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瑪草
摘 要:在幼兒階段教育中,數學教學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發展其邏輯思維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
提升幼兒階段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是當前幼兒階段教育中比較科學且有效的教育策略。文章通過教學環境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延伸拓展生活化等多項措施,對生活化幼兒數學教學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生活化;幼兒數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于當前各階段教育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促使幼兒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學習相關知識,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增強理解能力的目的。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并利用延伸性的數學活動以及課后練習,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為發展幼兒數學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一、 教學環境生活化
為促進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幼兒感受到生活處處是數學。幼兒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首要條件即是將教學環境生活化,教師可以充分展開想象力與創造力,將教學環境更加具體化、生活化,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將教學環境生活化的目的不僅在于創設數學環境,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在日常的生活環境與氛圍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無所不在,進而達到培養幼兒數學思維、提升幼兒觀察力與想象力的教育目的。首先,在環境設計時,可以將數學元素融入其中,使幼兒在數學環境中提升觀察能力以及數學思維。例如,在幼兒園走廊等地面上設計迷宮的行走線路,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生活化數學的存在;在幼兒經常接觸的墻面上寫上顏色不一的數字,引導幼兒去觀察,促使幼兒在生活中感受相鄰數字、數字順序等知識;在衛生間等幼兒經常接觸且目光可及的位置,設置多種幾何圖形,促使幼兒通過實際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存在。另外,除將真實環境數學化、生活化之外,教師也可在生活學習中營造數學化的氣氛,以此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為幼兒創設生活化數學學習的心理環境。例如,在幼兒游戲期間,教師即可將生活化數學融入其中,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幼兒園的盥洗間的瓷磚墻壁上,將各種形狀的紙片沾水之后貼在墻上,使幼兒在游戲的時候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幼兒從初期的隨意拼貼,經過教師的正確引導,逐漸可以拼貼出各種自己想象的形狀,進行有目的的玩耍。幼兒拼貼、玩耍,將各種圖形進行排列,恰好與幼兒園小班《復習幾何圖形》一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符合。幼兒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基本圖形進行初步的認知,并可以簡單的描述幾個圖形的特點,從而引導幼兒復習并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相關內容,使其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所在。因此,在創設生活化數學環境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真實環境的創設,更要注重幼兒數學心理環境的創設,以此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化數學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依據幼兒的興趣進行思考,多角度、多方向地進行策劃,將相關的生活化數學環境創設得更加完整且具有趣味性,以此提高幼兒數學教學的效果。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教學內容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幼兒對其學習興趣較低,進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將生活化數學教學方式應用在幼兒階段教育中,可以將原本枯燥、單一的數學知識以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方式呈現,使幼兒充分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進而促使幼兒利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在生活中尋找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例如,在幼兒園數學教學《小手比一比》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幼兒認知1、2、3,并會用手指表示數字1、2、3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此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發現身邊生活中1、2、3數字的存在。另外,生活化數學教學內容不僅體現在幼兒園教材內容中,同時可以體現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引導幼兒對身邊的椅子、玩具等進行點數學習,引導幼兒學會點數,進而發展其數學綜合能力。因此,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幼兒階段數學教學中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應當不斷的思考與探究,將更多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發展幼兒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幼兒觀察力以及思維能力。
三、 教學過程生活化
(一)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對數學學習積極性較差,為提升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創新形式的教學手段與生活化數學相結合,以此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生動性與直觀性,將生活化數學元素進行呈現,使幼兒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生活化的數學。例如,在《10以內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即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以精彩直觀的課件形式為幼兒展示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僅十分生動、有趣,其課件具有的直觀性也是優勢。因此,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增強幼兒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設計生活化數學游戲,提高幼兒數學能力
游戲教學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善于將數學知識與游戲形式相結合,使幼兒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幼兒數學教學《比高矮》一課中,教師即可設計與生活相關的數學游戲。首先,引導兩名幼兒與教師進行比較,使幼兒感受高度的差距,學會運用高的、矮的、最矮的等詞語進行表達。繼而引導三名幼兒進行比較,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順序進行排列。另外,教師也可設計“拍氣球”的游戲,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身高拍懸掛的氣球,幼兒會發現部分同學可以直接拍到氣球,部分同學需要墊腳或跳起來才可以拍到氣球。此類數學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相結合,促使其對生活中的高矮進行初步的認知。部分幼兒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僅限于表面,因此將數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使幼兒在實際游戲活動中,真實感受數學知識的存在,是激發幼兒數學學習興趣與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