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在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發展變化,有其獨特的審美慣性和精神內核,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物質生活的富足使人們的精神訴求也在不斷升級。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科學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看似遙遠的傳統文化也開始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和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綱領,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逐漸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更是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我國傳統文化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涉及面廣,例如文字、詩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內容的豐富主要源于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域風貌明顯,有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在文化發展上既具有主流文化特征,也具有地方性特色,形成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共性與個性兼具的獨特魅力。隨著科技產業的發展,信息數字化的更迭速度越來越快,其內容的覆蓋面越來越廣。這些使得傳統文化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變化。—方面,以往人們接觸不到的傳統文化,現在輕點手機就可以輕松了解,拉近了人們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傳統文化發展的載體也產生了變化。在工作生活中,不乏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被人們所使用,這種傳統文化基因在現代社會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訴求,也將傳統文化進行了現代化傳承。
設計持續性競爭力就是文化創造性的注入,在文化價值影響下的設計創造也會不同,市場經濟下文化設計更能獲得更大的銷售空間——也就獲得更多競爭力。文化自信下的設計競爭力表現在發掘本土文化資源下,與經濟市場和高科技的結合創造出新的設計品。文化在設計中競爭力就像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指出當代社會中,文化已經滲透所有領域,并取代政治和經濟等傳統因素躍居社會生活的首位。文化再生產已經在整個社會實踐總體中,提升到一個決定性的地位,以至于人們可以說,當代社會是一個以文化實踐及其不斷再生產作為整個社會的基本運作動力。文化在設計中持續不斷注入理念支撐設計作品的再生,良好的設計在商業中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
傳統文化的現代發展,是彰顯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部分,是國家發展動力的源泉。現代設計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會受到文化發展的影響,在設計中會帶有社會發展的縮影。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底蘊和資源,可以提供給現代設計充足的設計之源,更多地給予設計作品人文關懷和文化價值。以文化自信的設計是中華民族文化所傳沿的精神基因,把它作為我國設計理論支撐和指導方向就是加強文化自我認同,提升民族凝聚力,并帶動新時期社會發展,增加國民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設計》編輯部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