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金
【摘要】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在小學教育體系中通過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教育中采取激勵措施可以提升德育教學水平。本文主要探究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激勵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小學教育體系中德育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通過德育教育中的激勵措施,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應試教育背景下,對于分數的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壓力較大,對素質教育的發展會產生制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加大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力度。班主任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德育教育中激勵學生,通過激勵措施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理念,并積極踐行高尚的道德品質。
一、加強對學生平時德育表現的激勵
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采取的德育激勵策略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班主任可以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價值。班主任可以將日常小事作為切入點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通過符合實際的激勵措施可以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同時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給學生積分獎勵,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表現、日常表現和家庭表現對學生進行積分獎勵,從而激勵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獲得良好的行為表現。
例如,有些學生在平時的表現中樂于助人、尊敬師長、遵守社會公德、團結互助、尊重教師、主動參與勞動、拾金不昧、作業良好、考試優秀。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可以口頭表揚,并給這些學生積分獎勵,在期末德育考評中將積分納入其中。學期末經過評比,獲得積分最多的學生可以頒發“德育標兵”的獎狀,并且可以給這些學生物質方面的獎勵。對于獲得德育積分較多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公開欄公示,可以激勵學生繼續努力,使學生形成趕超的德育氛圍,通過積分獎勵的方式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激勵學生在平時的表現中遵守規章制度,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二、在多樣化的德育活動中激勵學生
小學德育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意識。班主任可以調動學生提升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可以分享參與感想和成功經驗,可以激勵德育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小組。為了使德育工作取得成效,實施的激勵策略要能夠觸動心靈。通過激勵策略可以促使學生遵守德育要求,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大型校園活動,包括舉辦演講會或討論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獎勵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尤其是大型活動中參與積極性高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加強對這些學生觸動心靈的激勵。對于熱愛文學的學生可以獎勵一本文學作品,對于喜歡汽車的學生,可以獎勵學生汽車模型。通過獎勵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激勵,使師生之間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真正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通過德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激勵,有助于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參加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水平。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激勵學生
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德育實踐活動。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安全性,班主任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法制教育、衛生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
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植樹、收集廢舊電池,培養學生隨手拾起垃圾的習慣。同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制作黑板報和手抄報,通過集體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美好的道德品質,可以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在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在感化教育中激勵學生
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德育,可以通過感化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德育,可以達到激勵學生的目標。小學生對班主任存在心理上的依賴,班主任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加強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很敏感,學生很看重班主任的評價。班主任可以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班主任平時可以多關心學生,在對學生的關愛中感化學生。學生出現問題時可以委婉的指出,并加強對學生的鼓勵。班主任在教學中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及時鼓勵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對于平時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可以給這些學生樹立德育目標,激勵這些學生實現目標。
例如,由于留守兒童平時生活中遠離父母,感受到的親情是很少的,導致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很自卑,甚至會產生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對于留守兒童需要班主任加強關懷,了解和詢問留守兒童的生活,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鼓勵。班主任可以通過談心的方式了解并及時解決留守兒童遇到的問題,可以激勵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的心理更加健康,以自信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
五、在班級管理中激勵學生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激勵學生增強自律意識。班主任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可以提升班級管理的民主性。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激勵學生,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德育的認知,在激勵學生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參與管理班級事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律精神。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讓學生發表班級管理的建議,通過采納不同學生的建議,制定的班規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班主任可以選出班務管理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通過輪流班務管理,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可以發揮個人價值,可以獲得班主任的認可和積極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另外,通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從而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加強自律,遵守班規,獲得良好的德育表現。另外,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監督各自的表現情況,可以使學生不斷約束自身的行為,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通過德育教育中的激勵策略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觀念,以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德育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本文主要從“加強對學生平時德育表現的激勵、在多樣化的德育活動中激勵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激勵學生、在感化教育中激勵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激勵學生”從等方面探究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實施激勵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學德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章芳.小學班主任德育中激勵措施應用探討[J].華夏教師,2020(17):88-89.
[2]范東枚.小學德育管理激勵對策創新實踐[J].才智,2020(1):150.
[3]盧虹.談班主任德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漢字文化,2019(2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