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嵐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小學學科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讓小學生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的基本內容并內化于心,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在充分解讀的基礎上,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基本內容的內涵,在踐行中升華情感。下面以“平等”“公正”為例,談淡依托學科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在學科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教師自身對基本內涵的理解尤為重要。如果教師能全面、深刻地去理解,通過自身理解選擇有效的方式進行滲透,那么對學生的滲透效果就更顯著。就如對“平等”“公正”釋義、內涵及表現形式等的理解程度決定著教師在依托學科進行教育時滲透目標的達成度、滲透效果的顯著度。
平等、公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屬于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指的是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和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平等”“公正”。把平等、公正理解為:人人能獲得均等的機會,得到同樣的尊重,受到公平的對待,得到同樣的待遇。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如能通過自身對“平等”“公正”內涵的理解和闡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公正”與現實社會生活相聯系,則能多角度、全方位地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品質素養。
平等、公正既是一種價值觀體現,也是學生對于自身受到的對待態度的一種認識。學生對它的理解是基于教師對待自身態度的感受。他們認為平等主要體現為教師能否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或者說對待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能否一視同仁。基于這種原因,教師需要改變純粹概念化的講解,不能只講解“平等”“公正”的具體內涵或者是定義,以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意義等,更需要通過自身的言行進行隱形的滲透,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讓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如鹽一般融入教學之湯。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要公正、和諧、友善、民主時,他們也許會點頭稱是,但往往只是一時記住了。一次考試結束,一位中等生的成績比數學班長高jLIJ許多。當數學班長抱著懷疑的態度來問教師時,面對全體學生,作為教師通常有三種態度:(1)“哎呀,看看你,退步了吧。”(2)“他是不是作弊了?偷看了別人的試卷?”(3)“他通過努力獲得進步,大家要向他祝賀。你要吸取這次失誤,爭取下次考出理想的成績。”第一種態度是打擊批評;第二種態度是懷疑猜忌;第三種才‘是公正、民主、和諧、友善的積極態度。所以,教師的日常行為都能反映出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往往勝過平日教學生時的千言萬語。
在中小學教學中,立德樹人應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要用“立德樹人”的一根針,穿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五彩線,把課堂教學目標作為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一個落腳點,在相關教學內容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教學方向,把更多內容落實到品德、人格、公民道德、政治認同和價值觀教育上,打造“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的教育環境,培養“愛國、文明、誠信、友善”的學生,凸顯“繡花”精神,繡出獨有的“學科素養滲透價值觀念”雙面繡。
例如,在蘇教版二年級和三年級教材中都有凸顯“平等”“公正”基本內容的素材。如蘇教版數學二年級認識除法單元《認識平均分》,教材中要求把6個桃分給兩個小朋友,在多種分法中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分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引出平均分:只有每份都分得同樣多,才能保證平等公正。抓住教材內容的特點,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平等”“公正”的基本內容。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落實滲透“平等”“公正”教學目標,可以這樣設定:(1)通過平均分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等、公正的意義和重要性,建立生本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理解;(2)把每種食物分給幾人,要分得公正,每人得到的食物要一樣多,要體現要平等就要平均分。只有平均分以后才能用分數來表示。這樣就凸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明確了價值取向,既有對理論的理解,又有行為準則的落實。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基本內容融人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處理好多樣與重疊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層面倡導平等公正。各學科除了數學外,還有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都有滲透平等公正含義的內容。那么將平等公正教育安排在這些學科中的哪些板塊來進行滲透呢?這么多的平等公正內容在語文或道德與法治學科中都是一種講解嗎?
這里需要注意兩點:(1)認識多樣。平等公正的含義有很多種,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重點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正是指社會公平和正義,放在社會方面。這既是對美好社會的描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平等、公正的重點則是每個學生都享有同等的權利。
(2)理解重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公正和學生理解的平等公正重疊,是指基于學生的自身的認知理解,通過學科教學的滲透,讓價值觀內化于心,自覺踐行。教師應該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突出教育的重點化,拓展理念的踐行性。利用道德與法治課解讀這些基本內容時,可按知識點出現的順序,采取以下幾種形式進行:內涵與事例相結合,既有文本展示,也有豐富靈動的案例;教師與學生互動,既有教師講,講知識,也有學生談,談體會;古今中外相結合,講國外、講本國,講歷史、講現實。最終將平等公正這些基本內容深深烙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并形成價值認知。
實現育人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止于書本和理論認知,應當結合實踐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其最終目標是,讓學科教學在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培養青少年追求真理、堅持原則、平等公正和尊重規則、是非分明的正確價值觀,通過踐行價值觀形成理智自律、自我約束的獨立人格。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價值觀教育具有活力,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培育、道德實踐以及行為習慣養成。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我們要充分使用各種德育資源,開發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知識,在踐行中升華情感。總之,在小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在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時,一定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充分理解,在此基礎上擷取有利素材,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對價值觀思想進行自主探究與思考,增強學生對價值觀思想的有效理解與體驗,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與踐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