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波 余麗華 李華麗
頜面部多發骨折是當前骨折類型中常見的一種,通常發生于口腔頜面部和周圍部位。針對頜面部多發骨折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因為骨折部位相對特殊,所以圍術期護理方法的選擇特別重要。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其結合了先進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臨床治療過程中結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法,有助于手術創傷造成的應激反應降低,盡量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1]。因而,本次研究針對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效果進行簡單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7 月~2020 年7 月本院接收的頜面部多發骨折患者136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平行對照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8 例。對照組中,男女比為38∶30;年齡25~64 歲,平均年齡(40.35±7.89)歲。觀察組中,男女比為36∶32;年齡23~65 歲,平均年齡(40.41±7.2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存在心理異常或者精神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由專業護理人員嚴密監測病情變化,講解關于頜面部多發骨折誘發因素、治療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同時對患者用藥狀況進行指導,嚴禁患者私自增加、刪減藥物劑量,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等。
1.2.2 觀察組患者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法。①術前干預。a.健康知識宣講:利用口頭宣教、知識手冊分發等方法為患者及其親友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作用、預后效果和治療及護理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提高患者手術認知度,盡可能的消除其恐懼、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使其能夠自愿、主動接受手術治療。b.心理調節: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綜合、全面評估,針對恐懼及焦慮等負面情緒顯著者,根據具體誘因展開心理調節,從而改善其手術心理應激反應,促進手術治療依從性和積極性的提高。c.術前準備:對呼吸道全面清理,并對患者肺功能鍛煉進行指導。術前6 h 嚴禁患者飲食,術后2~4 h 予以500 ml 的10%葡萄糖靜脈滴注。②術中干預。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因為寒冷而導致肌肉震顫。③術后干預。a.術后12 h,支持患者及早進行床上運動,術后12 h 以后,協助患者進行床下活動,30 min/次,2 次/d。b.保暖措施:在患者由手術室回到病房后,對室內溫度及濕度進行合理調整,蓋好被褥,同時將加熱床墊或者熱水袋等準備好,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術后由于體溫偏低而引起肌肉震顫,延緩血流速度,最終對血液循環造成影響。c.有效鎮痛:術后鎮痛與術后及早飲食、及早進行床下活動存在緊密聯系,同時也是快速康復護理的主要方法。所以,術后需要以患者疼痛耐受狀況為依據,為患者提供口服鎮痛藥物或者采用鎮痛泵,目的是緩解手術應激反應。d.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身體質量制定系統、規范的飲食方案,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豐富及高熱量的半流質或者溫涼流質食物攝入量,確保患者營養充足,然后慢慢向正常飲食過度。e.張口功能鍛煉:術后3 h,對患者張口功能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綜合功能鍛煉方案,鍛煉過程中,多支持和鼓勵患者。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術后恢復狀況、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①準確記錄術后恢復狀況,包括下床活動時間、輸液量、張口度和住院時間。②統計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 分為基本滿意,<60 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③評估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和總體健康8 項,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恢復狀況比較 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14.39±2.43)h 早于對照組的(38.15±3.42)h,輸液量(901.64±165.28)ml 少于對照組的(1229.29±194.85)ml,住院時間(9.67±2.12)d 短于對照組的(13.25±3.19)d,張口度(3.86±0.87)cm 大于對照組的(3.15±0.76)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狀況比較()

表1 兩組術后恢復狀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32 例非常滿意,26 例基本滿意,10 例不滿意;觀察組中,37 例非常滿意,28 例基本滿意,3 例不滿意;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59%,高于對照組的8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68,P=0.041<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和總體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相比于其他骨折位置,頜面部多發骨折病情更為嚴重,而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3]。原因如下:因為頜面部部分組織結構相對復雜,具備豐富的血液供應,多發性骨折一旦發生,則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包括大出血、顱腦損傷等。除此之外,口腔頜面部骨折術后康復狀況從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面部美觀、吞咽功能、視力、咬合關系、視力和開口度等,其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4]。所以,術后康復護理工作的開展特別重要。
快速康復外科是指通過優化圍術期護理減輕術后創傷應激反應,減少住院時間,盡可能的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以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法最初被用于胃腸外科中,在快速康復內容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逐漸被應用在骨科中,應用效果明顯[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59%,高于對照組的85.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68,P=0.041<0.05);由此可見,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詳細講解手術治療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做好心理調節工作,盡可能消除不良情緒,有助于患者自愿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從而保證手術開展順利,與此同時,該護理方法可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高。術后,因為張口功能受到影響、切口疼痛等,進而影響了正常飲食,最終導致營養不良等發生,降低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所以應加強對飲食護理的重視,從而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6]。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14.39±2.43)h 早于對照組的(38.15±3.42)h,輸液量(901.64±165.28)ml 少于對照組的(1229.29±194.85)ml,住院時間(9.67±2.12)d 短于對照組的(13.25±3.19)d,張口度(3.86±0.87)cm 大于對照組的(3.15±0.76)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頜面部骨折術后,因為張口受到影響,及早進行張口功能訓練可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速度。觀察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和總體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術后因為長時間臥床休息,使得肌肉萎縮,關節功能降低,進而形成了下肢靜脈血栓,所以術后及早進行床下活動,可以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使得飲食量增加,促進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提高,加快體質恢復速度。與此同時,床下活動可加快下肢靜脈回流速度,使切口部位血液循環改善,以便切口及早愈合,減少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在頜面部多發骨折圍術期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其可以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幫助其及早進行床下活動,而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提高,值得采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