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柳
摘?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逐漸推進,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成績,更要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改變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靈活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推動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完善,學習興趣穩步提升。現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概念分析入手,淺談有效教學展開的基本要求,并反思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學生高效學習、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對策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同程度存在拖沓懶散心理。對于規律的學校生活,還有一些學生存在較強的玩樂心理,很不適應。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走神,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理念推動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更要從有效教學的角度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針對性改善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無效的問題。
一、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概念及意義分析
有效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項基本標準。我國的著名學者姚利民教授認為“有效教學是教師通過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學規律,成功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結合姚教授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有效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的目標,更要遵循學生學習發展的一些規律,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參與、積極思考,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而推動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有效教學概念的提出,對教師、學生及教學過程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施教過程中探索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一)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當前我們正處于一個美好的時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整個社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一個嶄新的環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要求立足學生當前的學習,讓學生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受到有效的磨煉,進而使學生的心智不同程度獲得突破性發展,充分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并且讓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成就感。
(二)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可以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內涵與外延
傳統理念下很多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僅僅著眼于成績層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有較強的時間觀念,認為每節課教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學生就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這一理念主導之下,很多教師注重在課堂上激情演講,但是灌輸式教學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學習的過程非??菰铩V塾诮虒W有效性而開展學習過程,除了由教師多教之外,更要展開豐富的教學行為,推動學生有效學習和思辨。通過任務實踐、學習合作,使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同時,推動學生合作意識、學習能力、探究意識、創新意識獲得突破性發展,極大地豐富數學課堂的內涵與外延。
(三)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師的進步與成長
在小學數學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設計及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在課后也要做出有效的反思。結合學生課堂上的一些表現,教師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并借助教學進一步在知識、信念、意識方面有效學習和調整,以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包括對教學策略的反思,教學設計的反思,更包括對教學實施過程的反思,在課前、課中、課后、教師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和反思意識,以教學的有效性助推教師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提升發揮服務職能的同時,使教師自身的專業教學水準也能獲得突破性發展。
二、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
有效教學的開展不是片面通過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學習能力獲得有效發展,而是要從教學理念設計入手,做好科學預設,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引導,彰顯出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價值,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進步。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展開,必須要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同時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多元化價值,讓學生積極學習,努力探索,讓學生愿意為了取得相應的成果而不斷努力。
(二)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
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不是讓學生機械接受知識,也不是完全按照教師預設的過程讓學生按部就班來學習,在課堂推進過程中,要能夠與學生開展生態互動,使學習的過程盡可能開放,讓學生在學習中切實學有所得。教師要對課堂的各個要素有效兼顧,同時機動靈活地進行調整和分析,以教師的智慧性引導推動學生有效學習。教學過程中一些突發事件、偶發事件等,本身也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需要較適宜恰當處理,使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發揮應有的價值。
(三)教學生態的和諧平衡
在課堂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兼顧課堂教學整個生態有機體,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學生成長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的設計與接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具備明確的目標性,同時在學習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動態成長。教師與學生在學習推進過程中要達到動態平衡,不能讓教師一味地去迎合學生,更不能讓學生單純聽從教師的指令而學習,而是要能夠尋找教學互動的有效接洽點,使課堂教學動態生成。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魅力,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享受學習探究帶給他們的多重樂趣。
三、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
(一)教學三維目標不能有效兼顧
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以三維目標為引領。但是在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因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現一些偶發事件。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文化層面的引導,使課堂推進過程中三維目標難以全面兼顧。以四則運算部分為例,在這部分的三維目標設計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意識,使學生明確在計算過程中應該兼顧哪些問題,通過學習思辨,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使學生對數學文化有一個充分的理解,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和“怎么做”,但是很多教師沒有為學生有效地分析與解答,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實際運算過程中不知道算理而機械運算,使得三維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相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