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 覃湘蕓
摘要:當前,中國經濟處于轉型發展階段,農村也必將轉變發展的方式,鄉村振興對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及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云南鄉村旅游的發展存在的部分地區旅游資源挖掘深度不足、旅游資源同質化頻繁且缺乏相應特色以及部分地區旅游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等問題,提出了以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先行,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以注重內涵式發展先行,轉變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以加強規劃制度先行,統籌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等推動云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云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590. 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1)07-0085-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7.018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index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pple Jiaosu during natural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clarify the health function mechanism of malenzym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soluble solids content, pH, total acid content, ethanol content, DPPH free radicals,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s, and ABTS free radic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pH value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fermentation time. After 90 days of fermentation,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dropped to 4.5 °Brix and the pH dropped to 3.06, which were reduced by 70% and 3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stage of fermentation. The total acid content gradually increased, increased to 42.9 g/L after 90 days, and increased 98%. the ethanol conten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t was achieved to 1.0 g/L, after 90 days, and complied with regulations of QB/T5323-2018.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reached the better in fermentation to 75~90 days.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s of DPPH and hydroxyl were reached to 86.16% and 79.03% after 90 days, and increased 44.5% and 45.53%, respectively. The superoxide anion and ABTS were peaked at fermentation 75 days(65.06% and 69.04%, respectively),which were increased 39.12% and 46.47%.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lucidating the health function mechanism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pple Jiaosu.
Key words:Apple Jiaosu;Natural fermentation;Physicochemical indexs;Antioxidant activities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實現收入增長的同時也不斷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成為了人們提升精神享受的重要選擇,旅游方式與內涵也不斷地呈現出多樣化趨勢。2020年國內旅游的游客數量達到63.25億人次,較2019年增長了4.32億人次。其中,城鎮居民游客總人數53.26億人次,占全國游客總人數的79.63%,成為國內旅游舉足輕重的力量,在推動國內旅游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1 ]。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以及農業的轉型升級,我國的旅游市場特別是鄉村旅游市場也隨之實現轉型,鄉村旅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也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成為聯系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之間的橋梁[2 ]。推動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有利于促進城鄉之間的經濟及區域民族文化的交流,從而有利于推動農村地區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1 ? 發展現狀
根據云南旅游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云南全省擁有的較為完善的鄉村旅游景點大約350多個,包括以鄉村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為主,重點滿足游客觀光及休閑娛樂需求的放松游;以創新旅游方式且兼顧游玩的深度為主,兼顧使游客得到最好的體驗的創新示范型;以滿足游客體驗鄉村生態環境,感受種植、采摘、垂釣等農家樂趣的沉浸式旅游型;以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為載體,將特色文化體驗融入游客活動的文化體驗型[3 ]。還有以“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等為特色的生態旅游村以及傳統民居等為主體的愉悅式旅游度假項目;以麗江、大理以及香格里拉等為主線特色的深度游,即以麗江、大理為“主干線”,環麗江、大理高鐵線及沿麗江—大理高速公路線、以及昆明—麗江—大理高速公路線為“三線”,昆明都市休閑區、麗江以及大理特色旅游區、香格里拉鄉村旅游區、西雙版納生態旅游區為“四區”。雖然云南省的鄉村旅游發展依托云南省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而具有一定的基礎,但尚呈現零星分布狀態,沒有形成完整的旅游路線,不利于形成游客的規模效應以及集聚效應。
2 ? 存在的問題
2.1 ? 旅游資源挖掘深度不足
