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欣
摘 要:在新課改下,教師要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這樣才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物理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文章主要研究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策略,希望能給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策略;教學
物理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比較復雜,而且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會遇到各種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策略,在創新策略的過程中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運用現代化教學思想給學生傳授知識,這樣才能不斷突破高中物理課程難題。
一、 新課改對高中物理課程的要求
《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喜歡探究、實踐和思考的精神,運用多元化的方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因此,新課改對高中物理課程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不僅需要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定的掌握,還需要讓學生在課程中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科學素養,并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新課改對學生全方位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并且學生在課程中還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途徑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物理課程,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策略,推動物理課程的變革。
二、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還有部分教師在運用固化教學模式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聽講,教師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程中占據主體性地位,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當前,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教師還是占據權威性的地位,沒有充分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違背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態,總是機械式學習物理知識,這樣不會有飽滿的學習熱情,更不會積極參與到課程中,學習效果自然比較差。
(二)教師按部就班給學生講授課本中的知識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課本中的知識比較多,而且很多都來源于社會生活。但是,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沒有注重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缺乏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參與到實驗環節中,對物理知識也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沒有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只是按照課本按部就班給學生講授知識。因為高中物理課程中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涉及物理公式原理等內容,課程標準中也準備了實驗課,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好的掌握,幫助學生了解物理的價值。但是,教師很少會組織學生參與實驗課程,有的教師雖然會組織實驗課程,但是基本上都是教師自己操作,沒有讓學生充分參與,這樣就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教學設計不認真
有些教師討厭寫教案。教案其實就像劇本,不僅要寫出講授的知識、目標以及重難點,還需要寫出講解過程以及學生在課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另外,教案不僅僅是對某一節課進行設計,還需要對未來一天、一周的教學進行設計。但是,現在教師在備課時卻很少會認真做教案,在課堂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講課。
三、 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策略
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展開物理課程,在創新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秉承科學客觀的教學規律,汲取以往教學中的精華,找到全新的教學思路。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對學到的物理知識產生質疑,不斷產生求知欲,對物理學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課程中展現出學習的能動性。在探究教學模式中,學生對物理知識能夠產生新穎的見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將探究式教學模式運用到物理課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環節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教師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提出疑問。比如,教師在講授《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知識時,可以將彈簧拉橡皮筋等實驗融入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學生在不同的方向將橡皮筋拉長,在實驗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求知欲,這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當然,如果有條件的學校,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帶到實驗室進行實驗,驗證學生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效果。
(二)注重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構建
物理知識都是有關聯的,這些知識共同構成了物理知識結構。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借助科學有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物理素養。為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教師在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探究過程中,先概括出自己的物理結構,然后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物理知識結構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知識結構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并且能夠熟練掌握物理知識結構,準確展現自己的物理知識結構,從而將物理知識結構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發散學生的物理思維。
(三)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注重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程中,因為物理知識大多比較艱澀難懂,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多媒體只是課堂中的輔助工具,是教師板書的延伸,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可以將物理知識轉化到圖片或者視頻中,從而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教師在知識的講授中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學生有時不容易分清主次,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應該突出重難點知識的講授,幫助學生分清哪些是重要知識,哪些是次要知識,從而為學生學習打好基礎;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應該控制好課程進度,既要充分展示知識,又不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