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第二十四中學校長 王 健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高考論壇王健校長講話
新課程新教材改革在我省全面啟動,我市作為“雙新”國家級示范區,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如果說“新課程”“新教材”改變了“育人載體”和“育人內容”,那么即將到來的“新高考”將以“選拔模式”的改變,促進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教學方式、育人體系、管理機制”的全面改革。
下面我就“堅持立德樹人,落實五育并舉,回歸教育本真”任務下迎接新高考改革,結合第二十四中學的實踐,與大家真誠交流。
高考綜合改革是以“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為依托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最終落腳點是“育人方式的變革”,終極目標是為“立德樹人”保駕護航。我們要“以考促改”,思變求變,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管理水平,在改革中闖新路、開新局、譜新篇。
喚起教師對考改的認同,才能對學生及家長形成積極引領。我校通過“活動帶動、培訓提升”等方式,組織教師學習新高考方案;參加各類“雙新”培訓,儲備生涯規劃、高考志愿指導專門人才。與課改同行,比考改先行,豐實自我,綢繆未來。
夯實硬件基礎,促進人文軟著陸。以教育信息化2.0及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目標,我校陸續對實驗室、走班教室、專用教室進行了改造,計劃投放同步錄播設備,采購選課走班綜合管理系統,進行模擬選課走班實驗。2022年9月新校址投入使用后,將全面滿足新課程、新高考的各項硬件需求。
我們把家校共育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努力形成多方協同育人的合力。通過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育人能力;建設各類“實踐基地”,提供綜合實踐場所,確保學生有同等機會應對綜合素質評價的考核。結合“選考學科等級賦分制”這一項重大變化,開展校際合作,積極參與“市區共建聯合體”的教學質量測試,破解“過程質量控制”的難題,提高過程評價的科學性。
構建“全面育人與個性化成長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提升,開好各類課程,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講好學科背后的故事”,讓書本知識有頭(知識的產生)有尾(知識的運用)、有血(實用價值)有肉(歷史意義)。籌建跨學科實驗室,搭建七類校本課程框架(體驗式德育、學科拓展、生涯規劃、科技探索、“趣味樂群”體育、“靚化美化”勞動教育及審美與美育等),鼓勵教師開設選修課、興趣課。做到教師人盡其才、師資平穩分流,課程選擇多樣,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為課程開發提供四個支持(人力支持、財力支持、時間支持、社會力量支持)。
一是七課三制,全力護航。開好生涯規劃系列課程,推行生涯導師制、家長制和學長制,做到“科學引領、合理選擇”。二是兩種形式,無縫互補。我校初步擬定以“實體走班”和“虛擬走班”兩種形式并行,落實“尊重選擇、個性發展”的選課宗旨,通過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高度融合,滿足學生分類選課、分群選課及分層選課的不同需求。三是精細管理,平穩走班。通過整章建制形成完備的走班管理機制,做到職責分明、精準調控、智能管理。
考試改革推動教育評價的轉變,我們要順勢更新評價理念(唯分數論、唯升學論),整合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完善評價方式(他評、自評、互評),拓寬評價渠道(學校、家庭、社會、專業軟件系統)。在課堂教學改革上,發揮過程評價的激勵、反饋功能,引領“深度學習”教學模式。以尊重差異為前提,以關注“個體縱向發展”為準則,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起航,新高考改革在即,在回歸教育本真的方向指引下,讓我們立德樹人的初心不變,五育并舉的方向不變,以考促改、以改促行,團結協作、砥礪前行。

“派特森杯”英語演講大賽

代表黑龍江省參加此次國賽“人形機器人任務挑戰”賽項

我校承辦共同體高考論壇平房區專場

勞動實踐

學校社區共建

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