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嬌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強調解放學生的感官、豐富學生的思維。看圖寫話是小學低齡段寫話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讓他們用文字記錄下心中所想。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為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指導提供了思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解放感官來有效獲取圖片信息,并對圖片中零碎的信息進行梳理,實現圖片向文字的有效轉化;通過解放想象力將看似無效的信息碎片串聯成有意義的語句;再利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對其進行加工,最后形成完整的寫話。
關鍵詞:“六大解放”思想;仔細看圖;發散想象;善用修辭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頭腦解放、雙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和時間解放”“六大解放”理論,強調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注入想象的活力。一、二年級是小學習作教學的啟蒙階段,也是關鍵時期。這個學齡段的學生剛剛開始識字、閱讀等,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也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從前,他們依靠鮮明的色彩和形象的圖畫形象來感知世界,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調動學生的感官。而現在,需要他們從對圖片的直觀感受轉變為文字,這就需要通過想象力來實現,這對他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看圖寫話是溝通在圖畫與文字間的一座橋梁,如何幫助學生將圖畫信息轉變為文字信息,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 按圖索驥,為寫話布局謀篇
看圖寫話是基于圖畫的有的放矢,如何從圖片中提取有用信息就是關鍵的一步。看圖寫話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或是單篇圖畫呈現,讓低年級學生通過想象,將靜止的畫面變為動態的故事;或是以連續的幾幅圖呈現,這就需要學生能尋找到幾幅圖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指導單幅圖畫的看圖寫話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全局出發,找到圖片中時間(季節)、地點、人物的關鍵信息。這就需要通過陶先生所說的解放學生的眼睛,在圖片中找尋相關信息,眼睛的解放可以為寫話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找尋這些信息,并不是盲目尋找,而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尋找。“看圖寫話的首要條件就是看懂圖意,可看懂圖意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按一定的順序仔細地觀察圖畫,看懂圖畫之間的聯系。根據畫面不同的特征,應選擇適當的順序觀察。例如,由近及遠,由上到下,由總體到局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不僅不會讓低年級的學生迷失在觀察的圖畫中,讓學生在主要信息與次要信息之間不知如何取舍,反而會大大縮短讀圖的時間,幫學生節約時間。接下來,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按照日常教學中“什么時間,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訓練,這就需要陶先生所說的“嘴解放”,讓學生將圖片中提取的相關信息填充進去,用口頭表達的形式傳達心中所想,與平時的日常句式教學形成有效銜接,形成文本故事的主線。然而,光有主線,故事還不夠吸引人,此時需要去圖片中繼續尋找遺漏的信息。除了人物外,通常圖片上還會繪有與主人公有關的其他動、植物或者周圍環境,這就需要小朋友們將這些附加的信息巧妙地加入故事中,讓原本單調的故事變得有趣。在指導多幅圖片的寫話時,則需要巧妙地指導學生將前后相近的圖片進行對比,發現兩幅圖的細微變化,特別是與人物有關的前后轉變。有時是面部表情的差異、有時是人物動作的變化、有時是圖片中增加或減少道具,這些很可能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而圖片中輔助的一些動、植物的變化也可能暗含著季節的變化、人物心情的轉變。這些細節看似與寫話主要內容無關,實則與人物心情、肢體的變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在行文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醒低年級的學生避免面面俱到,要做到主次分明。
二、 大膽想象,為寫話豐富內容
有了前面提取的信息,低年級的學生大致能理清故事的主體脈絡,接下來就需要學生為筆下的故事注入靈魂,這就離不開豐富的想象。“想象就是對所看到的事物或聽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創新的思維過程”。如何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說,“小孩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創造性思維的源點或許就是從多問一個“為什么”開始的。這些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個思路,學會多問一個“為什么”,能激發學生思考,為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還提出:“要把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布撕下來,使他們敢想會做。”低年級習作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允許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填充圖片中沒有畫出的內容,為圖片中的留白空間抹上自己的想象之色。由于低齡段的學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總是對生活充滿各種幻想,雖然有時有些天馬行空,但這正是他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而看圖寫話時,教師正好可指導低年級的小朋友們借助自身的想象力,來凸顯自己寫話的與眾不同。但教師指導時需注意這里的想象不同于自由發揮的無邊想象,它需要學生從圖畫出發,展開合理想象。即使再奇特的想象,也脫離不了圖畫的園囿,一切都是戴著鐐銬的舞蹈。如何讓圖畫上靜止的畫面鮮活起來呢?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圖畫,假設自己就是圖畫中的人物,想象圖畫中那個描述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會如何思考問題,有怎樣的表情變化,有怎樣的肢體表達。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言:“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雖然每個學生眼中的看圖寫話內容相同,但因為學生的個體獨立性,每個學生的寫話加入了自己的獨特想象,而避免了千篇一律。那如何保證學生想象力獨特性的同時,保持想象的合理性呢?在根據圖畫串聯故事的過程中,為了不使低年級學生的想象過于跳躍,缺乏連貫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構思人物動作發生前,多問一個為什么。這不僅利于學生找到圖片之間的聯系,而且這樣也為故事的銜接提供了依據,使得人物動作、神情的變化和情節的發展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要提升學生的形象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平時做好閱讀積累工作。“眼睛的解放”不僅局限于圖片信息的收集,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眼睛去閱讀文本,豐富自己的認知世界。一、二年級的學生大多喜歡有趣的繪本,繪本主要是以連環畫的形式串聯,以少許的文字做注解,正好為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低年級的學生根據繪本中的文字線索,再結合圖片,把繪本創編為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更能通過口頭表達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不再懼怕寫話,而是將看圖寫話作為一種游戲,激起學生表達的興趣。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文字較多的圖書,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通過閱讀形形色色的人物,來打開學生的思維,豐富他們的見識,使他們更能理解看圖寫話中人物的心情變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教師不僅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文本閱讀來豐富情感體驗,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體驗生活來豐富自己的閱歷。親身體驗不僅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心情變化,也可以憑借直觀性更加讓學生難以忘懷。當學生想象畫中人物時,更能夠仿照現實,使想象更加合理。