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關鍵詞:中職學校 體育素養 教學模式
課? 題: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中職體育素養教學模式的研究及實踐——以制冷設備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課題編號:GXZZJG2020B106)的階段性成果。
“十四五”規劃的實施,預示著現代化生產對技術工人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職業崗位為導向,構建適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模式,是中職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相關概念
(一)體育素養
體育素養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鍛煉與體育教學培養所形成的,它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質水平、體育技能、體育品質、體育個性等綜合體育素質與修養。
(二)職業崗位體育素養
對于職業崗位體育素養,筆者的理解是: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在體育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通過教學,提升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向學生傳授預防職業病的相關知識等一系列行為的統稱。
二、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的現狀
(一)體育素養培養欠缺
制冷企業一線員工主要可分為兩類:一種負責機器的安裝與維修;另一種負責各種搬運工作。這也是制冷專業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這兩類工作崗位對個人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具有攀爬能力、高空作業能力,還要有好的忍耐力等,很多學生因工作強度大而不適應。肩周炎、腰肌勞損、關節風濕病等是制冷行業工作者最常出現的職業病,這嚴重影響著從業人員的工作成效,可見他們缺少體能鍛煉和防治職業病方法儲備,從客觀上說明他們在學校期間沒有得到相關體育素養的培養。
(二)體育教學較落后
目前,中職學校體育課程設計依然是以傳統教學為主,雖然各院校不斷開設趣味性強、參與性高的體育項目,以此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但是以學生職業崗位為導向,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的體育課程相對較少,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具備未來上崗應該具備的職業崗位體育素養的體育教學目的,可見中職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三)體育教師教學認知錯誤
教師的教育目標決定著教學的實際行動。經過多方面的調研了解,筆者發現,體育教師普遍認為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掌握專業的職業技能,體育課程教會學生幾項運動技能就行,并未意識到提高學生職業體能和傳授職業崗位健康知識的重要性,更未深入進行學生的就業崗位調查進而對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進行調研。
(四)體育評價考核標準缺失
目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師主要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為主要評價方式,基本都采用運動技能測試成績,而未將職業體能和體育健康知識納入測試的評分標準,沒有對學生掌握職業崗位相關的體育素養能力進行適當考核,導致學生缺乏培養職業崗位體育素養的動力。
三、影響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模式構建的因素分析
(一)未運用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普遍引用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高職學校學生一般自控能力強、心智成熟、學習主動性高,有科學的職業規劃,而且高職學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較強,能夠較好地達到教學目標。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在理論上為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但由于學生的各方面差異,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中職學校。
(二)體育教師職業教學知識儲備不夠
體育教師基本上都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沒有在中職學校學習的經歷,知識儲備只適用于中小學體育教學。而中職教育注重的是職業教育,教師要有職業教育理念。但由于教師沒有機會深入企業參與一線實際崗位工作,加之沒有可以借鑒的與職業崗位需求相配套的體育教材、教學資源,致使中職體育教師職業崗位體育素養知識不多,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崗位教學的需求。
(三)職業崗位適用體育素養評價體系較少
中職學校沒有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體育素養評價體系,現行的體育素養評價體系基本是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用規定的跑、跳、投和球類技能體育項目作為考核內容,每個學生的考核內容都相同,這個標準無法幫助教師判定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適應性。
(四)對學生職業崗位體育素養培養重視不夠
中職學校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6~18歲,心理、生理都不夠成熟,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學生上體育課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為了分數,因此對各項體育活動參與不積極,認為中職學校體育課和中小學一樣就是跑步和打球,自己每次考試都能通過,表示身體素質還行,對體育課興趣不高,在本該自由鍛煉的時間沉迷于網絡游戲,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體育課可以提升自身專業綜合能力。
四、構建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模式——以筆者所在學校制冷專業為例
(一)確立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目標
通過樹立為職業服務的教學思想,針對行業職業崗位需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體育素養教學中加入職業體能訓練課程,提高學生的力量、靈敏度、耐力、攀爬等能力,讓學生能夠掌握各項體能練習的方法,掌握1~2項體育技能,培養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教師應重視體育保健知識和職業病預防及處理的教學,注重幫助學生提高團隊協作意識,樹立健康生活意識,提高行業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提升工作能力及效率。
(二)設計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內容
制冷專業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內容可分為三個模塊:一是職業體能模塊,針對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崗位特點,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力量、高空、耐力等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身體機能適應性。二是運動技能模塊,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籃球、羽毛球等),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三是體育健康知識模塊,通過在體育教學中講解、傳授職業病預防及處理、體育安全、體育品質、體育文化等相關內容,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三)選用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常用的有快樂體育教學法、情景體驗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也可采用比賽競賽法和分組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體育素養教學中可以模擬企業競爭模式,班級每個小組是一個團隊,在課堂組織一些小型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團隊協作,克服困難,提高成績,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全面提高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提高職業適應能力。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體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業務理論學習,通過到企業實踐了解職業崗位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職業崗位體育教學內容,樹立體育為專業服務思想,引導學生形成重視體育、重視職業的思維,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之中。完善體育教師師資培訓和考核機制,激勵體育教師開發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教學資源包,提升教學能力,為培養學生職業崗位體育素養打下基礎。
(五)健全職業崗位體育素養考核評價標準
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第一,職業體能考核。針對職業崗位身體素質需求設置職業體能考核內容,加入高抬腿、兩頭起、負重深蹲等項目,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逐步提高考核標準。第二,運動技能考核。球類運動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體育項目,籃球考核加入單手投籃,左右手行進間運球、急停跳投等項目,以此促進職業體能的提高。第三,體育健康知識考核。教師共同參與題庫開發,加入女排精神、國球文化、職業病預防及處理等知識點考核??己嗽u價指標如下:職業體能測試成績占30%,球類測試成績占30%,健康標準體質測試占20%,學生平時練習態度和課堂表現占10%,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和表現占10%。
五、結語與建議
中職學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把適應職業需求放在首位。適合中職學校的體育素養教學模式,必定是圍繞學生未來職業需要而進行,以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走進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范莉莉.論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2).
[2]包克敏.試析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 2020(3).
[3]李爽.“契合應用性人才培養”的中職教育烹飪專業體育模式創新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9.
[4]張濤.“職業能力導向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成果展示[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2).
[5]陳思同,劉陽,陳昂.對我國體育素養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 Literacy的解讀[J].體育科學,2017(6).
[6]任海.身體素養:一個統領當代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理念[J].體育科學,2018(3).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