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明
事 件
教育部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通知》,規定中小學校“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然而,在很多學校,課間十分鐘鴉雀無聲,除了喝水、上廁所,不許孩子們下樓。
評析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課間的目的是讓學生放松自己、調節壓力,就像一個回車和換行,意味著上一段落的結束和下一段落的開始。適當活動和放松,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一節課四十分鐘,身心都已經疲勞,利用課間十分鐘走出教室,進行適當的活動,可以有效調節他們的體力、視力和注意力,使他們恢復“元氣”。反之,把他們關在教室里,看似“珍惜”了時間,求得了“平安”,實則傷害了他們的身心,是因噎廢食、目光短淺的表現。這種做法應被制止。
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看,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期,注意力有限,愛活動,課間十分鐘恰是他們放松身心的機會。學生們利用課間十分鐘到戶外做做游戲、跳跳繩、踢踢毽子,整個校園都會充滿歡聲笑語,凸顯出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學校要敢作為。學校要提高管理水平,在安全教育上下功夫,建設好安全設施,加強對課間活動的引導和監督,定期開展防災逃生演習、急救知識講座和防踩踏等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課間不打架、不猛跑、不做危險的活動,建立意外傷害風險防控機制,減少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受到意外傷害的風險。只要學校教育和措施到位,有序組織好學生的室外活動,學生們就能在課間釋放身心,收獲健康和快樂。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教師也要轉變觀念,不拖堂,做好課間活動引導。教師要全面關心學生,積極鼓勵學生課間出去活動;要精心備課,保證正常的授課效果;要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不侵占孩子的課間時間,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讓課間成為學生歡樂的時光。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也需要家長配合。家長要鼓勵孩子課間戶外活動,不因孩子之間的輕微碰撞而不依不饒,打消學校動輒被追責的顧慮。家長要支持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理解、相信學校的做法是出于對孩子身心健康的考慮。當學生在課間活動發生輕微碰撞時,只要不是學校的失職或者對方孩子的故意,家長應靜下心來做好溝通工作,該寬容和諒解時就得寬容和諒解。只有家長理解學校,學校才敢更放心、更大膽地讓學生真正享受課間十分鐘的愜意。
當然,有的學校空間小,缺乏體育活動場所,戶外活動受場地限制,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強場地設施改造。但即便如此,學校也不應該以此為借口,剝奪本該屬于學生的課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