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仕平
摘?要:文章分析了小學數學閱讀的現狀,介紹了小學數學閱讀內容,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創設全程閱讀氛圍,激發全員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思維;能力;培養
有研究表明,人類知識的80%是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是我們學習知識,認識周圍世界的主要途徑。小學生學習數學,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無論是知識的初步感知、理解、分析等簡單的思維能力,還是空間想象、歸納、總結、演繹等綜合性思維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多方位、多層次的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但是在教學中,不少教師認為閱讀是語文課堂的事情,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
一、 小學生數學閱讀的現狀
(一)學生閱讀獨立性不夠
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因為年齡小,認識水平低,經常對題目中的文字的意思理解不透,甚至還有個別字不認識。讀題時,他們往往不能讀明白,于是,在家里他們就依靠家長讀題,在學校就依靠老師讀題。老師或者家長在幫助他們讀題時,會覺得學生比較慢,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忙著給學生分析題意,梳理思路,提示學生怎樣解題,沒有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時間一長,學生就會依賴教師、家長,造成他們一直沒有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他們更希望聽家長或者老師讀題,等待大人讀完題目給自己一些提示或者強調,給出解題的思路……我們數學教師可能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兩個題目,有所區別,可是學生一眼看下去,發現差不多,后面一題就直接照搬前面一題的解題思路,結果大錯特錯。究其原因,是學生根本沒有把題目完整地讀完,不理解題意就套著前面一題的思路來做了。
(二)學生閱讀急躁馬虎
小學生活潑好動,無意注意占優勢,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讀題解題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枯燥了。有時,他們為了多玩一會兒,就馬馬虎虎地讀題解題,往往還沒有把題目讀完、讀透,就迫不及待地動筆了,加之小學生感、知覺比較籠統,如題目明明是48,他們卻讀成了84,明明是“16除8是多少”,卻看成“16除以8是多少”,他們還經常把問題里的“提高到180”讀成“提高了180”,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結果卻相差十萬八千里。填空題,他們沒有看清最后的單位;選擇題,他們沒有讀清是選正確的選項,還是選錯誤的選項;判斷題,他們沒有看清楚關鍵性的字眼;解決問題,他們沒有讀清楚題目的條件或者問題,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們動筆就寫,結果下筆就錯。這些都是由于學生在閱讀題目的時候急躁馬虎,沒有足夠的耐心。
(三)教師對數學閱讀不夠重視
語文老師已經有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意識,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但是很多數學教師往往缺少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而忽略了對學生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數學讀物配置少,學生的閱讀資源基本上都是文學類的、自然知識類的、圖畫類的等。學校結合閱讀開展的活動,如經典誦讀、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故事會、讀書手抄報等,都是以語文學科為主,數學學科和閱讀相關的活動比較少。數學閱讀氛圍不濃厚,學生沒有數學閱讀的積極性,閱讀時間也得不到保證。
二、 小學數學中的閱讀內容
(一)指導學生認真讀好數學教材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概念、公式、定理等相關內容,語言精練,描述準確,學生學習這些內容,就涉及數學閱讀。學生解答實際問題,也需要進行數學閱讀。有時,實際問題是以線段圖的形式來描述的,那么學生在觀察線段圖的過程中,把題意分析出來,把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表達出來,就要用數學語言,也涉及數學閱讀。數學教材中的“你知道嗎”部分的內容,也是學生數學閱讀的內容。
具體來說,要讀好教材,就要讀好下列內容:
1. 認真讀好教材插圖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色彩鮮艷,和例題、習題配套,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讀插圖時,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看看圖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圖里隱含著哪些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具有迷惑性?圖里隱含著怎樣的數量關系?這些,我們要引導學生一邊讀圖,一邊思考。
2. 認真讀好教材例題
教材里的例題,是我們要引導學生特別仔細讀的地方,僅僅是用眼睛看還不夠,還要手拿著筆,一邊讀一邊畫出示意圖或者是線段圖,結合圖示進行分析理解;要弄清楚題目里的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列出題目里的數量關系,在讀懂題意的基礎上進行解答;解答時,還要弄清楚每一步的依據是什么,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答等,這些都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擴散思維。對于不懂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圈出來,留待向同學和老師討論或請教。
3. 認真讀好教材里結論
教材在編排上,一般在例題的后面,會有結論性的語句,這些結論、規律、定理、公式等都是在前面例題演示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這是學生進行閱讀的重點,學生不僅要閱讀,還要能熟讀成誦,能遷移運用。這些結論性的語句一般比較抽象,這就要結合例題的推導,一邊引導學生閱讀,一邊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分析、綜合,弄清楚結論是怎么來的,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死記硬背。
4. 認真讀好教材中練習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學會運用例題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解答,通過對練習的閱讀和解答,便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后思考有沒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會舉一反三,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指導學生認真讀好數學課外閱讀
僅僅依靠閱讀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數學課外讀物。數學課外讀物內容廣泛,古今中外,應有盡有。比如,我國古代就有不少數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如《孫子算經》《九章算術》等,這些經典著作中的“雞兔同籠”“老鼠打洞”等問題非常有趣,也具有挑戰性,但是這些問題都是用文言文進行描述的,學生要學習這些經典數學題,閱讀這一關就得過。現代的讀物更多,諸如《數學周報》《兒童數學繪本》《數學家的故事》《童趣邏輯》等,這些數學讀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