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麗
摘 要:基于對數據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文章主要以五年級“小數乘法”單元復習為例,教師通過在課前環節的數據分析,掌握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知識的薄弱點;課堂教學中以數據分析,去檢驗學生對小數乘法知識的學習成果,并根據課后作業的布置來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以便培優補差,展開對學生的精準教學評價,真正改變以往依據考試成績的結果性評價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小數乘法知識的學習情況,以便教師能夠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逐漸增強學生的復習質量與效率,從而實現學生的數學水平及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數據分析;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
對于課改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使得小學數學教學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尤其是教學的側重點,由以往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傳授,轉變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而數據分析作為學生必備的一項素養,同時也是統計的核心內容,包含很多的知識點。所謂的數據分析就是指通過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并從中提煉出具有價值、有用的信息,形成結論,簡單來說是對數據的詳細研究、概括與總結。從客觀的角度上看,數據是信息的關鍵載體,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背景之下意義重大,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數據用于支撐,教育領域也同樣如此。教師可以通過精準的數據去設計教學,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對教學質量及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 數據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價值
(一)優化教學的形式
相比傳統課堂而言,數據分析的運用能夠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有效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及形式,促使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實證型。也就是說,教師運用數據分析,既可以橫向地分析每一名學生,又能縱向分析每一個學生在掌握小數乘法知識前后的變化情況,以便教師對學生開展高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更加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及不足之處,促使學生明確教學的目標,確保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流程也不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步驟,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調整,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水平與復習效果。
(二)轉變學習的方式
可以說,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據分析,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具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學生基于電子平臺,能夠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及數學水平,同時發現自身的學習狀態及表現,更利于學生不斷優化與完善自我,充滿更多的自主選擇性,進一步滿足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三)精準的教學評價
數據分析能為教師教學評價提供比較全面、精準的數據,以便教師掌握學生小數乘法復習情況。可以說,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完成情況,以便為學生針對性地設計關于“小數乘法”的復習題,推送相關的輔導資料,改變以往用成績評價的單一方式。
二、 數據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課前環節的數據分析,掌握知識薄弱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主要以五年級“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為例,包含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積的近似數這些內容。針對本單元的知識,就需要以這五大部分內容進行提前檢測,比如小數乘法:①12.5×20=(? );②0.41×0.35≈(? )積的近似數;③1.7×0.15≈(?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運算定律運用:④2.2×0.25+3.5×0.25=(2.2+3.5)×0.25運用的是(? )定律;⑤0.28×102=(? )+(? );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⑥某出租車收費標準:3千米以內收費8元,超過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其中不足1千米的部分按照1千米計算。問乘客坐了6.3千米的行程,需要支付多少錢?對于第①題和第⑥題需要寫出關鍵的計算過程。
在測試結束之后,通常學生在②③⑥題中的答案準確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學生在解答第②題時,主要是乘法計算錯誤,或者由于粗心,小數點位數點錯,所以在進行小數乘法知識的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而當學生在計算第③題時,是因為學生沒有充分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對題目的閱讀不夠仔細,題目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學生往往忽略掉而直接寫結果。在第⑥題中部分學生沒有讀懂題目,沒有了解題目中的數據關系,通常直接用每千米1.5元計算,或者8元乘總路程數,卻不是分段計算,也就是說學生尚未透徹理解超過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的“超出”含義,以及對于“3千米以內8元”含義理解錯誤,從而導致計算的錯誤。
(二)課堂環節的數據分析,檢驗知識掌握度
根據課前測試數據可知,學生對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這部分的知識,普遍掌握比較薄弱,缺少對小數乘法計算正確含義的準確理解,但是很多學生卻能掌握運算定律的含義。部分的學生也會因為沒有仔細的審題,影響最終的計算結果。所以在課前測試結束后,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測試的結果進行數據的分析,以便為學生擬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包括熟練掌握小數乘法的算理、算法,正確計算出小數乘法以及熟練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出小數的近似數;并且能夠運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理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可以運用小數乘法加以解決。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探尋學生問題發生的共性,以此來加以重點、詳細講解。比如小數乘法的算理,讓學生可以掌握小數乘法豎式計算的具體方式,能夠學會自主檢驗計算的過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計算準確性,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水平。
在講解之后,教師同樣要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加以檢驗,去分析學生對小數乘法知識的掌握程度。題目如下:①7.3×0.12=(? );②3.13×0.54≈(? )積的近似數;③6.12×0.07≈(?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④一斤桃子3.5元,買2.5斤需要付(? )元;⑤以簡便方法計算3.66×98+(? );⑥某自來水公司,計費方法如下:12噸以內每噸2.5元,超過12噸的部分,每噸3.5元。小云家用水量10噸,應支付多少錢?小可家用水量15噸,應支付多少錢?以同樣的小數乘法知識對學生進行課堂檢測,明顯會提升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小數乘法知識,同時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最終促進學生的數學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