檢影鏡及驗光檢查顯示,雙眼等效球鏡度差值≥1.00 D;經過睫狀肌麻醉劑后的范圍處于-0.75~-6.00 D。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臨床診斷標準;(2)年齡為12~18歲;(3)近視屈光度范圍滿足上述標準;散光為-1.75~0 D;(4)患者及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1)既往有角膜塑形鏡佩戴史或服用影響屈光發育藥物患者;(2)存在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誘發的近視性屈光參差;(3)對本研究佩戴治療方法存在禁忌證;(4)排除其他類型眩暈;(5)依從性差或精神異常。
兩組在進行驗配前均采用常規檢查,應用5 g/L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散瞳檢影驗光,采用拓普康電腦驗光儀(型號:KR-890)檢測裸眼視力(UCVA)、矯正視力(BCVA)采用光學生物測量儀(型號:IOLMaster)測量雙眼等效球鏡,測量3次,求取平均值,根據所得雙眼等效球鏡的數據計算屈光參差值。
對照組配戴常規框架眼鏡治療。觀察組配戴角膜塑形鏡,操作如下:應用角膜地形圖儀(型號:Medmont E300)測量角膜形態,包括角膜偏心率、中心曲率,根據所得數據選擇適宜參數的試戴鏡片,視角膜塑形鏡均采用歐幾里得公司的角膜塑形鏡,給予患者進行試戴體驗,給予囑咐,日戴鏡時間保持在6~8 h,最長時間不超過10 h。兩組均半年復查1次。
雙眼視功能:觀察及對比兩組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的UCVA、BCVA以及屈光參差度。
臨床療效:根據患者的雙眼視功能改善情況進行判斷,采用智能化同視機檢測融合功能,采用Titmus監測近距離立體視。正常立體視為:黃斑中心凹立體視視差≤60"[3]。①顯效:患者的雙眼視功能顯著改善,融合功能、立體視均顯示正常;②有效:患者的雙眼視功能有所改善,但屈光參差度仍存在較大差異,且融合功能顯示異常或異常立體視(包括黃斑立體視:視差為100"~200");③無效:患者的雙眼視功能未出現改善,屈光參差度甚至更嚴重;異常融合功能及立體視(黃斑、周邊或立體視盲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使用SPSS 23.0統計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雙眼視功能)以(±s)表示、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表示,分別用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的BCVA未出現明顯差異(P>0.05),UCVA、屈光參差度均出現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的雙眼視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眼視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n=40)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雙眼視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 n=40)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UCVA BCVA 屈光參差度治療前 治療6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 4.01±0.13 4.82±0.24* 4.94±0.16 4.95±0.14 4.61±1.27 0.49±0.17*對照組 4.02±0.12 4.68±0.11* 4.95±0.13 4.96±0.12 4.58±1.30 1.02±0.15*t 0.358 3.354 0.307 0.343 0.104 14.785 P 0.722 0.001 0.760 0.733 0.917 0.001
觀察組的屈光參差治療總有效率(95.00%)明顯優于對照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屈光參差治療效果對比[n(%)]
隨著生活形態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出現近視性屈光參差,若不及時干預,將會持續造成屈光參差的增加,嚴重影響視功能發育,甚至出現致盲風險[4]。臨床采用框架眼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體視覺中樞對于雙眼物象的融合功能存在最大耐受限度,一旦眼球鏡片度數相差過大將會產生融合功能異常,且患者難以耐受,出現復視[5]。本研究顯示應用角膜塑形鏡可以有效矯正屈光參差。
角膜塑形鏡是將接觸鏡貼附于角膜表面,通過逆幾何的高透氧接觸設計,鏡片下淚液的液壓及眼瞼進行機械壓迫,從而改變角膜曲率及形態,降低角膜屈光力,達到矯正的效果。對于物體成像的大小影響較低,可以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視覺效果;同時可以矯正或延緩屈光度的增加[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角膜塑形鏡相當于將框架度數轉移至角膜,增加近距離視物的調節需求,鍛煉調節功能,提高成像質量,平衡眼部調節功能與集合功能[7]。觀察組的雙眼視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在于角膜塑形鏡通過逆幾何的高透氧接觸設計,改變角膜曲率及形態,促使調節功能趨于正常化,從而改善雙眼視功能[8]。
綜上所述,配戴角膜塑形鏡治療近視性屈光參差患兒臨床效果顯著,可改善雙眼視功能,提高立體視覺,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