在實現云南省興村旅游跨越式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成為了首要問題,如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以及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成為重中之重,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云南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多優勢旅游資源的地區由于政府以及開發群體缺乏總體的規劃,對于保護環境認識不夠到位,對于在現有旅游資源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挖掘還缺乏必要的認識,對旅游資源的開發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從根本上治理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污染以及破壞環境的行為,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4 ]。鄉村旅游資源所在地村民普遍接受的教育較少,只追求眼前看得見的利益,缺乏環保意識,素質不盡相同,部分游客缺乏必要的保護生態環境及旅游資源的意識,也使得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
2.2 ? 旅游資源同質化頻繁且缺乏特色
一個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挖掘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產業,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地區加快發展步伐的重要產業,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外來游客。但是很多地區不注重挖掘本地區特色旅游資源,更多的是簡單模仿和復制現有的成功案例,沒有深挖本地區的特色鄉村旅游資源。鄉村旅游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來自城市的游客,更多的是能讓城市里的游客體會到他們所不能體會到的一些風景和特色,但是由于很多鄉村地區缺乏統籌的規劃,鄉村旅游僅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簡單的挖掘一些潛在的東西,無法與本地區特色民族文化、特色自然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5 ],導致鄉村地區的旅游資源無法得到可持續性發展。只有深入挖掘具有本地區的特色旅游資源,特別是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將文化與旅游資源結合在一起,才能最終使得鄉村地區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
2.3 ? 旅游發展缺乏統籌規劃
當前,中國經濟由原先的追求發展速度轉變為追求質量增長,旅游資源在促進地區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前云南鄉村旅游資源的發展呈現總量較多、地區分布不均衡以及深度開發范圍小等現象,很多地區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鄉村旅游資源僅僅停留在“農家樂”的狀態,缺乏科學的統籌規劃,鄉村旅游景點缺乏新意,無法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6 ]。
3 ? 對策及建議
3.1 ? 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先行, 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完善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資源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區的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缺乏整體規劃,必須加強對鄉村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的監管力度,做到生態優先、兼顧開發的良性循環。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地區村民的教育,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概念,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對村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主題活動[7 ]。各鄉村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堅持科學的統籌安排,做到有的放矢。政府監督管理部門切實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及旅游資源開發政策制度,從而達到旅游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和地區經濟發展三者有機結合,實現云南鄉村旅游的跨越式發展。
3.2 ? 注重內涵式發展, 轉變鄉村旅游發展方向
當前,云南的鄉村旅游大多在原有旅游資源基礎上經營,這顯然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應該充分結合地區所特有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色以及地區環境為一體,將地區所特有的文化、民族特色融入到景區發展當中[8 ],開發具有特色性的旅游路線,滿足游客多樣化以及個性化的需求。要豐富旅游景區的內涵,因地制宜挖掘本地區所特有的旅游資源,避免同質性競爭。總的來說,必須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思路,提高內涵式發展動力,轉變鄉村旅游發展的方向,真正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9 ]。
3.3 ? 加強監管規劃, 統籌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重點是整治旅游市場亂象,打擊旅游市場的不法從業者,維護旅游市場的秩序。建立高效的游客投訴機制,從制度層面上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以及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應在充分考察實踐的基礎上制定本地區的鄉村旅游規劃制度[10 ],充分結合本地區的特色自然、人文、生態以及民族文化資源,形成本地區專屬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實現旅游內涵的擴張,真正實現鄉村旅游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 ? 俊,王靈恩,黃 ? 巧. ?邊境旅游地鄉村轉型及可持續發展路徑—云南打洛口岸地區的民族志研究[J]. ?地理研究,2020,39(10):2233-2248.
[2] 楊 ? 馨,王 ? 娟,孫 ? 強. ?云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與山地牧業融合發展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4):133-134;212.
[3] 王志平,王令昊,李清清,等. ?云南省數字鄉村建設路徑探析[J]. ?商訊,2020(13):8-9.
[4] 李興軍. ?文化主體性與創新鄉村旅游發展基本理念—基于云南江頭曼咪村旅游發展“停滯”現象的調查[J].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3):56-61.
[5] 陳 ? 剛,姜毅霞,郭 ? 銳. ?鄉村旅游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以綠春縣哈尼族飲食文化資源為例[J]. ?黑龍江民族叢刊,2020(2):45-53.
[6] 蘇 ? 醒,田仁波.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女性社區精英的角色實踐—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龍縣N村旅游社區的個案考察[J]. ?云南社會科學,2019(1):122-131.
[7] 陸 ? 林,劉烊銘. ?政府主導鄉村旅游開發進程中的農民利益保護研究—以云南KY小鎮為例[J]. ?農村經濟,2019(6):50-56.
[8] 李曉通. ?云南鄉村體育旅游資源保護性開發研究—以普者黑村、壩美村為例[J].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8(6):63-65.
[9] 盧玉福,何增國,李博國. ?古浪縣現代農業發展歷程概述[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4):85-88.
[10] 王曉巍,張玉鑫,馬彥霞,等. ?甘肅省戈壁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20(7):71-75.
(本文責編:楊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