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龍,馬連安,軒紅偉,崔淑芬,張中鶴,劉富林,丁穎
(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300380)
黃瓜是我國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年栽培面積100萬hm2以上,黃瓜種子年需求量在180萬kg左右。在我國保護地蔬菜栽培中,黃瓜位居第一,對滿足蔬菜周年供應、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北方夏茬露地黃瓜產量和品質往往受天氣原因影響。近年來保護地夏茬黃瓜栽培逐年增加,選育適宜的品種尤為重要,目前該茬口栽培品種主要有津綠21-10、德瑞特B79、津優35號等,但這些品種在高溫環境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瓜條顏色變淺、刺瘤變小等現象,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研究,選育出了耐熱、深綠、油亮、高產、抗病的保護地越夏黃瓜新品種津綠2133。
母本R2782116121是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品種津綠67號經7代自交定向選擇育成的高代自交系,2010年開始選育,2016年秋育成,并開始試配組合。該材料長勢強,耐熱性強,高抗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等病害。瓜條長35 cm左右,瓜把短,刺瘤明顯,無棱,皮色深綠,光澤度好。
父本D158321278是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老品種津綠80號經6代自交定向選擇育成的高代自交系,2010年開始選育,2016年春主要性狀基本穩定,并開始試配組合。該材料植株生長勢中等,耐低溫弱光能力較強,抗枯萎病、靶斑病等病害,瓜條長30 cm左右,瓜把短;刺密,瘤小,瓜色綠,亮度極好,無棱。
2016年秋配制雜交組合5 286個,2017年春季開展了材料的配合力測定及新組合的篩選評價試驗,選出了50個綜合性狀都超出對照的新組合。2017年和2018年分別在天津和壽光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選出了35個綜合性狀都超出對照的新組合,同時于2018年和2019年在天津西青、河北永清、山東壽光等地分別進行了品比試驗和區域試驗。2019年在河北永清、山東壽光、河南扶溝等地進行了生產試驗。結果表明,新組合R2782116121×D158321278表現突出。該組合在耐熱、品質、產量、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較同類品種有明顯優勢,并于2020年命名為津綠2133。
2018年在天津西青、河北永清、山東壽光的春季冷棚開展了35個組合的品種比較試驗,試驗組合代號為S1~S35,小區面積8 m2,株距30 cm,每小區40株,對照品種為天津市綠豐園藝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油亮型品種津綠80號,試驗組合采取隨機排列,3次重復。試驗均在2月28日播種,定植時間分別是3月31日、3月28日、3月25日,采收時間分別是4月28日、4月26日、4月24日,采收結束時間為7月25日。
①商品性狀比較 從表1可見,津綠2133號瓜皮深綠色,油亮,無棱,密瘤明顯,瓜長32 cm左右,單瓜質量220 g左右,心腔小,腔徑比為1∶2.9,口感清香脆甜。

表1 2018年天津春季津綠2133和對照津綠80號商品性狀比較
②產量比較 從表2可見,津綠2133的小區早期產量與對照差異不明顯,說明該品種中熟;小區總產量比對照分別高10.8%、17.4%和13.9%,連續3茬平均增產14.0%,差異明顯。說明津綠2133豐產性較好。

表2 2018年津綠2133品種比較試驗總產量比較
2019年分別在天津西青、河北永清、山東壽光等地進行了35個入選組合的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津綠80號。3個區域采取相同的栽培管理方式,每個區域安排3戶,每戶都進行35個組合的試驗,每個組合的栽培面積為80 m2,組合采取順序排列。試驗均在3月1日播種,定植時間分別是3月28日、3月27日、3月25日,采收時間分別是4月25日、4月25日、4月21日,采收結束時間為7月25日。從表3可見,津綠2133平均每667 m2產量為9 939 kg,比對照津綠80號增加15.7%,證明津綠2133的豐產性好。在區域試驗整個生長期中,津綠2133表現出了較好的耐熱性、抗病性和商品性。

表3 2019年津綠2133區域試驗總產量比較
2019年在河北永清、山東壽光、河南扶溝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對照品種為津綠80號。每個區域安排10戶進行試驗,每戶試驗面積333 m2。從表4分析可見,津綠2133平均667 m2產量為10 599 kg,對照津綠80號每667 m2平均產量為9 346 kg,津綠2133平均產量較對照增加13%,差異明顯,證明津綠2133的豐產性很好,與品比試驗和區域試驗結果吻合。

表4 2019年津綠2133生產試驗總產量比較
2017-2019年在天津和山東進行各品種田間發病情況調查,每個小區調查50株,采用對角線法取樣,之后統計病株率及病情指數(表5)。霜霉病病情指數是在自然條件下的調查結果,枯萎病發病率是在連續34茬種植黃瓜的土壤條件下調查的結果。從表5可見,2017-2019年津綠2133霜霉病病情指數平均為12.2,比對照津綠80號平均降低12.9%;枯萎病發病率平均為6%,比對照津綠80號平均降低18.6%。說明津綠2133抗霜霉病和枯萎病能力較對照津綠80號強。

表5 抗霜霉病和枯萎病結果比較
植株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深綠。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節位5~6節。雌花節率50%以上,豐產性好,連續坐果能力強,667 m2產量在10 000 kg以上。高抗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瓜條棒狀,皮色深綠均勻、光澤度好,刺瘤明顯、無棱。腰瓜長32 cm左右,單瓜質量200 g左右。瓜把短,小于瓜長的1/8,心腔小于瓜橫徑的1/2,品質好。
該品種適應性廣,適宜全國春、夏、秋保護地栽培。春季保護地栽培播種適期為1月至3月底,夏保護地栽培播種適期為5月底至7月初,秋保護地栽培播種適期為7月至9月初。均可采取育苗和直播方式,每667 m2保苗3 000株左右。
該品種雌性強,對水肥的供應要求較高,要施足底肥,并及時補施葉面肥;適時疏花疏瓜,一般8節以下不留瓜,以增強植株長勢;落蔓時保留15~20片壯齡葉,及時摘除老葉、黃化葉及病葉,以利于通風透光和減少病蟲害。
及時采摘,以免墜秧,并做到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協調一致。
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首先做好種子、育苗基質、床土的消毒,注意控制設施內的溫度、濕度,盡量減少病害的發生。前期重點防治霜霉病,中期以防治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為主,后期以防治白粉病為主。蟲害以防治蚜蟲、白粉虱和斑潛蠅等為主。應對癥及早進行藥劑防治,化學防治應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并注意用藥濃度、時間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