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錢衛東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前身是1864年建校的育英學校。在新時期教育發展中,學校傳承育英精神,延續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根脈,融匯“和”文化理念,不斷夯實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創建了“和美”黨建品牌。
1.淬煉“己和”,追求信仰之美
己和,即理想與行動統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工作者的腳步朝著哪個方向,所帶的“隊伍”就會跟向哪個方向。
黨支部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提升黨性修養”和“抓住關鍵契機,開展信仰教育”兩種方式牢牢把住意識形態主陣地,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干部、黨員、教師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四史”學習、政策法規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等。緊緊抓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四史”學習等主題教育,抓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建黨百年,以及學校建校65周年等關鍵契機,深入開展信仰教育,要求全體干部、黨員、教師旗幟鮮明講政治,筑牢“人民教師為人民”“中華兒女心向黨”的思想根基。
2.凝神“人和”,盡享共進之美
“己和”是信仰之基,“人和”是干事之本。“和美”黨建從干部、黨員和教師三方面抓起,促進全員盡享共進之美。
干部抓思想和能力。工作中注重干部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的培養,注重各部門工作的協調統籌,特別是黨政深度融合,齊心協力,帶動大家在工作中保持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向全體教職工傳遞了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共謀發展的信號。
黨員抓帶動和引領。緊緊抓住教育質量提升和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從黨員隊伍入手,啟動了“亮明工程”“引領工程”“帶動工程”,在學校工作中到處都有共產黨員的身影。
教師抓暖心和聚力。65中抓住建校65周年關鍵契機,開展系列暖人心、鑄師魂、愛校史活動,通過表彰干部、黨員、教師、學生典型,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使之轉化成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內驅力。
3.力推“道和”,創造育人之美
“道和”追求的是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奮斗目標的一致。同心才能同德,同向才能同行。
學校進一步明確高質量特色發展方向,制訂了《六十五中發展行動綱領》《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計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繼續倡導“以和美教育培育和美少年”,力推“三層次、四領域”的多元發展課程體系實施和“三全”育人的落地,強化教育教學的高度融合,通過推進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綜合課程群、依托藝術體育科技等科目的特色課程群、以故宮研究為代表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的深入實施,為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搭建廣闊且適合的平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和美”黨建的實質在于“以和致美”,力爭通過“三和”達到“三美”,最終以“和美”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辦學,實現“辦皇城根兒腳下國際化、現代化優質特色教育”的辦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