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
摘 要:舞蹈作為一種優雅的藝術形式,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熱愛。而與舞蹈密不可分的,便是舞蹈的伴奏音樂,只有這二者完美結合才能呈現最優美的舞蹈表演。舞蹈分很多種類,不同種類的舞蹈都有自身獨特的魅力。民族舞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更擁有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可以展現出不同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魅力,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多個方面探索蒙古族舞蹈和伴奏音樂的完美結合策略,從而展現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伴奏音樂;舞蹈節奏
蒙古族舞蹈憑借自身獨特的動作和明快的伴奏音樂成為蒙古族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蒙古族舞蹈的內容以表達牧民的喜悅之情為主,與狩獵、游牧生活等因素相聯系,也有著對動物的模仿。在表演時,蒙古舞的伴奏更是別具特色。表演者需要結合身體各個部分的協調擺動展現舞蹈,因此蒙古舞對肢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表演者結合伴奏音樂進行舞蹈,使得表演具有美感。
一、蒙古族舞蹈的分類
(一)安代舞
安代舞是蒙古族的一種集體舞,由幾十到上百人共同表演。人們一般手拉著手圍成大圓圈,一起踩著節拍呼應踩腳,甩動衣襟伴舞。安代舞往往用于慶祝節日或其他重大事件,是一種熱烈歡快的集體舞蹈。
(二)頂碗舞
頂碗舞是蒙古族的傳統舞蹈,其表演形式新穎,動作優美婉轉,是一種風格獨特的蒙古民族舞蹈,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占據重要的位置。頂碗舞是蒙古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在節日慶祝或者婚宴等喜慶節日表演。表演時表演者往往頭頂小碗或者茶杯,手中拿著竹筷或酒盅在伴奏音樂中舞蹈。頂碗舞往往沒有固定的舞蹈動作,表演者只需要掌握基本動作,然后結合伴奏音樂的節拍即興表演。頂碗舞舞姿自由灑脫,豐富多樣,可以很好地展現出蒙古族人民熱情奔放的性格特點,具有靈活、豐富的藝術特性。
(三)筷子舞
筷子舞也是蒙古族的代表性舞蹈之一。在表演時,表演者雙手各握一把筷子,用筷子的細頭去擊打筷子的粗頭,通過各種擊打動作的變換來進行表演,同時往往伴隨著雙手交叉、互相拍擊、打腿等動作。隨著身體的跳躍和轉動,舞蹈動作也往往是隨性完成,但也需跟著音樂節拍。筷子舞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
(四)盅子舞
盅子舞是流傳于鄂爾多斯的一種舞蹈。每逢佳節、喜慶歡宴之際,人們在酒足食盛之時,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來,以表達喜悅之情。在表演時兩手各持盅子,敲打出快、慢、碎等節拍,身體也隨之進行擺動。這是一種剛柔并濟的舞蹈,在一些動作的末尾或兩個動作銜接之處常有漂亮的華彩動作出現,可謂精彩,是蒙古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角斗舞
角斗舞作為流傳最廣的一種模擬性舞蹈,因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而廣為人知。表演者需要表演出兩個人摔跤的拼搏姿態,將動作表現得生動、靈巧、滑稽,還需要穿著特制的衣服進行表演,是極具蒙古族特色的一種舞蹈。
二、蒙古族舞蹈的基礎和關鍵因素
(一)通過音樂節奏來強化舞蹈動作
在進行蒙古族舞蹈表演時,不僅要關注舞蹈的動作和節奏,更要關注伴奏音樂。伴奏音樂是配合舞蹈而演奏的,但是在實際表演時,二者應該互相配合。只有認識到伴奏音樂的重要性,才能學好蒙古族舞蹈。舞蹈和音樂都是表現藝術和情感的重要載體,只有使二者高度配合,用舞蹈動作的快慢緩急和力度的大小來配合音樂節奏的音調高低和節奏快慢,才能將情感的表達推向高潮。舞蹈動作和音樂需要同步才能強化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音樂的韻律和舞蹈情感精神協調一致
