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平

從踏進學校大門的第一天起,我就被“老師”這個神圣的角色吸引住了,也是從那一刻起,夢想的種子開始悄悄萌芽——我要做一名受人愛戴的好老師。1998年師范畢業后,我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離自己的夢想也越來越近了。
還記得那時候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充實: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耐心為每一個學生解惑答疑,課下還能和學生們一起愉快地玩耍。我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領導和家長的認可。這么多年過去了,雖然身邊不斷有人離開,但我卻堅持扎根在順義區這所最偏遠的山區學校23載。在這里,我入了黨,成為順義區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我愛這里的一切,因為這里不僅是我的母校,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更是讓我能將老區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的陣地。
一直忘不了那次帶學生們外出參加比賽途中發生的事情。當車子經過潮白河時,有個學生居然興奮地叫著:“快看,大海!”那時,我已經顧不得看學生們一個個興奮的笑臉了,只覺得眼里泛酸,心里有一股說不出的錐心之痛。透過一雙雙清澈的眸子,我看到了學生們對大千世界的美好憧憬。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學生們在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不斷提升綜合素養,讓邊遠山區的學生也能在自信中全面成長。
我開始注重德育工作,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活動,如“我美麗的家鄉”主題班隊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腳丫行走中國”讀書會、“小眼睛大世界”實踐活動等,讓山里的學生從認識可愛的家鄉到了解山外的天地。同時,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從小為學生注入紅色基因。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焦莊戶抗日紀念林、焦莊戶紅色一條街、唐洞村革命烈士張敬賢墓地,都訴說著戰爭年代老區人民不屈不撓、英勇殺敵的故事。學校將一年級小學生入隊儀式選在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舉行。學生們觀看電影《地道戰》,聆聽老黨員利用地道智斗敵人的故事,并參觀保留下來的地道。學生們通過這樣的學習,認識了眾多勇敢機智的革命前輩,立志要將英雄的事跡講給更多的人聽。于是,很多學生主動參加了學校紅色小導游社團活動,成為紀念館講解員。
還記得他們剛開始給客人講解時,只是機械地背誦,眼睛也不敢看著游客。我就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指導:首先要有自豪之情,因為英雄前輩值得每一個人尊敬;再具體講解每個字的發音、每句話的語氣、每個手勢動作,從熟記紀念館相關內容,到講解員儀表要求,我都一遍遍地帶領學生訓練;然后,組織學生在班會上講,在家長活動中展示,在學校大型活動中磨練。漸漸地,學生們能大方且充滿自信地講解了。學生從小山村講到了區里的各種比賽,最后講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近年來,在“自主合作奠基七彩人生”辦學思想的引領下,我們開展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紅領巾廣播把學生稚嫩的聲音傳遍家鄉的每一個角落,并把家鄉的紅色歷史與文化傳到了山外更為廣闊的天空;新芽文學社的學生們把一顆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心譜寫成激情飛揚的文字,刊登在多家報刊雜志上,讓更多的人從他們的文字中了解到家鄉這個紅色小鎮;炫舞團、童聲飛揚合唱團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向越來越多的人們展示著這里的風采……
在這里,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陽光與自信,他們從紅色小鎮出發,走向美好未來。
打卡紅色地標
順義區少年先鋒崗第一次活動暨少先隊員走進黨史舊址參觀活動在順義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舉行。(由北京市順義區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順義區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北京市焦莊戶地道戰紀念館始建于1964年秋,當時定名為“焦莊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1979年,北京市政府認定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改名為“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從1943年春天開始,焦莊戶人民就同國內外敵人開展地道戰斗爭,到1946年,全村共挖23里長的地道,村內地道縱橫交錯并和鄰村相連,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戰斗型地道網。原順義縣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莊戶“人民第一堡壘”的光榮稱號。
推薦并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