在進行蒙古族舞蹈表演時,舞者健美的外在和個人的情感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舞蹈效果。受歷史文化的影響,蒙古族舞蹈往往具有英雄主義色彩。在表演時表演者需要具備灑脫豪邁的氣質和情感,才能將蒙古族粗獷豪放與柔和細膩的民族氣質和英雄主義氣質表現出來。表演時要注意動作的放和收的適度,利用音樂的節奏來調動表演者的情緒和現場的氛圍,將舞蹈的力量充分體現出來。表演者應該和伴奏音樂緊密結合,放的時候要蒼勁有力,動作迅猛且富有張力,音樂渾厚而充滿力量,收的時候,音樂要細膩深沉,舞者動作要緩慢柔和。同時舞者情緒也應該與二者協調一致,情緒、動作、音樂三者的協調才能夠將蒙古族狂放壯麗的民族氣質襯托出來,從而取得較好的表演效果。
(三)伴奏音樂要和舞蹈完美結合
舞蹈的動作也往往跟隨音樂的節拍。因此,音樂的節拍也是體現舞蹈節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僅影響著舞蹈整體的節奏,也體現出舞蹈的個性。只有將音樂與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在一起,才能展現出最優美的蒙古族舞蹈。經過多年的積淀,蒙古族舞蹈的伴奏音樂有許多的種類,不僅有節奏感強的短歌、自由豪放的長調,還有曲味悠長的牧歌等,這些音樂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基調。在創作和使用伴奏時,一定要控制好音樂的演奏速度和韻律,從而充分地展現舞蹈的個性。
三、伴奏音樂和蒙古族舞蹈節奏的強化
要想讓舞蹈和伴奏音樂完美結合,首先就要讓舞蹈和音樂產生聯系,使音樂的節拍與舞步相協調,這樣才能將舞蹈情感和風格表現出來。而用伴奏音樂來強化舞蹈的演出效果,需要注意兩點。
(一)伴奏音樂的合理選用和韻律動作的結合
無論是先編舞再選歌還是根據音樂來排舞,不變的始終都是舞曲的情感。因此,首先要確定整個舞蹈表演的基調,根據基調選取合適的伴奏音樂,從而編排合適的舞蹈動作,使三者不斷磨合。我們可以從蒙古族舞蹈的訓練角度出發,針對舞蹈和音樂的結合來展開分析。在訓練初期,表演者首先要熟悉肩部、手部、下肢等部位的基本動作元素。此時往往選用節奏感鮮明的短歌,讓表演者能夠緊跟音樂節奏用肩部、手部、下肢靈活地配合音樂,從而更快地體會動作與音樂相結合的精妙之處。訓練中后期就需要將音樂的韻律和動作聯系起來,同時表演者的動作、神態、氣息都要緊跟表演的節奏。這一階段,音樂的節奏感雖不明顯,但旋律感較強,能夠較好地將舞蹈表現出來。
(二)蒙古族風格性舞蹈
蒙古族舞蹈中,馬是比較重要的對象,也是蒙古族舞蹈風格最重要的體現標志之一,只有熟悉與馬有關的舞蹈動作才能真正跳好蒙古舞。與馬步相關的腳下動作有奔馳步、跑馬步等,節奏輕快,速度感強。伴奏音樂這時也要表現出速度感和節奏感,更要結合真實的騎馬過程來伴奏。如在連續表演奔馳步時,伴奏音樂應該重且快,配合快速、重復的節拍將馬在草原上縱情奔馳的情態表現出來。
四、韻律與伴奏結合的實際措施
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要想真正使舞蹈韻律和伴奏完美結合,就要重視二者之間的協調性,即以一個節拍為元素,配之以合適的動作。只有在節奏上達到協調,才能使舞蹈和諧完美。舞蹈的情感也要和伴奏情感相結合。伴奏配合的不僅是動作的速度,還有力量和神態、情感。
蒙古族舞蹈非常重視節奏,舞蹈動作幅度的大小、快慢,都是對情感的不同表現,伴奏音樂也應該與之相對應。因此,只有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搭配舞蹈,才能達到想要的表演效果。
蒙古族舞蹈是具有風格性的舞蹈,在表演時不僅要考慮舞蹈動作和伴奏音樂的配合問題,還要考慮蒙古族舞蹈的民族風格。只有突出豪放自由的民族風格,才能真正將舞蹈和伴奏音樂完美結合。
綜上所述,蒙古族舞蹈作為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藝術,要想和伴奏音樂完美結合,就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表演者自身要熟悉每一個基礎的蒙古族舞蹈動作,熟悉舞蹈表演所要表達的情感,熟悉伴奏音樂的每一個節拍。二是要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伴奏音樂要和舞蹈具有一樣的節拍,并且要突出舞蹈的情感,從而強化整體的表演效果。三是使音樂和舞蹈完美結合,這就要求舞蹈的動作幅度的大小和音樂的快慢等因素高度統一,從而完美地展現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郭宇霞.求于和諧得以完美:蒙古族舞蹈與伴奏音樂的完美結合之探索[J].藝術研究,2012(3):128-129.
[2]楊佳偉.淺析蒙古族舞蹈課堂教學中舞蹈與伴奏的完美融合[J].藝術家,2020(3):65.
[3]亓雯.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問題的若干思考與對策:以蒙族舞蹈鋼琴伴奏的理論與實踐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7(1):168-172.
作者單位: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